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端午粽子“甜鹹大戰”,其實古代人早就給出了答案

由 新黃河客戶端 發表于 飲食2023-01-25
簡介端午節,吃粽子,“甜鹹之爭”在所難免,你支援甜粽還是鹹粽

粽子煮熟了卻發現鹹了怎麼辦

端午節,吃粽子,“甜鹹之爭”在所難免,你支援甜粽還是鹹粽?

先別急著battle,讓我們穿越回古代,看看古人的選擇!

01:55

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一開始就有兩種形態。

一種是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做成牛角狀,叫做“角黍”。這就是三角粽子的老祖宗了。

端午粽子“甜鹹大戰”,其實古代人早就給出了答案

還有一種是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叫做“筒粽”。“雲南名吃竹筒粽子”也找到根兒了。

端午粽子“甜鹹大戰”,其實古代人早就給出了答案

當時粽子可不是端午節的吃食,僅僅作為祭祀用品。而且只有一種口味,就是白粽。

屈原投江之後,人們開展大規模祭祀活動,粽子才成為端午節的標配。

到了魏晉時期,粽子開始出現不同的口味。是甜還是鹹?

南魏史書記載,粽子裡會包進紅棗、板栗、蜂蜜。很明顯,這是甜粽的做法。

那時候的古人,已經開始研發“奇葩口味”粽子了。

晉朝裴淵《廣州記》記載,嶺南地區會用

無花果

做粽子。無花果口味酸甜,這種粽子做出來肯定是甜口的。

端午粽子“甜鹹大戰”,其實古代人早就給出了答案

到了唐朝,糯米逐漸取代黍米,粽子的口感更加細膩,顏值也大大提升。唐玄宗詩句中提到的“九子粽”,用綵線將九個大小不同粽子紮在一起,寓意“多子多福”,光憑創意就贏了,日本文獻都有專門記載“大唐粽子”。

端午粽子“甜鹹大戰”,其實古代人早就給出了答案

最會享受生活的宋朝人,吃粽子也要花樣百出。網紅的“冰粽”,宋朝人早就吃上了。詩人楊萬里有詩句“三峰冰盤飣角黍”,就是說粽子要冰一冰再吃。吃的時候還要沾上

白糖、蜂蜜

,這一口有多香,有一大票詩人為之打call:“蜜粽冰團為誰好”(范成大《重午》)、“菰粽蘸蜜彩作絲”(宋.陳造《次韻梁廣文重午弔古》)……

果仁蜜餞粽子在宋朝也很流行。《歲時雜記》、《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紛紛記載粽子裡除了加紅棗外,還有

松子

胡桃

……“頂級吃貨”蘇東坡,甚至還吃過楊梅粽子,並興奮賦詩:“不獨盤中見盧橘,時於粽裡得

楊梅

……”

端午粽子“甜鹹大戰”,其實古代人早就給出了答案

歷史上一直到宋代,甜粽都是粽界主流,鹹粽還沒啥存在感。

直到明朝,上海華亭文人宋詡、宋公望所著私人筆記《竹嶼山房雜部》記載:“粽,用精鑿糯米湛潔之,侯微幹,摘蘆葉煮熟,卷米,中藏蜜糖、豆沙,或

豬肉

醢料,或肥棗,或去皮核桃、榛、松仁、白砂糖,又轉折成角,必緊束堅實,入鍋煮熟。”

豬肉入粽總算有了明確的史料支撐,但可以看出當時粽子也是以甜口為主。

不過,到了清朝,鹹粽徹底“逆襲”。火腿粽子被進貢入宮,馬上就成了“頂流”。袁枚《隨園食單》記載,做火腿粽子,要選白糯米,用大箬葉包裹,放進“

好火腿一大塊

”,再封鍋悶煨一天一夜。做法這麼講究,這粽子肯定香!

端午粽子“甜鹹大戰”,其實古代人早就給出了答案

從歷史上看,如果非要一爭,甜粽的歷史記載要多得多,年代也要久遠得多。

不過,如今粽子口味這麼多,甜粽鹹粽早就不是事了,就像人生,“可甜可鹽”才是王道!

新黃河記者:鄭楚翹 編輯:鄭楚翹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