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說說萬曆年間的那個土司和那場戰役

由 聊聊歷史上的那些事 發表于 飲食2023-01-02
簡介萬曆二十八年,楊應龍最後的堡壘海龍屯被明軍佔領,楊應龍兵敗被殺,至此萬曆三大徵之播州之役結束

土司那什麼意思

明朝的萬曆皇帝,是個最具爭議性的帝王。有的人說他不上朝昏庸無能;有人說他執政期間,南方的自由經濟發展得如火如荼,連資本主義都萌芽,要是萬曆在堅持個十幾年,說不定中國就過渡到資本主義了;也有人說他幾十年不上朝,貪財如命,為了讓自己喜歡的鄭貴妃的兒子能繼承大統,足足和大臣們搞了幾十年的“爭國本”,弄得朝廷烏煙瘴氣。

說說萬曆年間的那個土司和那場戰役

很多人說,明朝亡於嘉靖,或者萬曆。在嘉靖的為政下,蒙古人打到了北京城,差點把老窩給端了。南方倭寇肆虐橫行,甚至出現只有十幾人組成的倭寇浪人,斬殺幾千明軍,最後還是由南京兵部派出大軍,才把這群像流浪漢般浪人梟首。再看下萬曆,就不得不服氣了,

萬曆期間,明朝的所有戰爭,無論是對內的,還是對外的,幾乎都取得了勝利,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鼎鼎有名的“萬曆三大徵”。

說說萬曆年間的那個土司和那場戰役

萬曆三大徵,分別為寧夏之役,朝鮮之役,以及播州之役。

寧夏之徵和朝鮮之役在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中已經有詳細的記錄,特別是朝鮮之役,因為是直接的碾壓日本,被很多人津津樂道。但是很多人對同樣也是三大役之一的播州之役卻知之甚少,

今天就和大家來好好談下這場鮮有人知的萬曆年間的播州之役

萬曆三大徵的最後一徵

很多人都應該聽說過“土司”這個名稱,小編我是從小說《塵埃落定》中得知這個名稱的。土司的名稱從元朝開始,元代在征服了中原之後,面對環境相對較為惡劣的西南邊陲之地,就讓當地有勢力的,有威望的人封其為宣慰司,時間長了,就被叫做土司。

說說萬曆年間的那個土司和那場戰役

明朝伊始,在這些相對落後的地區,朱元璋依然採用元朝的政策,繼續讓當地的上層人士來統治,雖然是省去了很多麻煩,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是接踵而至。首先是土司這個職位是父業子承,隨時間一長,漸漸的此地就變成了獨立王國,由某個家族或者數個家族一同統治。

到了明朝中葉,很多的邊陲土司都擁兵自重,各自為政,不服從朝廷的管理。正統年間的雲南成化年間的廣西,都曾經發生過大規模的土司造反。

說說萬曆年間的那個土司和那場戰役

到了萬曆元年,播州的土司楊應龍繼承了土司之職,因為曾經給朝廷運輸過戰略物資而被加封為指揮使,甚至賜給他只有錦衣衛才可以穿的飛魚服,要知道,錦衣衛可是等於皇帝的親衛軍,能給一個邊陲的土司如此嘉獎和榮耀,可見朝廷對於這個土司的看重。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個楊應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是一個官二代加富二代,從小的耳濡目染,讓他知道自己是這個地區的主宰。因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狂妄性格就這樣養成了。

這個傢伙把自己的住宅,修的比一般的王府還要好,這樣做嚴重違背了朝廷的法度。同時他還在本地作威作福,橫徵暴斂,導致當地的“五司”和群眾不堪忍受其暴行,紛紛上書中央政府,請求處罰楊應龍。大明朝廷將他押到重慶審問,但是顧念他家世代在此地駐守,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網開一面將楊應龍釋放。可是這小子不知好歹,不知道感恩,反而殺了押送他回去的衙役,還舉兵殺了回去,看來楊應龍是決心要反了。當時他自己還寫了一副對聯:

“養馬城中,百萬雄師擎日月;海龍屯上,半朝天子領乾坤”。

說說萬曆年間的那個土司和那場戰役

海龍屯究竟有多難打

而這個“海龍屯”就是當年楊應龍以此為堡壘,對抗大明軍隊的前線。小編我有幸在大學暑假去遵義找同學玩,就被同學帶到這個海龍屯去玩了一下。說句老實話,以前看歷史上的文字沒覺得啥,就是一句:大明軍隊攻克海龍屯,楊應龍兵敗被殺。但是我自己身臨其境去走了一遭,才發現這個海龍屯真的很兇險。

說說萬曆年間的那個土司和那場戰役

首先,這個屯最高海拔1354米,在範圍1。59平方公里上,有九個關,分別是銅柱關,鐵柱關,飛虎關,飛龍關,朝天關,飛鳳關,後關,西關,萬安關。要上屯,就要先爬900多米,貴州本來就是多山,植物繁茂,地形險峻,我們幾個小夥伴啥都沒有帶,都累的氣喘吁吁。要知道當年那些明朝計程車兵,可是都穿著盔甲,手拿兵器,一步步爬上來的。特別是我們碰到了天梯,幾乎每一個階梯都有半米高,這哪是走階梯,而是爬上去的。當時上面還有人射箭,拋石頭……這種場面簡直不可想象。

還有一點要說明,小編我是中原人,一到這邊,就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全身都長了溼疹,奇癢無比。因為此地潮溼嚴重,當地人都要吃海椒,用來除溼,小編我因為剛來,所以還不習慣當地什麼東西都放辣椒的習慣,所以經常拉肚子。到這個時候小編我才知道,古時候把人發配過來,簡直就是活活虐人致死。

萬曆二十八年,楊應龍最後的堡壘海龍屯被明軍佔領,楊應龍兵敗被殺,至此萬曆三大徵之播州之役結束。

說說萬曆年間的那個土司和那場戰役

被後人忽視的播州之役

萬曆三大徵,國家為了應付連年的戰爭,就大大的增加了賦稅,有史書記載“比二十年以前,十增其四”。同時播州之役,因為山高地險,大明先後一共調集二十萬的兵力遠赴西南邊陲,被調集的部隊中還有在東北邊境防範女真和蒙古的明軍精銳。此役之艱難,可想而知。被日本人和朝鮮人反覆吹捧的朝鮮之役,明軍最高的人數才到七萬人,因為在大明的眼裡,日本所謂的豐臣秀吉和朝鮮國王其實和一箇中國的土司差不多,甚至還不如此,故此,歷史對於那次的朝鮮之役,也只是一筆帶過。

說說萬曆年間的那個土司和那場戰役

但是,因為播州之役導致軍力大量折損,東北的軍力缺失,給了努爾哈赤發展和進攻的空間,同時因為賦稅增加,促使流民開始作亂、反叛,逐步登上明朝的舞臺。

親愛的小夥伴,你們怎麼看待這場戰役呢?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