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尋常人家博山菜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飲食2022-12-28
簡介還有一直勾著我的博山菜,炸貨、豆腐箱子、酥鍋、風乾肉、香腸,沒有一樣不是最愛

博山菜什麼菜好吃

文|許志傑

偏愛博山這座小城,起於自己一些與博山相關的生活經歷。

爺爺奶奶在張店工作生活多年,每到年節我就會被父親送到火車上拉到張店,陪老人過節。

張、博相距不過四十公里,還有一條修建於民國時期的張博鐵路作為膠濟鐵路的支線,將兩城連線,之間往來頻繁。

爺爺是火車司機,他的活動範圍就在去往博山、辛店、黑旺一帶的軌道上。

每天上班出門,奶奶總是問一句今天跑哪裡,爺爺就說博山或者黑旺、辛店,聽多了便記在心間。

我還幾次乘著爺爺的火車頭到過這些地方,以別樣的形式遊山逛水。

尋常人家博山菜

爺爺奶奶住的是那種很有年代感的大雜院,東西南北各據一家,房屋大小不一,住起來凌亂無序,卻又顯得親密無間,有時也會吵吵嚷嚷,矛盾不斷,特別熱鬧。

爺爺奶奶早先住的是西屋,後來換了一個院子,住南屋。

北屋住著來自博山的一家人,和善厚道,經常幫著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幹一些雜活。

他家的男孩跟我差不多歲數,能玩在一起,耍出了不錯的感情。

大雜院拆遷之前,曾去看望那家人,惜兒時的耍伴不在家,從此高樓平地起,大家杳無音信,天各一方。

幾十年過去,我一直記在心裡的是北屋那家人濃重的博山口音,學會的幾句猶掛嘴邊。

還有一直勾著我的博山菜,炸貨、豆腐箱子、酥鍋、風乾肉、香腸,沒有一樣不是最愛。

那時各家日子過得窘迫,年節時,北屋總會分享一些親手做的博山特色菜給我們。

從此給我留下了博山菜的味道,經年曆月,愈加噴香。

想念跟爺爺奶奶一起過年過節的幸福,也惦念著北屋博山人家的淳厚和地道博山菜的香味。

尋常人家博山菜

一地菜品的產生,是集合各種優勢資源結晶而成。

博山古來便是富甲一方、礦物豐饒之地,煤及陶瓷琉璃燒製所用陶土充足,養育著一代又一代博山人。

人們隨之而安,不羨四方,世代居於此,好吃好喝,優哉遊哉。

時光燦爛,形成獨特的一隅風範,他們以此為傲,不離不棄,傳之有序,口味一致。

博山菜因之成名,播揚齊魯。

魯菜居八大菜系之首,在於博採眾長,攏齊魯遼闊菜品風格化於一身。

以海味、烤鴨為主打的膠東菜系,以秉承孔家數百年聖人血統的孔府菜系,以礦、窯工人口味構成區域特色的博山菜系,以首府地位集大成者的濟南府菜系。

妙手勾芡,玉成天下第一菜系。

尋常人家博山菜

博山菜是魯菜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力軍,卻又有與其他菜品菜系不同的形成基因,其源自民間,菜料利用具有強烈的平民特點和地域優勢。

以著名的豆腐箱子為例,所用豆腐乃博山池上鎮所產,具有成品堅挺耐蒸炸,不易破裂的特點。

顧名思義,豆腐箱子外表像一隻木製箱子,裡面可以裝盛各種東西。

豆腐箱子外皮採用豆腐製品做成箱子形狀,內裡放進各種餡子,入鍋蒸熟即成。

如果豆腐軟塌,無法將其用刀掏空放進菜料,箱子不成形,何以將菜盛?

為了使豆腐堅固,在做成箱子之前,先把豆腐切成正方形或長方形,大小掌握在兩三口能吃掉這樣的方寸,用油輕炸,提高豆腐外皮的柔韌度,利於切開豆腐,挖空製成箱子形狀。

裝料入屜水蒸一刻鐘,即可起鍋。

盛入精美的橢圓形淺盤,撒上些許芫荽裝點提味。

上桌,金黃灑青,喜氣洋洋,有福有喜。

這是博山人的最愛,還是魯菜尤其是博山菜的代表作,逢年過節必吃,老少咸宜。

尋常人家博山菜

博山人說酥鍋是他們發明的,這點我信,早些年我吃的酥鍋都是博山人做的。

跟父親學徒的一位夥計,家住博山,很可能是那種祖居此地的老博山人家。

他到過我家,一口濃重的博山口音。有次過年前,他用一個黑色的瓷壇裝了大半罈子酥鍋送到我家。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吃上酥鍋,海帶、豬排骨、海青魚、白菜、藕、炸豆腐,那麼多好料,集合在一個瓷壇裡。

吃的時候一種切一點,太好吃了。

幸運的是,父親曾經跟著他的夥計到博山家中學藝,得以真傳,掌握了製作酥鍋的基本要領。

退休後發揮餘熱,每到過年總要做上幾鍋,延續數載,已然成了我們家一道傳統名吃。

我的評價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源於博山,似於博山,不好意思說勝於博山,但可以授予第某代傳承人,可惜至今我未能掌握這門手藝。

尋常人家博山菜,酥鍋代表了博山菜的價值存在。

這是一道物美價廉,沒有門檻的著名菜品,窮人富家都可以下手製作。

富家可多放些菜料,窮人將就著有些白菜、豆腐、海帶,酥出來一樣過年待客。

尋常人家博山菜

細數博山菜,很難見到所謂的山珍海味。

味道很足的酸辣湯,酒過三巡,來上一盆,開胃提神醒腦。

再來三杯,不在話下。

此酸辣湯號稱配以海參,豈不知此海參非彼海參,裡面放的是“茄參”。

一種生長於海里,卻明顯區別於海參的普通水產品,渾身光滑無刺,形狀像植物茄子。

以價格而論,如果海參每500克1000元,那麼茄參也就是七八十元。

可是博山人的烹調技術了得,硬硬把它做得風生水起,去博山必點酸辣湯,祛酒氣暖身子。

20多年前,有幸結識老博山人蔣則君先生,喜歡寫一些與博山相關的小文章,作為文友我們相交,卻不承想蔣先生還是一位地道博山菜的傳承者。

受邀上門品嚐他親手做的博山菜,聽他講博山菜那些有意思的故事。

尋常人家博山菜

一個月前又去博山,在趙執信紀念館偶遇近三十年未見之老友張元彪先生,他曾是我做報紙副刊時的作者。

問起蔣先生,知他已仙逝幾年,念著他做的博山菜便是記著蔣先生。

老友相見格外親,元彪兄退休後重新拾起放了多年的京胡,風雨無阻到紀念館與友人切磋琴藝。

興之所至,我們老哥倆合作演了兩段京戲。

為此元彪兄賦詩一首:

範公祠遇老文友,歲月不識同陌生!

範泉漾波紋曳動,秋谷深峪緣重逢。

三十年杳音各東西,虎歲吟秋覓《空城》。

京琴調絃誼重續,愧弗佳餚待友朋。

詩中所寫範公祠與趙執信紀念館同在一處,祠中有範泉一眼,水勢壯闊。

趙執訊號秋谷,《空城》指的是元彪兄京胡伴奏我學唱的傳統京劇《空城計》片段。

當天我要去往他處,未能與之共進午餐,三十年不見怎能這樣匆忙告別,因之“愧弗佳餚待友朋”。

回到家中,我以我筆敬錄元彪兄詩作,相約待我再去品博山菜時,唱京劇,敬奉書作。

尋常人家博山菜

現在很多人不瞭解博山在淄博市曾經有過的輝煌。

1951年始,淄博作為山東省四個省轄市之一,無論地理位置還是經濟地位至關重要,那時候的博山是淄博市的“市府”。

到博山會發現很多淄博市的“第一”在這裡,譬如“淄博市第一中學”。

淄博是一個資源型工業城市,除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起的齊魯石化,還有諸多煤礦、鐵礦以及鋁廠、耐火材料廠,甚至還有幾個大型的兵工廠。

處在沂蒙山邊緣地區的博山以陶瓷、琉璃興城,著名的淄博陶瓷廠、淄博美術陶瓷廠,均設於此,更有大大小小的煤礦、小窯廠,散佈於博山四周。

淄博市政管理機構遷往張店後,博山由“市府”改為區,大批人員隨之而去,一度熱鬧的小城,有些沉寂。

但數百年成就的博山文脈人脈源遠流長,如趙執信紀念館旁邊的秋谷,終年溪水淌過,若範公祠中的範泉經年噴湧。

我到博山,就去尋覓藏於民宅小巷的博山菜館,使勁把博山菜的味道吸到我記憶深處。

博山菜是博山人的傑作。

我與博山的情緣,源於博山菜又緣於博山人。

好人做好菜,菜為媒結交知心朋友。

去博山吧,不虛此行。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