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兒時的記憶 藍山的味道(四)

由 紅網 發表于 飲食2022-12-05
簡介藍山縣毛俊鎮毛俊村村民李和秀告訴記者,小時候走親戚出遠門之前,爸媽都會買上好幾個“燈盞粑粑”帶著,中途餓了便分給幾個兄弟姐妹們吃,有時候自己吃完了還不夠,便吵著爸媽再買,一路唸叨到親戚家門口

燈盞粑的米漿怎麼調

紅網時刻10月8日訊

(藍山站記者 李忠仁 通訊員 歐陽昌雲)藍山是一個位於湖南南部邊陲的小縣城,緊鄰廣東,因境內“山嶺重疊,薈蔚蒼翠,浮空如藍”而更名為藍山,素有“楚尾粵頭”之稱,是湘西南通往廣東沿海地區的重要門戶。

兒時的記憶 藍山的味道(四)

兒時的記憶 藍山的味道(四)

藍山燈盞粑粑:外形酷似古代扁圓形的菜油燈盞,故得名“燈盞粑粑”。

兒時的記憶 藍山的味道(四)

製作“燈盞粑粑”。

“燈盞粑粑”的做法多,將秈米粉加水揉活過程中加入少量糯米粉,並不斷加適當水保證其粘稠度,然後將其均勻倒一層在小鐵鍋中並鋪上酸蘿蔔、火腿腸、臘腸、瘦肉、花生等佐料,最後淋上一層秈米粉便可放入熱油鍋中慢炸成“燈盞粑粑”。

藍山縣毛俊鎮毛俊村村民李和秀告訴記者,小時候走親戚出遠門之前,爸媽都會買上好幾個“燈盞粑粑”帶著,中途餓了便分給幾個兄弟姐妹們吃,有時候自己吃完了還不夠,便吵著爸媽再買,一路唸叨到親戚家門口。

藍山“燈盞粑粑”外殼香香脆脆,第一口咯吱咯吱響,再一口酸、辣等味道都充分融匯在口中,它是藍山人茶餘飯後的點心,也是旅途中的果腹零食,更是藍山人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兒時的記憶 藍山的味道(四)

正給“燈盞粑粑”加佐料。

兒時的記憶 藍山的味道(四)

加紅薯製作而成的“燈盞粑粑”。

兒時的記憶 藍山的味道(四)

藍山毛俊鎮米豆腐可配豆子、木耳炒瘦肉。

藍山縣毛俊鎮毛俊村村民彭曉雲告訴記者,小時候每逢過年過節去外婆家,進門第一件事情便是吃上一碗外婆手工做的米豆腐,因其味鮮嫩、酸辣可口,便大口大口地吃,這時,外婆便滿臉笑著囑咐道,慢一點吃,鍋裡還有呢!這些畫面彷彿如發生在昨天。

米豆腐製作起來其實算不上覆雜,主要是用米淘洗浸泡後加水磨成米漿,然後加鹼用火熬製,然後放入木盒中冷卻,形成塊狀“豆腐”的一種美食,具體包括“選米、磨漿、煮漿、冷卻、成型”五大步驟。

兒時的記憶 藍山的味道(四)

早晨,藍山縣毛俊鎮農貿市場,大家正排隊等吃4元一碗的米豆腐。

在藍山縣毛俊鎮,每當逢圩之日,從早上七點左右,就會不斷有各地來的食客陸續走進農貿市場的米豆腐店,吃上一碗香噴噴的米豆腐。米豆腐歷史悠久,是藍山縣廣泛流傳的一種傳統工藝食品,也是一種老少皆宜,眾人皆愛的著名小吃。

許多遠在他鄉的遊子,對家鄉的燈盞粑粑、米豆腐等味道念念不忘,不僅是因他們對美食原本滋味的迷戀,更有一種對遠方家鄉的親人無比思念的情緒融在裡頭。

兒時的記憶 藍山的味道(一)

兒時的記憶 藍山的味道(二)

兒時的記憶 藍山的味道(三)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