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為“有名的空心人”注入靈與肉

由 每日一快報 發表于 飲食2022-11-30
簡介“我寫《中國藝術收藏史》時,驚訝地發現雖然吳道子、趙孟、倪瓚、黃公望、文徵明等藝術家是中國藝術史上的偉大人物,可是關於他們的傳記卻沒有幾本,而且有些明顯是傳記小說,虛構了許多戲劇化的故事,而非嚴肅可靠的傳記,於是有了給這些藝術家寫傳記的想法

空心指什麼樣的人

□ 本報記者 田可新

本報實習生 劉露

趙孟是元代“榮際五朝、名滿四海”的書畫名家,也是中國藝術史上閃耀的巨星之一。山東人似乎對趙孟更感親切。他曾以妙筆繪泉城,所作《鵲華秋色圖》清曠恬淡,成千古名畫;他的七律詩中那句“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一作“瀾”)聲震大明湖”更被廣為傳頌。人們眼中的趙孟,是風流儒雅、冠絕一時的文化巨擘,是生活美滿、書畫皆長的典範人物。現實果真如此?在趙孟逝世700週年這個特別的紀念年份,作家周文翰新作《不浪漫:趙孟傳》從元代的基本史料出發,以全新的角度揭秘這位藝術大師充滿戲劇性的人生,帶領讀者一同探知這位前朝王孫的榮辱糾結、書畫巨擘的無奈隱衷。“希望這本傳記可以幫助讀者認識趙孟的多個側面,也能對元代文化生態有更加豐富的理解。”周文翰說。

顛覆以前的認知

周文翰,藝術和建築評論家、作家,2011年至今從事文化研究和寫作,已經出版《中國藝術收藏史》《文徵明傳:蘇州的風雅傳奇》《藝術家的永恆花園》《時光的倒影:藝術史中的偉大園林》等多部著作。

《不浪漫:趙孟傳》的創作緣起可以追溯到周文翰十多年前的撰寫經歷。“我寫《中國藝術收藏史》時,驚訝地發現雖然吳道子、趙孟、倪瓚、黃公望、文徵明等藝術家是中國藝術史上的偉大人物,可是關於他們的傳記卻沒有幾本,而且有些明顯是傳記小說,虛構了許多戲劇化的故事,而非嚴肅可靠的傳記,於是有了給這些藝術家寫傳記的想法”,他覺得這些藝術家在今天似乎都是“有名的空心人”——雖然著名,但是人們對他們的性格、經歷並沒有詳細而可靠的瞭解,只有模糊的印象,“他們創造了一些新的作品或者藝術形式,關聯到更廣泛的社會、文化議題,對後人的影響也比一般的書畫家更大,值得今天的人一再回味”。

基於這樣的考量,周文翰決定以21世紀的寫作觀念為指導,以嚴謹的史學研究為基礎,為這些古代藝術大師寫人物傳記,呈現這些“有名的空心人”的靈與肉、淚與血,讓一個個古代藝術大師的形象更加真實、鮮活和立體。

周文翰習慣“多人並進”的寫作,把自己寫作、閱讀過程中的想法都記錄下來,慢慢再形成更為成熟、系統的書稿,所以經常是今天在寫文徵明,明天就寫起了趙孟,後天又隨手記下了關於吳道子的趣事。這個系列他最先開始寫的是《文徵明傳》。其間,周文翰發現,趙孟的觀念和話語不時出現在文徵明的筆下、口頭,文徵明和兒子也是多件趙孟作品的收藏者、題跋者。他們還把自己收藏的趙孟致明本信札十一通的一部分請刻工溫恕、章簡甫刻石,列入《停雲館法帖》卷八。文徵明以“神仙中人”稱呼自己的老師沈周,其他人又以此稱呼文徵明,這恰好也是元代對趙孟的一個關鍵性“稱呼”。“發現自己寫的幾個歷史人物彼此有許多關聯,這算是寫作的樂趣之一。”周文翰說。

在寫作的過程中,周文翰常在臨睡前翻《趙孟文集》。趙孟的文字大多溫雅平淡,可個別的詩文字句卻讓人有“驚心動魄”之感,流露不易覺察的隱痛。他進一步研讀《元史》《癸辛雜識》《南村輟耕錄》《析津志》等文獻,對元代初中期的政局、社會生活有了大概的認知,再回頭看趙孟的詩文,看趙的親友撰寫的趙孟行狀、墓誌銘,發現其中隱藏了不少暗語,還有許多不願、不敢言說的空白……“趙孟的一生涉及北士與南士、藝術與權謀、家族與皇朝、道德與律令、官場與文壇的重重衝突和考驗,他的生命體驗要比碑銘上記載的那個光輝形象更復雜。”周文翰感嘆,“如果把這些一一揭示出來,足以顛覆我以前認知的那個趙孟。”

發掘平順平淡深處的無奈隱衷

周文翰將目光集中於趙孟,以充滿視覺性的文字追溯了趙孟從一介白衣文士成為從一品高官的官場起伏,著力描摹這個不太浪漫的才子於平順平淡深處真實而殘酷的命運。在周文翰看來,趙孟是“被動的成功者”,他是從一品的翰林學士承旨,是元代中期最著名的文人藝術家,卻無法明言自己的諸多苦衷,只能在給佛教師父的信札中不斷懺悔。對此,今人或許可以有“瞭解之同情”。他和家人都對他的前期經歷、家族、婚姻等有所遮掩,不管是為了個人前途、家族名聲還是避免政治禍患,都在人性可以理解的尺度之內。

周文翰分析了趙孟的書畫藝術與文化生態的緊密互動,也對趙可能的入贅婚姻、他的家庭、信仰的隱秘世界進行了探究,其中許多成果都是第一次披露,周文翰認為趙孟並不像他的詩文書畫表現的那樣“雲淡風輕”,實際上他的生命體驗中有許多沉痛、無奈的部分,“他的苦衷和快樂、屈辱與榮耀都藏在一幅幅書畫流動的線條裡,躲在書稿圖籍的字裡行間。”

這本書嚴謹地從元代的基本史料出發,對趙孟一生的重要經歷、有關傳言進行了分析,部分內容參考了最近三十年元史學者、考古學家、藝術史學者的研究成果。周文翰特別強調:“這本書裡沒有任何虛構情節。裡面提及的所有人物、事件、建築、風俗、引用的言論都有元明時期的原始文獻為證,並無文學性的虛構。我僅僅是在個別場景中對人物的內心、彼此的關係從當時的情理出發進行了些許推測。”這種嚴謹考究在數量龐大、內容詳細的註釋中就可見一斑。

藉由該書,我們也可以對元代的歷史文化風貌瞭解一二。在周文翰看來,元代是一個容易被今人誤解的時代,它存在的時間比較短,統治者也不太重視漢文文獻的撰寫和儲存,沒有留下太多文獻讓後人研究。現在看來,元代儘管受到許多文人的惡評,可在那個時代,農民、商人、手工業者似乎都過得比明代舒適——元代繼承了金、南宋的稅收制度,農民繳納的稅負總體而言要比明代的低很多,商稅堪稱輕微。元代江南地區的農業、商業、手工業及對外貿易都相當發達,趙孟恰好活躍在當時經濟最繁榮的太湖流域和杭州,他也和這裡的社會各界有密切的關係。可以說,趙孟是太湖流域乃至江南地區第一個享譽全國的書畫家,不僅對之後的“元四家”,而且對整個明清的書畫藝術都產生了極大影響。

考究的嚴謹性和敘事的視覺化

25萬字,50幅圖,400頁內文,350條註釋,200年往事,900位人物……嚴謹考究貫穿了《不浪漫:趙孟傳》的成書,彌補了以往的傳記中虛構性過強、戲劇化過度、嚴肅性不足的遺憾。周文翰從元代的基本史料出發,從繁雜的史料中抽絲剝繭,在書中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探究了元代的文化生態和官場、社會,追溯趙孟的人生經歷和情感體悟,分析其書畫創作的演變線索、書畫藝術與文化生態的緊密互動,著力呈現這位前朝皇室宗親、官場上的“被動者”如何成為一代藝術巨擘。

周文翰一直致力於打造數字時代的“視覺傳記”,《不浪漫:趙孟傳》就體現了視覺化敘事的寫作特徵。“在正文中,我試圖以視覺線索推進敘事,詳細寫了趙孟眼中的大都、杭州、湖州,寫了他三次來往大都的路途上可能的見聞,嘗試讓這本傳記具有某種‘視覺性’”,周文翰就此進一步具體舉例說明,“他第一次到北京時正值大都建成不久,我以他的視角描述這座新城的建築、風俗以及活躍的四方人士,有些是趙孟自己詩文中明確提及的,有些則是根據同時代的文獻給予‘補充性復原’。大都大聖壽萬安寺是元朝皇帝極為重視的一座寺廟,白塔是當時大都第二高的建築,趙孟不可能沒有注意到它,可他卻沒有在詩文中提及,我在書中提供了一種基於史料的推測和解釋。”視覺化敘事的寫作帶領讀者從文字的“視界”與趙孟生活的世界交會,在充滿畫面感的文字中似有身臨其境之感,書中還以海內外博物館珍藏的50幅趙孟書畫作品、元代文物為影象證據,呈現了趙孟生活的時代的視覺景觀,圖文配合延伸了讀者的閱讀體驗,有助於加深讀者對趙孟的全面理解。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對周文翰的《不浪漫:趙孟傳》等一系列古代藝術家人物傳記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求真意、有新見之作:“求‘真’,是把人物放在他所處的文化生態中嚴肅審視,勾勒形貌,點染精神,寫人物的成長、內心的掙扎、命運的遇合,緊要處間或為之心中一沉;見‘新’,是以當代的歷史和美學觀念看待藝術家和他的時代,以視覺化的文字風格描畫歷史景觀,探究前人容易忽視的側面,敘述中不時讓人眼前一亮。”

範迪安還將趙孟等藝術大師比作“中國文化的燦爛天河中閃耀的星座”,並指出創作這些藝術大師人物傳記的重要意義,“我歷來提倡立足‘大文化’‘大歷史’看待文藝創作和研究。這些前賢的人生、作品對今天的藝術家、作家、讀者也會有許多積極的啟發。傳記給一幅動人的畫、一篇精彩的詩文補充了大背景,讓我們得以審視藝術家的一生,看到他的家庭生活、社會關係、時代氛圍的方方面面。先了解他的人生,再來看那一幅畫,讀那一首詩,會有更透徹的認知,更震撼的感受。”來源:大眾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地址:ahhfxmt@foxmail。com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