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寧強十大怪都在民歌中,龔興明的民歌中就有幾怪

由 民生熱點資訊指南 發表于 飲食2021-06-13
簡介免費訂閱,瞭解更多資訊漿水菜是寧強人自古以來愛吃的酸菜,素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串串(意為:偏來浪去,走不穩路)”之說

王家核桃饃在什麼位置

提示:點上方↑"漢源視界"免費訂閱,瞭解更多資訊

寧強十大怪都在民歌中,龔興明的民歌中就有幾怪

提示

提示

提示

提示

:點上方

:點上方

↑"漢源視界

↑"漢源視界

寧強縣地處陝西省西南角,是一個南北交匯、襟隴帶蜀的山區縣,為大西北進入大西南的主要門戶和黃金通道,漢江發源地素有“三千里漢江第一城”之美譽。特別是寧強縣青木川古鎮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處,西連四川省青川縣,北鄰甘肅省武都縣、康縣,素有“一腳踏三省”或“金雞鳴三省”之稱。

寧強十大怪都在民歌中,龔興明的民歌中就有幾怪

"

寧強縣道路開闢歷史悠久,石牛道最為典型。是因秦王伐蜀,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的故事得名,自古為中原通往西南的孔道。

元朝以來,由漢中西行過褒水,經勉縣入山區至金堆鋪交寧強界,經大安、烈金壩折南,過五丁關至寧強縣城,再轉西南,經牢固關,黃壩驛、七盤關入川界而達成都,約600公里。該縣境內共長85公里,多屬險峻山徑。現108國道途經於此。

寧強十大怪都在民歌中,龔興明的民歌中就有幾怪

寧強十大怪都在民歌中,龔興明的民歌中就有幾怪

寧強十大怪都在民歌中,龔興明的民歌中就有幾怪

"

寧強矮馬是我國瀕臨絕跡的珍稀矮馬品種,體小精悍,善走山路,是春秋戰國以前古羌人從青海遊牧地南下西南,進入寧強縣時遺留下來的,當地山區群眾多用其拉磨和馱柴。寧強馬知名度最高的是身高低於115cm以下的寧強矮馬,它比日本矮馬120cm還要低。

自上世紀80年代,當地的傳統養馬業就開始衰落,寧強馬質量逐年下降,一度瀕臨滅絕。為使寧強馬這一矮小型“基因庫”不至遺失,寧強縣累計投資1280萬元建成面積1900餘平方米的國家級寧強(矮)馬保種場,融矮馬保種、馬術表演、觀光旅遊為一體,免費向遊客開放。

寧強十大怪都在民歌中,龔興明的民歌中就有幾怪

寧強十大怪都在民歌中,龔興明的民歌中就有幾怪

"

端公戲,亦稱儺戲。寧強是古代羌氐居住區,由於特定的地理位置,後來又融合了巴、蜀、秦、楚、隴人口及文化,民風尚巫,至今遺存有較完整的儺藝儺技,儺文化資源非常豐厚。如儺藝、儺戲、儺神、儺舞、儺技、儺俗、儺面等等,形成了獨具寧強特色的儺文化藝術。其儺技表演有過刀橋、下火海、鉗耙齒、革及鏵、開紅山、撈油鍋、九龍水等。儺,是現代民歌、舞蹈、雜技的原始雛形,是農耕時代融祭祀、娛樂、信仰一體的民俗活動。寧強儺戲是原始信仰、祭祀儀式、民俗風情、音樂舞蹈、雕畫藝術的複合文化載體,堪稱原始藝術的“活化石”。

寧強十大怪都在民歌中,龔興明的民歌中就有幾怪

寧強十大怪都在民歌中,龔興明的民歌中就有幾怪

寧強十大怪都在民歌中,龔興明的民歌中就有幾怪

免費訂閱,瞭解更多資訊

漿水菜是寧強人自古以來愛吃的酸菜,素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串串(意為:偏來浪去,走不穩路)”之說。漿水菜由新鮮油菜發酵做成,其味酸而散發清香,健脾開胃,再吃不膩。由於寧強地處高寒山區,農戶家每到前一年的霜降前,扎一大缸(或大木桶)漿水菜,用一光滑石頭放在漿水菜缸(或木桶)裡,把菜壓實在發酵,可用至來年的農曆四、五月間,菜不得壞。以此成為山裡農戶做飯用的主要菜食。

寧強十大怪都在民歌中,龔興明的民歌中就有幾怪

免費訂閱,瞭解更多資訊

寧強十大怪都在民歌中,龔興明的民歌中就有幾怪

免費訂閱,瞭解更多資訊

洋芋攪團是寧強人的一種風味小吃。其製作比較簡單原始,即取數十個洋芋放進鍋裡蒸熟,去皮,再放進砸洋芋的石窩裡砸杵爛至頗有黏度的一大團洋芋泥,剷出來放進小盆或盤子裡。吃的時候用勺子取適量放進碗裡,加上炒好的酸菜湯或調好的醋水,再放適量的碎蒜苗、青椒末、大蒜汁、辣椒油,即可食用,吃起來綿軟柔滑,清香爽口。以前是山裡人們改頓的食物,現在成了寧強人侍客的特色佳餚。

寧強十大怪都在民歌中,龔興明的民歌中就有幾怪

寧強十大怪都在民歌中,龔興明的民歌中就有幾怪

影片:《龔興明唱寧強一日三餐》來源:漢源視界

【根面角】是寧強一道風味小吃,呈淺褐色,每聯5瓣。其主要原料系從野生蕨根中提取的澱粉面(即根面),放置盆內,加少許食用鹼,用沸水衝燙,邊衝邊用筷子攪拌,至完全燙勻,揉成團,再擀成大薄片,用一圓形器具扣成一個個小圓片。其餡一般用時令鮮蔬,如竹筍、豆腐、豆芽、小蔥、瘦肉等,加食鹽、胡椒粉、花椒粉等調料,調成葷、素兩種餡。包時取皮一張,放餡適量,對摺捏成月牙形,或用三個指頭捏成菱角狀,急火蒸成,然後再蘸上酸辣之汁,食時麻辣爽口,柔嫩有勁道,回味悠長。依其各自形狀稱為“根面角”和“菱角”,本為夜宵小吃,現在也逐漸登上豪華宴席。

寧強十大怪都在民歌中,龔興明的民歌中就有幾怪

【假魚】是寧強又一種小吃。其製作先將豆芽、豆腐、竹筍等剁碎,並將蔥花、薑末與之拌勻,再加入適量其他調味料,這便是餡。豆腐衣泡軟,切成長寬各十公分作皮,包餡成為約一公分的魚形餃(或捲成條形狀),上籠蒸十分鐘即好。食用時澆上自己喜愛的佐料。其形略似河魚,色晶瑩而斑斑斕斕,清香撲鼻爽口。最普遍也最受歡迎的仍是豆腐衣製作的那種素味假魚。原先縣城有一老太婆每天傍晚推上手推車沿街叫賣“假魚!假魚!”,聲韻悅耳悠長。人們常說:“如今假冒貨甚多,都說自己是真的,唯獨這老太婆肯講真話,假的就是假的”。這假魚貨真價實,老少皆宜,人人都愛吃。假魚在寧強年代久遠,現已成為群眾餐桌上常見的風味食品之一。

寧強十大怪都在民歌中,龔興明的民歌中就有幾怪

影片:《龔興明唱寧強一日三餐》來源:漢源視界

寧強核桃饃最久負盛名的當屬老字號王家核桃饃。它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迄今已有200多年曆史。傳說當時有一家叫“福興老號”的鋪子,掌門師姓王,擅長各種燒餅及滿漢糕點。在清光緒年間,慈禧太后在西安避難,羌州(今寧強縣)官吏曾將次饃做為貢品進陳御用,慈禧太后食後讚不絕口,賜名為“滿漢龍鳳喜餅”。其製作以麵粉、核桃仁、核桃油、鹽、鹼等制餅烤熟,此饃小如瓷盞,色澤橙黃,香酥爽口,令人回味,最難得的是放置十多天不變質。2006年9月,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美食走四方》曾來寧為“王家核桃饃”製作專題節目;2007年5月,“寧強福興老字號王家核桃饃製作技藝”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列入《陝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寧強十大怪都在民歌中,龔興明的民歌中就有幾怪

寧強十大怪都在民歌中,龔興明的民歌中就有幾怪

影片:《龔興明唱寧強一日三餐》來源:漢源視界

這裡主要要說的是寧強方言語音的一些特徵。寧強本地人們常把四si、十shi等漢字的聲母區分不開,“四”、“十”一般都說成si音;把“書shu”讀成su音(大安、代家壩還讀成fu音);常把帶en、eng和in、ing等音韻的字混讀,很難分開,縣境內比較普遍。縣城所在地方言語音裡把劉liu、牛niu等字的聲母l和n讀音常混淆,甚至城南、城北的方言語音就不同。有一順口溜就是對寧強地域方言的真實寫照:

正文

正文

陝甘川省一腳踩,金牛古道五丁開。

珍惜矮馬三尺二,端公儺戲趟火海。

還有一順口溜說:有一個女lv子,牽了一頭牛liu,走到黃泥li巴梁niang梁niang上,尿liao了一泡尿liao,把泥li巴衝了個眼nian眼nian。

寧強方言中的一些語音不但在三、四十歲以上中老年人已成習慣,就連中、小學校的本地老師和教的學生在平時交流時,方言的讀音還經常出現,一時還很難改變。

漿水半年不得壞,洋芋攪團石窩踹。

寧強麻辣雞是一種獨具特色的風味涼盤,地方小吃,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寧強城內悄然興起,八十年代末開始在寧強城鄉普及。 特別是大名鼎鼎、享譽天外的“王素雲麻辣雞”,它有著色澤鮮豔,肉質細嫩含脆,肥而不膩,麻辣爽口的獨特風味。其製作是選用本地土公雞,用肉桂、草果、沙仁、白蔻等十多種精選的上等藥材按比例配方裝成調料包的老湯煮至七分熟,加入花椒粉、辣椒油、薑汁、味精調拌而成。隨著歲月的推移,喜歡的人愈來愈多,如今高檔宴席少不了它;老百姓餐桌上時常見到它;朋友來了一定要吃它;饋贈親友也常常選它,已成為知名的地方小吃。

寧強十大怪都在民歌中,龔興明的民歌中就有幾怪

根面角角假魚賣,核桃饃饃皇帝愛。

段玉紅

周 安

1、陝甘川省一腳踩

黎德華

2、金牛古道五丁開

nqhysj@163。com

寧強十大怪都在民歌中,龔興明的民歌中就有幾怪

用鏡頭追逐寧強日新月異的發展步伐,用光影描繪漢江源頭如詩如畫的美景,用圖片講述你身邊感人故事 ,帶你走進寧強這片羌族熱土,回望記憶深處的羌城往事,搭建攝友交流平臺。

漢源視界編輯部歡迎你賜稿!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