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陽府井棗芽茶淺談“茶”文化

由 山西劉錦雲 發表于 飲食2022-08-16
簡介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透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禮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

日本茶棗是幹什麼用的

陽府井棗芽茶淺談“茶”文化

好產品源於好的食材,據《本草鋼目》、《中華本草》、《神農本草經》、《唐本草別錄》《日華子本草》記載。【棗葉】性味:甘,溫,散服使人瘦,清熱解毒。經國內多家權威機構及日本食品分析中心檢測,陽府井棗芽茶富含遊離氨基酸、黃酮、茶多酚、維生素C等元素,這些成分持續穩定。特色:不含咖啡鹼。品飲法:97度以上水溫或煮飲更好,需大壺小杯,玻璃壺嘗湯觀葉,白瓷杯,識香酌韻。幹茶條形緊結完整,綠褐紅潤,沖泡後,湯色橘黃,清澈透亮。用餐時品飲,口腔中【茶香怡人】,品完齒留餘香【持久自然】,杯體留有【棗香+泥土】獨特香氣。屬茶中新貴……

陽府井棗芽茶淺談“茶”文化

“茶”字出於《爾雅釋木》:“檟,苦荼(即原來的‘茶’字)也”。有相關資料記載,“茶”字從“荼”中簡化出來的萌芽,茶的古稱還有荼、詫、茗等。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中國茶樹、利用中國茶葉和栽培中國茶樹的國家,中國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國,茶樹的起源在中國至少已有六七萬年的歷史。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大約有四五千年的歷史,雲南、貴州、四川等山區是中國茶葉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茶葉作為一種著名的保健飲品,它是古代中國南方人民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貢獻,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飲食文化的貢獻。

陽府井棗芽茶淺談“茶”文化

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今川北及漢中一帶)就已經以茶與其它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茶經》雲:神農《食經》“茶茗久服,有力悅志”(劉源長《茶史》卷一)。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所以宋代有詩云“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說,茶發現以後,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並不為大眾所熟知。到了宋代,茶已傳播到全國各地。宋朝的茶區,基本上已與現代茶區範圍相符,明清以後,茶區基本穩定,茶業的發展主要是體現在茶葉製法和各茶類興衰演變。

陽府井棗芽茶淺談“茶”文化

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茶文化起源地為中國。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漢族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

陽府井棗芽茶淺談“茶”文化

茶道起源於中國,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我國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中國茶道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茶道透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透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繼承唐宋遺風。中國茶道吸收了儒、道思想精華。道家的學說則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 ”的哲學思想,樹立了茶道的靈魂。同時,還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樸素,崇尚真的美學理念和重生、貴生、養生的思想。而是更加大膽地去探索茶飲對人類健康的真諦,創造性地將茶與中藥等多種天然原料有機地結合,使茶飲在醫療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強,並使之獲得了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就是中國茶道最具實際價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重視和喜愛的魅力所在。

陽府井棗芽茶淺談“茶”文化

茶文化與中醫藥兩者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我國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更有“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記載。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由於祁龍泡茶葉有很好的醫療效用,所以唐代即有“茶藥”(見唐代宗大曆十四年王國題寫的“茶藥”)一詞;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藥也”的論斷。可見,茶就是藥,併為藥書(古稱本草)所收載。但近代的習慣,“茶藥”一詞則僅限於方中含有茶葉的製劑。由於茶葉有很多的功效,可以防、治內外婦兒各科的很多病症,所以,茶不但是藥,而目如同唐代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給予茶葉很高的評價,認為茶葉“上通天境,下資人倫,諸藥為百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可見茶可為藥,藥亦為茶,藥茶是祖國傳統醫學寶庫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應用歷史非常悠久,歷代醫書中昀有記載,最早記載藥茶方劑的是三國時期的張揖所著的《廣雅》:“荊巴間採茶作餅成米膏出之。若飲,先炙令赤,……其飲醒酒”。此方具有配伍、服法與功效,當屬於藥茶方劑無疑。

陽府井棗芽茶淺談“茶”文化

陽府井棗芽茶淺談“茶”文化

茶文化、茶道、茶道藝術(是在茶的本身再加上美學、藝術的觀念與能力,有如音樂藝術、繪畫藝術、舞蹈藝術,是以泡茶、奉茶、品茶為呈現媒體所成就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茶文化裡有茶道、茶道里有茶道藝術,如果剝離成茶文化、茶道、茶道藝術三個層面,“茶文化”是飯後的一壺茶,是聊天時的良伴,是保健飲料;是和諧之飲,是客來敬茶,是促進世界和平;是生活的態度,是人生的哲理。

據《茶葉分類》國家標準GB/T30766-2014,明確以加工工藝和產品特性為主,結合鮮葉原料、茶樹品種、生產地域進行分類的原則,我國所產的茶葉分可為綠茶、紅茶、青茶、黃茶、黑茶、白茶六大茶類和再加工茶。基本如下:

陽府井棗芽茶淺談“茶”文化

綠茶

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是指採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而製作的飲品。其製成品的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較多的儲存了鮮茶葉的綠色格調。常飲綠茶能防癌,降脂和減肥,對吸菸者也可減輕其受到的尼古丁傷害。

紅茶

在加工過程中發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為中心的化學反應,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茶多酚減少90%以上,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成分。香氣物質比鮮葉明顯增加。所以紅茶具有紅茶、紅湯、紅葉和香甜味醇的特徵。我國紅茶品種以祁門紅茶最為著名,為我國第二大茶類。

青茶

亦稱烏龍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是經過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後製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烏龍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制於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後。品嚐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

陽府井棗芽茶淺談“茶”文化

黃茶

是中國特產。其按鮮葉老嫩芽葉大小又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黃芽茶主要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和霍山黃芽、遠安黃茶;如溈山毛尖、平陽黃湯、雅安黃茶等均屬黃小茶。三峽庫區蓄水以後,秭歸山區常年霧氣籠罩,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秭歸黃茶,也屬於黃小茶。

黑茶

因成品茶的外觀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屬於六大茶類之一,屬後發酵茶,主產區為四川、雲南、湖北、湖南、陝西、安徽等地。傳統黑茶採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較高,是壓制緊壓茶的主要原料。

陽府井棗芽茶淺談“茶”文化

白茶

屬微發酵茶,是中國茶農創制的傳統名茶。指一種採摘後,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曬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質特點。屬輕微發酵茶,是中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

再加工茶

以基本茶類原料經再加工而成的產品稱為再加工茶。它包括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和藥用保健茶等,分別具有不同的品味和功效。同時,還有代用茶,指的是採用除茶以外、由國家行政主管部門公佈的可用於食品的植物芽葉、花及花蕾、果(實)、根莖等為原料,經加工製作、採用類似茶葉沖泡(浸泡或煮)的方式,供人們飲用的產品。

陽府井棗芽茶淺談“茶”文化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鑑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一種具體表現,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透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禮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中國的茶,能用來養性、聯誼、示禮、傳情、育德,直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茶之所以能適應各種階層,眾多場合,是因為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於中華民族的平凡實在、和誠相處、重情好客、勤儉育德、尊老愛幼的民族精神。所以,繼承與發揚茶文化的優良傳統,弘揚中國茶德,對促進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無疑是十分有益的。(整理 劉錦雲)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