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暑假期間,孩子饞上各種零食怎麼辦?孩子應該和零食說NO嗎?

由 文匯網 發表于 飲食2022-07-20
簡介它只是吃的時間不是正餐時間,吃的量不如正餐多,但不一定就是油炸或高鹽高糖、含有各類新增劑的“垃圾食品”,牛奶、蔬果、堅果、煮蛋等也可以當零食

牛奶煮蛋可以嗎

暑假期間,孩子饞上各種零食怎麼辦?孩子應該和零食說NO嗎?

哇,又一個熱鬧(頭疼)的暑假開始了——

暑假裡

許多小朋友都有這個讓父母頭痛 的問題

“零食深度中毒”

那碗泡麵的香味

那顆甜甜的果凍

巧克力派的擁抱

棒棒糖的誘惑……

全都是小朋友的最愛

儘管爸媽多次強調:“不可以吃太多零食!”

可對小朋友來說,依然沒用。

那到底能不能健康與放心同在呢?

答案是:能!

孩子真該對零食說“不”嗎

當然不是!

所謂零食,並不單指上面所提到的各種甜飲料、油炸小食品、膨化食品。零食指的是非正餐時間吃的各種食物或飲料。它只是吃的時間不是正餐時間,吃的量不如正餐多,但不一定就是油炸或高鹽高糖、含有各類新增劑的“垃圾食品”,牛奶、蔬果、堅果、煮蛋等也可以當零食。

那孩子們到底該不該吃零食?答案是肯定的:該吃!

孩子們生長髮育迅速,尤其是上學後消耗會大大增加,但他們的胃容量小,一次攝取的食物量不宜過多,因此需要加餐,額外補充能量和微量元素。只要在堅持每日總量不超標的前提下,合理安排零食的種類、數量與吃零食的時間,就可以既滿足味蕾的渴望,又能達到補充營養的目的。在三餐之外再加一到兩頓點心,這樣的一日多餐對孩子們來說遠勝於一日三餐。

選擇健康零食的必備技能

學會看食品營養標籤

兒童時期形成的食物口味偏好,會一直持續到成年,一旦形成不良的飲食習慣,將來很難糾正,並且貽害終身。健康零食首選天然、新鮮的食物,但如果實在是難以抵擋速食零食的誘惑,就應選擇低糖、低鹽、低脂產品。這些產品的營養標籤最好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無脂食物:脂肪含量≤0。5克/100克(或毫升)

低脂食物:脂肪含量固體≤3克/100克,液體≤1。5克/100毫升

低糖食物:食品含糖≤5克/100克(或毫升)

低鈉食物:食品含鈉≤120毫克/100克(或毫升)(1克鹽含鈉約400毫克)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營養標籤標註的是100克該種食物的營養素含量,而有些可能是每份(如15克)該種食物的營養素含量。家長們一定要看仔細,不要被誤導。

除了營養成分表之外,配料表也要仔細看。排名越靠前的配料含量越多。比如,配料表中只有鮮牛奶,說明這是100%的純牛奶,而如果水、白砂糖緊隨其後,代表這是被稀釋的牛奶。對於那些配料表最後出現的看不懂的各種成分,則應儘量要少,尤其是各種新增劑。

選對吃零食的時間

正餐為主,零食少量

零食不可以代替正餐。

第一,零食難以做到像正餐那樣營養均衡,不能滿足人體的多種需要。

第二,應當培養孩子合理的三餐飲食習慣,少吃零食。

第三,保證正餐尤其是早餐的數量和質量,才不至於孩子胡亂拿零食充飢。

課間或者正餐之間適當加餐

學齡兒童身體代謝旺盛,為防止因飢餓影響學習和運動,在兩餐間吃點零食“墊飢”,不僅能為身體提供能量,讓人精力充沛,還能防止午餐、晚餐吃得過多。

保持口腔衛生

澱粉含量高的零食容易在牙齒上留下殘渣,要鼓勵孩子養成早晚刷牙和吃食物後漱口的衛生習慣,以免形成蛀牙。

吃零食要專心

在孩子看電視或者其他休閒娛樂的過程中,不要給孩子吃零食。因為這個過程中很容易不自覺地攝入過量,久而久之引起肥胖。

父母必備零食管理能力

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多半不足,想要合理吃零食,父母們的零食管理能力尤其重要,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

合理引導

對孩子吃零食的種類和行為不能單純約束。可以與孩子商量具體的零食規劃,讓他們參與選擇健康種類的零食,每次購買後與孩子約定好吃零食的時間和量。讓他們有參與感,有責任感,有助於養成健康的零食習慣。

鼓勵分享

讓孩子將零食與其他小朋友或家人分享。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與人相處的能力,還能控制孩子攝入零食的量。

自己動手DIY

在家自制零食,從原料到做法都可以自己全權掌控,既能保證食材新鮮,又能很好地控制油鹽等調味料。在DIY的過程中讓孩子參與,一同享受學習烹飪的樂趣。

Tips

《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整理的零食分級提示

低脂、低糖、高營養,可作為常備零食每天食用。

蔬果、無糖蔬果乾:草莓、香蕉、葡萄乾、地瓜乾等。

健康粗糧:低脂粗糧餅乾、煮玉米、蒸或烤紅薯等。

牛奶製品:純鮮牛奶、原味酸奶。

中等量的脂肪、鹽、糖類的高營養零食可適當食用。

烘焙穀物、餅乾等。

堅果類:花生、核桃、瓜子等。

肉蛋類:牛肉乾、豬肉脯、肉鬆等。

奶飲料、奶油製品、奶片、鮮奶冰淇淋等。

高鹽、高糖、高脂肪,低營養的零食少吃或不吃。

油炸、膨化穀物:泡麵、薯片、蝦條等。

炸肉類:炸雞塊、雞米花。

碳酸飲料、甜飲料等。

編輯:吳金嬌

轉載:《大眾健康》雜誌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