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有人忙著逛街,有人忙著“逛醫”,反覆就醫卻查不出什麼病

由 北青網 發表于 娛樂2022-06-06
簡介浙江省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寧波市第一醫院院長阮列敏教授表示,很多人不知道心理疾病會導致軀體症狀,很多疾病其實需要“心藥”醫,心身同治,才能避免“逛醫”之痛

心理門診主要看什麼

有這樣一個特殊的患者群體,反覆就診於綜合醫院的各個科室,做各種醫學檢查,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而檢查結果往往是正常的。這些患者病急亂“逛醫”,查來查去,最終問題竟然出在心理方面。

浙江省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寧波市第一醫院院長阮列敏教授表示,很多人不知道心理疾病會導致軀體症狀,很多疾病其實需要“心藥”醫,心身同治,才能避免“逛醫”之痛。

心理因素和軀體疾病互為交織

“在我們醫院,各個科室的醫生會有這樣一種默契,如果一名患者查遍全身都查不出疾病的源頭,那麼就會考慮他(她)是不是有心理方面的問題。”阮列敏教授表示,心理因素和軀體疾病往往互為交織,其發生、發展和預後相互影響。生活或工作壓力、家庭變故等都可能導致內心的矛盾衝突,進而引起身體的異常反應;反之,長期的軀體疾病困擾也會引起焦慮、擔心等不良心理狀態,加上羞於承認自己有心理或精神問題等傳統觀念束縛,進而出現“逛醫”行為。

有人忙著逛街,有人忙著“逛醫”,反覆就醫卻查不出什麼病

中醫有“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百病生於氣”的說法,可見自古以來就重視心理因素對人體疾病的重要影響。

國外一項研究發現,綜合醫院就診群體中,精神障礙診斷比例佔44%,心理社會問題佔43%。這些患者中,需要干預者佔41%,患者本人需要專業幫助者佔54%。另有研究表明,到綜合醫院就診的患者中只有38%的人是單純的軀體疾病,剩餘62%的人都是心身疾病。大多數病人有軀體疾病都是前往神經內科、消化科、呼吸科、心內科、內分泌科等科室就診,而非心理諮詢門診、精神心理科和心身醫學科。

有病亂“逛醫”,就會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期。阮列敏教授介紹,寧波市第一醫院心身病房就收治過不少病人,是從消化科、心血管科等其他科室轉診過來的,有些患者甚至同時有多個系統症狀,在多個科室就診過,最後發現這些疾病都是由心理疾病引起。

一位從消化科轉來的22歲女患者,身高163釐米,體重只有26。5公斤。醫生經過詳細的病史追問和深入交談,發現女孩是由心理疾病引起的神經性厭食。

一位七旬老奶奶,因為腹痛住進消化科,經過胃鏡、腸鏡等各項檢查,都沒查出問題,疼痛反而愈發嚴重,醫生不得不為她打止痛針止痛。有醫生注意到她情緒有些低落,便請心理醫生來診斷。經過深入交談,老人坦承她最近的確情緒不太好,但她依然不相信情緒問題會引起如此劇烈的腹痛。經過一星期的抗抑鬱治療,老人的腹痛明顯好轉,兩週後就出院了。在停藥一年多後,因為老伴去世,老人的腹痛再一次發作,她立即住院治療,這一次病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

一位在心血管科就診的六旬老伯,血壓很高,加大藥量也控制不好,醫生髮現他脾氣很大,情緒不太穩定,便請心理醫生來診斷,最後也確診為心身疾病。經過心理治療,老伯的血壓很快降了下來,此後使用很小的藥物劑量就可以有效控制。

一位經常心慌、心悸的患者,在身處飛機機艙、密閉車廂等地方時常有陣發性的驚恐、心慌、胸悶,恨不得立即打破窗戶跳出去。做心電圖正常,測血氧飽和度正常。醫生判斷沒有器質性病變,是輕度驚恐發作的表現,給予藥物治療。果然,用藥後很快就能夠平靜下來,不再有焦慮和瀕危感。

阮列敏教授強調,“心身同治”尤為重要。比如,原發性高血壓是目前醫學界公認的一種心身疾病,長期的精神緊張和各種不良刺激產生的負性情緒(如焦慮、恐懼、憤怒、抑鬱等)易導致原發性高血壓,而高血壓病患者又容易出現上述不良情緒,導致血壓波動和負性心理因素互相影響,互為因果,形成惡性迴圈,加重病情。高血壓患者在使用藥物時,可以透過自我情緒管理來控制血壓變化。放鬆訓練可以消除緊張和焦慮情緒,降低交感神經張力,擴張冠狀動脈和外周血管,達到降壓的目的,是一種切實可行的自我治療方法。

老人往往是“逛醫”主力軍

人上了年紀後,生理功能的退化加之家庭環境的改變對心理健康也有著顯著的影響。有的人由於退休後生活方式發生改變難以適應,有的人則因為生活單調或失去配偶,與社會聯絡減少,缺乏歸屬感,這些都可能引發老年人的心理疾病。阮列敏教授前不久剛剛治療過一位65歲的獨居老人,內心的孤獨和對關愛的渴望,就是透過軀體症狀來表達的。但其子女並不理解,反而有些責怪老人太“作”。

有人忙著逛街,有人忙著“逛醫”,反覆就醫卻查不出什麼病

趙大伯三年前喪偶,平時一個人住,原本性格有些孤僻的他,這些年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他不是感到胃腸不適就是胸悶,要麼就是不明原因的頭痛。為此,趙大伯沒少看醫生,先後看過消化內科、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及中醫科,但總是查不出具體原因。尤其近一年時間來,他多數時間都是待在家裡不願出門,總是盼著子女來看他,只要子女在身邊,他就覺得安心,渾身的不適也不治而愈了。但子女工作很忙,基本一個月才來看他一次。

最近三個月,趙大伯自感不適症狀加重,到藥店買了各種藥服用。同時對子女的依賴程度加深,無法一個人獨自在家,不能自行出門、上街、散步……無論去哪裡都要有子女陪伴,不然就會感到心慌心悸。子女不在,他連走路都成了問題。無奈之下,子女只能將趙大伯送到康復醫院。

“這是很典型的老年抑鬱症,主要原因還是老人獨居,缺乏關愛。”阮列敏教授說,有很多患有心理疾病的老人,不是這裡痛就是那裡難受,到醫院一檢查又沒有什麼病,但老人的確不舒服,往往一深究才發現,還是心理上的問題。

阮列敏教授對趙大伯進行了心理疏導,同時對其服用的藥物進行調整,“老人做了各項檢查都沒有大問題,沒有必要服用這麼多藥物,最關鍵的還是要取得家裡人的親情關愛和理解。”在與老人的子女接觸後,阮列敏教授建議,和諧的家庭、孝順的子女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子女的關愛勝過良藥,平時多關心慰問老人,讓老人的心理障礙緩解得快一些,心理問題解決了,軀體症狀自然也就解除了。

阮列敏教授建議,獨居老人的身心健康是最值得關注的。因為“孤獨”兩個字,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並漸漸使人失去了生活的樂趣。老年人對子女的關注永遠是第一位的,遠離父母的人應該經常打電話回家問候一下,更要常回家看看。

有人忙著逛街,有人忙著“逛醫”,反覆就醫卻查不出什麼病

“逛醫”是一種痛

阮列敏教授表示,“逛醫”是一種痛。患者負面情緒不斷加重的同時,反覆到各大醫院各科就診,重複做大量昂貴的檢查、治療,浪費大量醫療資源。另外,反覆“逛醫”是一種對醫生、醫院的極度不信任,導致醫患矛盾增多、關係緊張,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因此,對於就醫患者來說,如果看遍各科並治療多日後,身體不適症狀仍不能緩解,就去看看心理門診,看是否是心理因素造成了身體不適,從而從根本上解除病痛。“心身科醫生除了能提供基於整體觀的醫療服務,還會更加擅長人際互動,重視家庭和環境對健康的影響,重視與其他科室聯絡會診合作。”阮列敏教授說。

有人忙著逛街,有人忙著“逛醫”,反覆就醫卻查不出什麼病

主委名片

阮列敏

寧波市第一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公共衛生事業管理碩士,精神衛生科主任醫師 ,浙江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醫院協會理事,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精神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院協會地(市)級醫院管理分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寧波市優秀中青年衛技人才,寧波市巾幗科技人才獎及寧波市有突出貢獻專家獎獲得者。中國醫院協會2012年度全國優秀院長,2012-2013年度中國醫院優秀CIO,《中國醫院院長》雜誌2015年最具領導力中國醫院院長。

□本報記者 陸桂芳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