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知勝大咖】遇見王時敏清初四王之首,清初四王之首王時敏

由 淨心如蓮 發表于 娛樂2021-06-06
簡介清 王時敏 山水圖軸紙本,墨筆,縱135cm,橫63cm故宮博物院藏此幅構圖為王時敏所作之常見格局,峰巒疊嶂,林木叢生,溪流小橋,屋舍隱現,一派江南的山水景象

並祈粲正什麼意思

王時敏(1592—1680年),字遜之,號煙客,晚號西廬老人,江蘇太倉人。其祖父是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王錫爵,父親是明翰林編修王衡。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舉進士,崇禎初以蔭仕至太常寺卿,崇禎十三年(1640年)辭官隱居,入清不仕。工隸書,善畫山水,以元黃公望、倪瓚為宗,又受董其昌影響。他極力主張恢復古法,反對自出新意,是清初畫壇正統派的領袖,後世稱“婁東派”,與王鑑、王石谷、王原祁合稱“四王”,位列“清初四王”之首,在當時有很大影響。

清雋秀潤 沉靜淡雅

王時敏 長白山圖卷

紙本,墨筆,縱31。5cm,橫201cm

故宮博物院藏

該圖繪於明崇禎六年(1633年),畫家時年42歲,是其早期代表作。據題跋,知此圖所畫是“御史大夫張公”的別墅。該別墅座落在山東鄒平西南的會仙山,因山中雲氣常白,故又名長白山。題跋中所云之赤松子乃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仙,為道教所尊奉。

王時敏在京居官期間,明王朝正處在搖搖欲墜之境地,外有後金(清)鐵騎的步步進逼;內有數十萬農民起義軍“橫行”三秦大地,勢不可擋,而朝廷內部“諸臣但知覺同逐異,便已肥家”,局勢愈發難以收拾。《長白山圖》所表現的正是王時敏等文人雅士對寧靜幽雅的隱居環境的嚮往,反映出他們的理想生活和人品情操。此圖用筆細潤,墨色清淡,意境疏簡,已脫去董其昌遺法,是畫家逐漸形成個人畫風期間的重要作品。

清雋秀潤 沉靜淡雅

清 王時敏 仙山樓閣圖軸

紙本,墨筆,縱133cm,橫63。3cm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是王時敏為友人陳靜孚之母七十壽辰而作。畫面上峰巒疊嶂,林木蔥鬱,流泉曲繞,長松挺立。山谷中點綴著茅亭草舍,環境清幽。在構圖和筆墨方面都具備典型的中國畫特徵。首先,構圖方面採用全景式構圖,以散點透視的方法描繪景物,近景雙松清晰挺拔,遠景高山連綿巍峨,所畫內容具有美好的象徵意義,十分契合祝壽的主題。其次,在筆墨表現方面,繼承董巨(董源、巨然)、元人的筆墨傳統,尤其是黃公望的畫法,以仿古見長,具有程式化的特點。筆法精絕老到,為王氏晚年佳作。《過雲樓書畫記》著錄。

清雋秀潤 沉靜淡雅

清 王時敏松壑高士圖軸

紙本,墨筆,縱79cm,橫47。8cm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是作者為祝好友金俊明(耿庵)60壽辰所作。因此,圖中特別突出地表現了具有長壽寓意的峰巒和松柏,以此寄託其祝福友人“壽比南山”的美好意願。圖中山石、樹木以嫻熟的筆墨皴擦點染,於蒼潤渾厚中不失清幽秀雅,頗得董源、黃公望“平淡天真”的神韻,是王時敏晚年山水畫的典型之作。《虛齋名畫錄》著錄。

清雋秀潤 沉靜淡雅

清 王時敏 山水圖軸

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

紙本,墨筆,縱117。5cm,橫48cm

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層巒疊壑,民居錯落。畫面佈局充實繁密,山石畫法以黃公望為宗,於披麻皴後又用橫點疊皴,或勾或點,各具風姿。筆法圓潤,濃墨點苔。風格古樸高雅,具有大氣淳厚之感,是幅不可多得的佳作。

清雋秀潤 沉靜淡雅

清 王時敏 山水圖軸

紙本,墨筆,縱135cm,橫63cm

故宮博物院藏

此幅構圖為王時敏所作之常見格局,峰巒疊嶂,林木叢生,溪流小橋,屋舍隱現,一派江南的山水景象。用筆古秀,佈局深遠,以披麻皴寫山石,濃墨點苔,意境近黃公望,為王氏代表作。

清雋秀潤 沉靜淡雅

清 王時敏 山水圖軸

紙本,墨筆,縱84。5cm,橫40。7cm

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清谷溪澗,遠處飛瀑高掛山岩,近處幽舍掩映,幾株古樹鬱鬱蔥蔥。採用平遠式構圖。景緻中融匯了元人黃公望、高克恭、倪瓚等人的風格,使畫面既有古意又清新自然。圖中墨色清潤淡雅,用筆細膩樸拙,意境疏簡高逸。樹木、飛泉的刻畫使人感到靜中有聲,畫外有音,意趣精妙。

清雋秀潤 沉靜淡雅

清 王時敏 落木寒泉圖軸

紙本,墨筆,縱83cm,橫41。2cm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是畫家72歲時所作,寫太湖秋高氣爽之景色。設景簡略,繪平坡疏樹,山麓茅亭。在畫法上宗法倪瓚,山石樹木勾勒用渴筆正鋒側出,轉折處露鋒芒而筆墨渾然,但點葉與小樹畫法仍近黃公望筆意,其蒼厚蘊藉的風致反映的是畫家晚年的典型面貌。

清雋秀潤 沉靜淡雅

清 王時敏 端午圖軸

紙本,墨筆,縱100。8cm,橫40。1cm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是王時敏為端午節所作的節令畫,描繪了菖蒲、蜀葵、玉簪以及薔薇等幾種初夏的時令花卉。民間習俗在端午節時將菖蒲、艾草編節,用以薰避蚊蟲,因而菖蒲、艾草是端午節的代表物。該圖所繪花卉筆墨簡練潔淨,清新古雅,表現了吉祥喜慶的意境。此圖是王時敏較為罕見的墨筆花卉,為其晚年作品。

清雋秀潤 沉靜淡雅

清 王時敏 虞山惜別圖軸

紙本,墨筆,縱134cm,橫60cm

故宮博物院藏

該圖是1668年王時敏77歲時為送別福建菸草商戴瑞陽所作。此圖取常熟城郊虞山之景,用筆蒼勁老辣,頗具元代黃公望筆意,山石作披麻皴,苔點細密, 皴染細膩,一派山清水秀的江南景色。

清雋秀潤 沉靜淡雅

清 王時敏 杜甫詩意圖冊

紙本,墨筆或設色,

縱39cm,橫25。5cm

故宮博物院藏

此冊是依據杜甫詩意,為外甥董旭鹹繪製的。圖冊十二開,每開隸書杜詩二句。其中第一開“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小青綠寫夏日景色,小全景式構圖,略學宋人,山崖壁立,茂樹蔥籠,飛瀑直瀉。近景為長松翠竹,一漁人自溪中泊舟而歸,負網沿山徑走向山坳中隱現的兩間瓦屋,一片山明水秀,景色怡人。第二開“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畫暮色迷濛,新月如鉤,峰巒、平湖、茂竹都被薄雲霧氣所籠罩。臨溪草堂,柴門前二友人依依話別,意境深幽。全圖純以溼筆繪成,蒼潤中富清秀,詩畫相應,可觀,可遊,可居。

清雋秀潤 沉靜淡雅

清 王時敏 墨筆山水圖扇頁

紙本,設色,縱15。7cm,橫49。8cm

故宮博物院藏

此扇以全景式構圖繪清溪谷澗,繁林茂樹。從畫法可見作者對元代黃公望筆意的熟練運用,並加以再創造。作品用筆細膩樸拙,設色清潤淡雅,皴染分明,將文人畫氣質與工麗的設色山水完美結合,意境沉雄中具蕭散之氣,是作者晚年風格的代表作。

清雋秀潤 沉靜淡雅

清 王時敏山水圖扇頁

金箋,設色,縱17。2cm,橫52cm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以潤筆為主,受董其昌影響,畫仿元人黃公望,水墨與淺絳同染。構圖疏密得當,並有高山與低谷的錯落之分,於充實中不失空靈。山巒多以長線條皴擦,側鋒臥筆點苔,既得石體堅硬的質感,又不失山巒蔥鬱深秀的氣韻,代表了王時敏早期山水畫的典型風貌。

清雋秀潤 沉靜淡雅

清 王時敏 仿黃公望山水圖扇頁

紙本,設色,縱15。1cm,橫49。3cm

故宮博物院藏

此扇構圖以視野開闊的平遠法取勢,遠處山巒疊嶂,草木成蔭;近景平湖碧水,蜿蜒曲折。在水際、山坳處房舍、板橋穿插隱現,儼然世外仙境,深得文人畫淡泊清幽的審美意趣。圖中景緻繁多,但疏密呼應,高低錯落,於嚴謹的章法中不失雋永的形式趣味,是王時敏晚年仿黃公望的代表作。

清雋秀潤 沉靜淡雅

清 王時敏 《南山積翠圖》

絹本,設色,縱:147。1釐米,橫:66。4釐米。

這是一幅氣勢雄偉的山水作品。畫上自題為:“壬子長夏寫南山積翠圖,奉祝蓉翁太老親臺七襄大壽並祈粲正。弟王時敏年八十有一。”由此題款可知是畫家為人祝壽而作,畫面高山逶迤,蒼松秀健,以此作祝壽,含“壽比南山”之意,恭謹而情深,是畫家山水畫中的佳構。主峰高踞畫幅正中,眾峰烘托,密樹濃蔭,雲氣浮生;畫此高山,有“壽比南山高”之意。整幅作品,橫圖繁複,行筆縝密,一絲不苟,水墨淋漓酣暢,生動地刻劃出了山間林野一派清潤自然之氣。

清雋秀潤 沉靜淡雅

清 王時敏 《南山積翠圖》

清雋秀潤 沉靜淡雅

王時敏此畫山水氣勢雄偉,主峰高踞畫幅正中,眾峰拱擁,密林濃蔭,雲氣升浮.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