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宣德皇帝愛鬥蟋蟀,引發一系列大明命案,真是樂了皇帝,苦了百姓

由 餛飩愛語文 發表于 娛樂2022-05-19
簡介因為宣德皇帝喜歡鬥蟋蟀,所以他一定要找到身強力壯的蟋蟀將軍才能滿足他的好勝之心

蟋蟀真什麼啊因為什麼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408位皇帝,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千奇百怪,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喜歡鬥蟋蟀的皇帝——明朝宣德皇帝。

宣德皇帝愛鬥蟋蟀,引發一系列大明命案,真是樂了皇帝,苦了百姓

明朝宣德皇帝的愛好不同尋常,他特別享受原生態的樂趣,經常在皇宮裡舉辦

“農家樂”

,什麼蓋草屋、捉魚等等,

當然這些都無傷大雅,反而顯得這個皇帝很親民

但宣德皇帝還有一個欲罷不能的嗜好,他對鬥蟋蟀非常上癮,已經到了沒它不可的地步。

如果宣德皇帝是一個普通人,有點痴迷蟋蟀並沒有什麼大不了,可是作為萬人之上的君王,一個小小的舉動都是可能引發一場社會鉅變的,所謂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就是指君王應該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做好民眾的表率,使天下安定。

我們熟悉的一代明君唐太宗就深知為君之道。據說唐太宗曾經非常喜歡打馬球,一些官員為了投其所好、討好唐太宗,就經常約唐太宗一起去看球。

英明的唐太宗頭腦非常清醒,他明白在朝堂上不能助長這種諂媚之風,於是果斷

“燒球明志”

(將球一把火燒了),表示徹底斷絕這種嗜好,讓討好上級的人碰壁,只能將心思放在為朝廷、為民眾做實事上。

宣德皇帝愛鬥蟋蟀,引發一系列大明命案,真是樂了皇帝,苦了百姓

在宣德年間,小小蟋蟀竟然會使宣德年間百官不安,民不聊生,為此還鬧出了人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宣德皇帝愛鬥蟋蟀,引發一系列大明命案,真是樂了皇帝,苦了百姓

明代人呂毖(bì)在

《明朝小史》

中記錄了一個真實案件。

因為宣德皇帝喜歡鬥蟋蟀,所以他一定要找到身強力壯的蟋蟀將軍才能滿足他的好勝之心。

為此,宣德皇帝寫出一紙詔書,在全國上下宣佈徵繳品相好、身體壯、驍勇善戰的大蟋蟀。

宣德皇帝愛鬥蟋蟀,引發一系列大明命案,真是樂了皇帝,苦了百姓

江南一帶地處潮溼,昆蟲體型普遍長得大,因此蟋蟀以江南所產最好。

所以江南蟋蟀的價格在市場上不斷上升,個大一些的都需要幾十兩銀子才能買下,江南的一位當地負責徵收稅糧的糧長就接到這樣一個差事,負責為宣德皇帝在江南找品質好的蟋蟀。

這位糧長不辭辛苦地走遍山間田野、泥地草垛,好不容易看到一位農人手裡拿著一隻膘肥體壯的大蟋蟀,兩根鬍鬚高高翹起,頗有

蟋蟀將軍

征戰沙場的氣勢。

糧長一看,這隻蟋蟀好呀,只要買下它,我絕對就能向上司交差了。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糧長成功以自己騎的駿馬換回了這隻蟋蟀。

回家後,糧長的妻子感到不解,一隻小小的蟋蟀竟然能與一頭高頭大馬等價。

於是趁著丈夫不在家,糧長的妻子開啟蟋蟀罐子,想偷偷看一眼這隻蟋蟀究竟長什麼樣。

誰知道這隻蟋蟀彈跳力極佳,罐子一開啟就嗖得一下跳出來了。

但是這隻蟋蟀也是時運不濟,剛獲得自由就遇到了它的天敵:一隻大公雞。

公雞聽見動靜立馬噠噠跑過來,看見地上有一隻膘肥體壯的蟋蟀,嚐起來一定味道美,於是嘴一啄就將蟋蟀吞下肚了。

宣德皇帝愛鬥蟋蟀,引發一系列大明命案,真是樂了皇帝,苦了百姓

糧長的妻子一看蟋蟀眨眼間就屍骨無存,這樣丈夫的工作就沒法交代,覺得自己闖了大禍,羞愧地上吊自殺了。

糧長回家大吃一驚,妻子死了,蟋蟀不見了,自己的工作肯定也保不住了,沒辦法只能跟著妻子一起上吊了。

這個真實故事的結局實在悲慘,於是清代作家蒲松齡在此基礎上,創作了《聊齋志異》裡的《促織》章節。

《促織》講述的也是在宣德年間,為了能及時交上優質蟋蟀,一個叫成名的窮書生,數日奔波終於抓到一隻看上去還不錯的。

沒想到成名九歲的兒子出於好奇,一不小心就讓蟋蟀從罐子裡跳了出來,他慌張地去抓,結果一下子用力過度,蟋蟀就這樣被拍死了。

兒子還只是個孩子,害怕地投井而死。為了不讓父親受罰,兒子的魂魄附身在被拍死的蟋蟀身上,從此這隻蟋蟀打遍天下無敵手,還被宣德皇帝封為紅袍大將軍, 父親因此也得到了許多賞賜。

這個故事雖然結尾是喜劇,讀起來卻還是令人無比心酸。

宣德皇帝愛鬥蟋蟀,引發一系列大明命案,真是樂了皇帝,苦了百姓

小小一隻蟋蟀,在宣德年間攪得人心惶惶,牽動著千家萬戶的喜怒哀樂。

上至朝廷大員,下至普通百姓,抓蟋蟀都是頭等大事,掉以輕心的話可能就要掉腦袋。

宣德皇帝朱瞻基開創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可以算是個開明之君,但堂堂一國之君,不僅自己像個孩子似的痴迷於玩蟋蟀,還大張旗鼓地下令,各地必須徵繳蟋蟀進京,供自己玩樂。

皇帝玩心太重,是一件危險的事,年輕的宣德皇帝不明白這個道理,他的肆意而為大大影響了當時的社會民生。

宣德皇帝愛鬥蟋蟀,引發一系列大明命案,真是樂了皇帝,苦了百姓

據說,宣德皇帝對蟋蟀有著鑽研精神,對蟋蟀的質量要求很高,有一次他下令讓蘇州知府上貢一千隻蟋蟀,交上來的蟋蟀很多體型嬌小,一點也不威風。

於是宣德皇帝生氣得斥責蘇州知府,並欽派了一名官員,限定時間必須要抓到品質好的蟋蟀。

官員們只好動員老百姓,希望人多力量大,可以找到令宣德皇帝滿意的優質蟋蟀。

這其中,有人為抓蟋蟀家破人亡,有人則因此飛黃騰達。

有一位武將就靠著敏捷的身手,幸運地捕到一隻上好的蟋蟀,在當時的軍隊中,捕蟋蟀就相當於戰場上贏取敵人首級的功勞。

最後這名武將還被授予了世代承襲的官職,不得不說這加官進爵真的太兒戲了。

有一年,景德鎮御器廠接到了一道聖旨,聖旨上寫,皇帝新得到的一位猛將(這個猛將就是形容的蟋蟀),需要燒製一套青花蟋蟀罐來當作皇帝寶貝的蟋蟀的“金屋”。

可等窯工們好不容易燒製成功後,督窯官卻派人將這些蟋蟀罐全都摔碎。

原來,宣德皇帝那隻心愛的蟋蟀“戰死沙場”了,皇帝很傷心,為了避免“睹物思蟋蟀”,於是下令砸碎所有蟋蟀罐,就地深埋。

就這樣,一隻只精美的小罐,浸透了窯工的汗水和心血,未來得及面世就粉身碎骨,被埋到了地下沉睡了500多年。

宣德皇帝愛鬥蟋蟀,引發一系列大明命案,真是樂了皇帝,苦了百姓

1996年,專家發現了一處明代御器廠遺址,歲月流逝,當初被打碎的青花蟋蟀罐,就靜靜在地下互相關聯,無聲地向人們訴說了這一段隱秘的歷史。

精心修復後,這些造型玲瓏小巧,釉色潔白,青花溫潤的蟋蟀罐,完美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宣德皇帝愛鬥蟋蟀,引發一系列大明命案,真是樂了皇帝,苦了百姓

宣德皇帝愛鬥蟋蟀,引發一系列大明命案,真是樂了皇帝,苦了百姓

其精緻程度不僅反映出宣德年間高超的制瓷工藝,也體現了宣德皇帝超凡的審美意趣。

上面繪製的花紋多種多樣,雲龍紋彰顯皇家獨有的尊貴,白鷺黃鸝紋別有一番詩情畫意的脫俗境界,松竹梅紋更充滿強烈的文人意趣。

專家還補充,雖然宣德皇帝當年命人生產了大批蟋蟀罐,但流傳下來的卻很少,出土的這批精美的青花蟋蟀罐是真正的稀世之寶。

這是因為張太后一直對宣德皇帝鬥蟋蟀持反對意見,在年紀輕輕的宣德皇帝去世後,為了保全兒子的聲譽,張太后下了兩道必須嚴格執行的命令。

一是禁止史官記錄宣德皇帝玩蟋蟀,二是徹底銷燬了紫禁城裡所有的蟋蟀罐,不許任何人再玩物喪志。

從此官方的正史對紫禁城的鬥蟋蟀風潮隻字未提,今天我們能看到有關宣德皇帝玩蟋蟀的記載,皆出自於民間文人學者的隨筆。

蟋蟀罐裡苦樂多,皇帝樂,百姓苦。

宣德皇帝愛鬥蟋蟀,引發一系列大明命案,真是樂了皇帝,苦了百姓

餛飩異聞錄,專注世界奇聞異事,腦洞很大,喜歡記得關注我呦。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