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由 時光網Mtime 發表于 娛樂2022-05-19
簡介趙薇執導的《致青春》開創了“國產青春片”的套路批次生產的青春片在15年-16年達到了最高潮:邀請高顏值、高人氣的年輕演員出演,走進知名院校取景拍攝,套上“熱門IP”的外殼講一個年輕人愛而不得的故事,戲外再瘋狂使用吸引眼球的話題營銷等等,這些

致青春票房多少億

俗話說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但在電影圈裡發生一場鉅變可能只需要五年。從眾人追捧的香餑餑,到乏人問津市場迴歸理性,國產青春片用了五年時間黯然退潮。青春片怎麼就不吃香了?回顧其中的故事,足夠讓人唏噓感慨。

從吸金能力驚人到不再被市場追捧

國產青春片 只用了五年時間

回顧國產青春片(為行文方便,特指中國大陸製作的青春電影)的票房爆發,還要從五年前說起。2013年4月26日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下稱《致青春》)上映,票房一路突破7億元,這部電影不僅引爆了國產青春片的投拍熱潮,而且從製作、內容、演員,到營銷手段等多個方面,定義了接下來幾年國產青春片的套路。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作為《致青春》投資方之一和發行方的光線影業嚐到了甜頭,他們第一次把“五一”當做大檔期去操作,並提出“五四青春日”的概念,隨後從2014年的《同桌的你》、2015年的《左耳》到2016年的《誰的青春不迷茫》延續“青春片”的概念接連上映,牢牢佔據了五一檔期,並分別斬獲4。5億、4。8億和1。8億票房。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2013年-2015年國產青春片票房總結

14年和15年是國產青春片的黃金時代,包括《匆匆那年》、《梔子花開》、《何以笙簫默》、《誰的青春不迷茫》等一系列青春片接踵而至。電影公司開始大手筆買下熱門小說和經典歌曲的大IP,並邀請明星作為導演監製,再搭配“小鮮肉”演員,將鏡頭對準了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校園生活,青春片的新潮流頓時風起雲湧。

那時,青春片以“懷舊”情懷作為主打,迅速俘獲一大批年輕觀眾,並在市場展現出驚人的吸金能力。2014年賀歲檔,張一白執導的青春電影《匆匆那年》以4000萬的成本收穫5。7億票房,力壓同檔期《太平輪(上)》、《一步之遙》等大片突出重圍。而在2015年,即使在時光網評分僅為4分左右的《梔子花開》和《何以笙簫默》,都可以隨隨便便賣過3億以上票房。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從16年開始,青春片在市場上逐漸開始走下坡路,這一年吳亦凡、劉亦菲主演的《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在暑期檔收穫票房3。37億,尚不足第一部《致青春》票房的一半,但它已經是16年票房最高的一部青春片了。周冬雨、馬思純憑藉主演《七月與安生》雙雙斬獲金馬影后,難得出現一部口碑不錯的青春片。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17年變得更加慘淡,除了一部由徐璐、彭昱暢主演的《閃光少女》口碑不錯,斬獲6479萬票房以外,剩下的青春片幾乎在市場上毫無水花,改編自熱門IP的《李雷和韓梅梅》拿下4071萬票房,由景甜、歐豪主演的《青禾男高》票房也剛過3000萬,其他單片票房不足1000萬變成了常態。到了2018年,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雖然內地電影市場依然火熱,但青春片已經很難再引起觀眾的興趣。

從隨隨便便賣過3億以上票房,到單片票房不足1000萬變成了常態,這種有中國特色的型別片“青春片”,到底是怎樣被電影人玩壞的?

何為青春片?

何為有中國特色的國產青春片?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在好萊塢型別片定義中,青春片(Teen film)的場景主要是“高中”,主角是12-17歲的中學生,觀眾範圍主要是基於青少年或者年輕的成年人,內容涉及初戀、青春期焦慮、成年、叛逆、和父母衝突等,“性愛”這個元素是不可或缺的,它是青春期最大的“矛盾衝突”之一,它多數時候以輕鬆幽默的形式出現,如《美國派》。青春片還和喜劇、歌舞、科幻、恐怖等型別精彩雜糅在一起。

而在中國內地,最近幾年“青春片”一般主要以校園生活為背景,多以“過來人”的身份回望青春,回憶懵懂愛情,透過在中學、大學的對比中獲得懷舊的悵然情感。

製作套路:

瘋搶IP:從懷舊歌曲到熱門小說統統拿來改編

入門門檻低:無需大製作,明星轉型導演試金石

2013年趙薇導演的《致青春》上映後狂收7億票房,而它的製作加上宣發的成本不過6000萬,投入產出比令人驚喜。國產青春片從此開始野蠻生長,它們批次生產,沿用《致青春》的成功模式,從製作到內容上都變得套路滿滿。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首先是瘋搶熱門IP,從懷舊歌曲到熱門小說統統拿來改編成青春片。於是我們看到了由懷舊歌曲改編的電影:《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梔子花開》等等,還有由熱門小說IP改編的電影:《左耳》、《何以笙簫默》、《匆匆那年》、《夏有喬木 雅望天堂》等等。彷彿所有和“青春”沾邊的文化符號,都可以改編成青春片,甚至連英語課本里的人物“李雷和韓梅梅”也不例外。

和其他大製作的商業片相比,青春片不僅門檻低投資少,而且拍攝週期短,製作難度也比較小,它幾乎成了明星轉型當導演的“試金石”。從趙薇、郭敬明到蘇有朋、何炅等充滿話題性的明星,第一部轉型當導演的作品無一例外都是青春片,他們拿技術門檻低的青春片作為自己轉型的習作,或者只是乾脆想賺一票就走。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趙薇執導的《致青春》開創了“國產青春片”的套路

批次生產的青春片在15年-16年達到了最高潮:邀請高顏值、高人氣的年輕演員出演,走進知名院校取景拍攝,套上“熱門IP”的外殼講一個年輕人愛而不得的故事,戲外再瘋狂使用吸引眼球的話題營銷等等,這些製作套路被電影人玩兒得愈加純熟,而觀眾們的青春懷舊情懷也被一次又一次地消費,青春片也離氾濫成災不遠了。

內容套路:

打架車禍墮胎絕症 隨機出現

為賦新詞強說愁 撒狗血販賣情懷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致青春》

國產青春電影在口碑上屢屢挨板磚,在時光網評分中超過7分的就只有《閃光少女》、《七月與安生》等屈指可數的幾部電影。放眼望去大部分的國產青春片是如此相似,在內容套路上無非是“懷舊”+“狗血愛情”的集合,以及打架、車禍、墮胎、絕症,各種小機率事件的隨機出現。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同桌的你》

在這股青春片的熱潮中,圖書館、教室、籃球場成了最常見的故事發生地,而中國特色的醜校服也頻頻亮相,以勾起觀眾對學生時代的懷念。此外,充滿年代感的黑板、獎狀、錄音機、CD機、舊書等等,種種充滿符號感的元素屢屢出現,它們套上了一層名為“懷舊”的濾鏡,讓青春片充斥著一股“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塑膠氣質。

當然也有跳出套路的青春片,2017年上映的《閃光少女》就充滿新意,它聚焦當下的青春故事而不只是懷舊,西洋樂和民樂的大戰充滿熱血氣息,而少女的青春心事又讓人忍不住動容。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閃光少女》

青春片為何曾在內地如此受歡迎?

觀眾群體迭代 校園生活有代入感

青春片為何曾在內地市場如此受歡迎?《匆匆那年》導演張一白曾這樣分析,“這是因為國內電影觀眾群體發生了非常明顯的更迭換代,新的觀影人群和觀影習慣開始形成。”隨著電影主流消費人群年齡不斷下降,25歲以下人群逐漸成為觀影的主流,他們都是青春片的主要受眾。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致青春》與《同桌的你》懷舊元素大集合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下的年輕人成長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和平年代,他們沒有經歷大振幅的社會變動,人生經驗更多是自己的“小悲歡”和“小離合”。當下的年輕人還沒有真正變老,就已在唱著《時間都去哪兒了》,校園可以說是他們最漫長、最重要的共同記憶,學生時代開始成為他們無限緬懷的人生段落。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80後”“90後”觀眾會有如此濃重的“校園情結”。

中國電影市場是世界上最蓬勃的市場,而中國電影觀眾也是世界上最多變的觀眾。沒有人能完全瞭解當下的電影觀眾,一切都處在飛速的變革中。

由此看來,國產青春片似乎更像是為一代人量身定製的電影,在他們初入社會,奮力打拼又迷茫艱難的時刻,獻上一劑關於青春校園的安慰劑,緬懷感慨過後再繼續打拼。至於現在初入職場的“95後”,是否會像前輩一樣熱衷於回望青春呢?也許他們興趣並不大——遊戲,直播,短影片,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瓜分著他們的注意力。

盛極而衰的青春片做錯了什麼?

片方走不出套路 觀眾看膩了情懷

五年之內,青春片盛極而衰。“青春”不可能永駐,成堆的同類影片和跟風者必然會讓觀眾逐漸失去興趣,這場青春風的落幕並不令人意外。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從《匆匆那年》之後,國產青春片再也沒有一部票房超過5億

從2015年開始,大量的電影公司推出類似的青春片作品,因為投入少門檻低,而受眾廣又收益可觀,粗製濫造的電影層出不窮,本來這種以”懷舊”和”感傷”為特徵的青春片,並不像喜劇片或動作片一樣是常青題材,如此今天做一個《同桌的你》,明天做一個《同桌的他》,今天做一個《匆匆那年》,明天做一個《匆匆這年》,內容還依然走不出狗血校園戀情的套路,觀眾看不膩才怪呢!

以北美市場為例,青春片並不是容易大賣的型別片,觀眾範圍主要是青少年或者年輕的成年人,他們的消費能力有限。開啟北美年度票房榜,最賣座的大片一直是《星球大戰》、漫威DC超級英雄大片、還有主打全年齡閤家歡的動畫大片。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以2017年頒獎季熱門的青春片《伯德小姐》為例,全球票房也才7285萬美元(4。85億人民幣),北美票房4895萬美元(3。07億人民幣),這部高口碑青春片的全球票房,甚至還不如當年《匆匆那年》的內地票房(5。86億)。

別人家的青春片怎麼拍?

喜劇歌舞動作懸疑 嫁接成熟型別片

美式性喜劇、日韓熱血校園、臺灣小清新等“青春片”,和大走“懷舊風”的內地青春片,有著一些分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不妨來看看,別人家的青春片都是怎麼拍的。

喜劇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朱諾》

《朱諾》

:高中生朱諾初嘗禁果竟珠胎暗結,她決定把孩子生下來,然後交給一對善心的夫婦撫養。這個超級年輕的媽媽,也經歷一次心靈的蛻變。如此棘手的一件事情,在影片中居然變得相當有愛。

《大人物拿破崙》

:高中生拿破崙不酷不帥,有點二有點呆,他也有著和其他處於迷茫青春期的男孩一樣的煩惱。這是個經典欠扁式小人物大翻盤的電影。

歌舞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歌舞青春3》

:迪斯尼出品的原創電視電影,青春混搭歌舞及喜劇,引發全球觀眾追捧。

動作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艋舺》

《艋舺》:

富有臺灣地區特色的,“生猛又華麗”的青春動作片。

懸疑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告白》:

日本導演中島哲也代表作,初中班主任發現自己女兒的死和班上兩個學生有關係,雙方展開“暗鬥”。

運動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五個撲水的少年》:

高中游泳部女老師為5個男學生報名參加文化祭,但他們的節目竟然是花樣游泳(水上芭蕾),剛好老師還懷孕休假,他們只好利用暑假時間找海豚訓練師幫忙。

海外的青春片發展時間長,型別豐富,青春片不算是一個單獨的片種,它會和其他元素結合,不僅僅有校園愛情,還包括對學校,對教育,對人生方方面面的思考。當一種型別獲得市場成功的時候,就會有人不斷複製。

中國內地的型別電影還不夠發達,在型別的嫁接、混搭、雜糅的過程中缺乏成功的經典案例,如果沒有大家也都不敢嘗試新的型別,為了保證穩妥,只能複製以往成功的型別案例——也就是校園狗血愛情。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充滿青春氣息的《伯德小姐》

以今年頒獎季斬獲無數大獎的青春片《伯德小姐》為例,電影裡沒有墮胎、沒有流血、沒有犧牲和悲情,有的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在即將成年的時刻所經歷的迷茫的一年。電影從女主角自身的道路選擇、母女之間的家庭衝突,來講述這個毫不起眼、卻很容易引起共鳴令人深思的青春話題。原來青春片也可以這樣拍,在青春飛揚之外,還有更深層次的迷茫和矛盾。

國產青春片如何與“審查”共舞

早戀不許成功?高中生不允許談戀愛?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同桌的你》滲透了一小段男女主角在初中、高中的戀情

由於考慮到審查以及商業性的原因,此前大多數內地青春片還是會選擇“懷舊”加“愛情”的老路,但也有一些青春片開始嘗試型別片的探索。

比如楊樹鵬導演的《少年》,用懸疑犯罪型別包裹了一個少年闖入成人世界的故事,更像是一部犯罪片。由王一淳執導的《黑處有什麼》講述少女青春性啟蒙煩惱,貫穿始終的兇案伏筆,增添了濃重的懸疑氣氛。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少年》

國產青春片走到今天,已衝破了很多審查的禁忌,這在幾年前甚至是很難想象的。過去國內青春型別片供應嚴重不足,這和不少電影人諱莫如深的電影審查,也有很大關係。過去,由媒體總結的電影審查不成文的規定是,“不得出現中學生戀愛,早戀不許成功;大學生戀愛需保證尺度;結婚、生子等必須出現在大學畢業以後”等等。

但是,近年來這些“標準”已經逐漸被突破了,比如《同桌的你》滲透了一小段男女主角在初中、高中的戀情、《匆匆那年》裡主人公在中學戀愛的戲份已經長達幾十分鐘,但仍是回憶的一部分。《遇見你真好》則直接把故事情節放在了“高四”復讀班,規避了一定的審查風險。《閃光少女》的故事發生在音樂學院附中,也出現了朦朧美好的暗戀情節。

國產青春片盛極而衰,都是套路的鍋?

《遇見你真好》中,“高四”復讀生身穿不同學校的校服

由此可見,在目前的社會氛圍下,電影中較為純潔和純粹的“高中生戀愛”,漸漸開始成為可以接受的審查尺度。不過這也不代表其允許所有“高中生戀愛”的情形出現,比如:“高中生未婚先孕”等情節,仍不被我國主流價值觀接受。

讓電影遇見生活,盡在影視生活第一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