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童年故鄉,黃陂郭家崗散憶

由 印象黃陂 發表于 娛樂2022-04-13
簡介大門沒開,門前小廣場上一個人也沒有,只看見兩隻狗屁股連在一起了

秧馬怎麼讀

童年故鄉,黃陂郭家崗散憶

文中曲調

文中曲調

02:36

未知來源

不久前,看過@掌櫃有關羅家崗的文字,我又想起我的故鄉——郭家崗。

時時在想,身陷市井煙火中的我,如果沒有對故鄉的思念,生活該有多麼乏味。

又在想,面對那些志在天涯的鴻鵠們,這些燕雀之雞肚,應該怎樣的讓我自嘲呢?

而我終竟是放不下故鄉。她不僅滋養了我的童年,更滋養著我的整個人生。

古村落郭家崗,從北到南有幾十個大門,每個大門都有特定名稱,只是有的大門我叫不上名字,包括我今天要寫的這個大門。

童年故鄉,黃陂郭家崗散憶

在村北頭,有一個凹形小廣場,北西南三方皆是房屋,有六個大門簇擁著。

據老人講,這個小廣場本是一個大池塘,周圍有很大的樹。六十年代初,池塘被填平,並在北邊築了戲臺,這裡便成了開大會、唱大戲、放電影等大型活動的場所,有時也用作打場(打穀打麥等)。

童年記憶裡,小廣場邊上有兩棵倖存大樹,遮天蔽日。樹上飄下的片片落葉,都帶著季節的溫度,滿載著我簡單快樂的童年。

在兩棵大樹之間,有一個大門比較特別。說她特別,是因為這裡只住著一戶人家,這在庭院深深的郭家崗龐大古建築群裡,是不多見的。

古人建築,講究含蓄和迴避。這個大門面對的並非廳堂,而是一照壁,右轉才是天井。天井所對的廳堂及兩側,是明三暗六的建築單元。走過天井,有一過道通向院子門的大巷。

童年故鄉,黃陂郭家崗散憶

故鄉每個大門都是一部歷史。在我《故鄉》系列中,如果沒有關於這個大門的記載,我的回憶是不完整的,也是無法說服自己的。

常常披著童年的外衣,行走於文字之間。並不是我的童年有多麼華麗,只是,除了童年,我的人生再也沒有一件體面的衣裳。因而,我寫故鄉人文,往往從童年入筆,才有動力和理由寫完。

記憶中的童年,似乎總是被母親姐姐們圍繞著。又一次,她們在討論著誰家媳婦賢德抻敨。是誰玩笑了我一句:“小弟,你以後要找麼樣的媳婦咧?”

“除了雲娥,我隨哪個都不要!”我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這一下,把她們都震住了!幾秒鐘之後,她們才哈哈大笑。

雲娥,就是今天我要寫的大門裡,新過門的長媳。

童年故鄉,黃陂郭家崗散憶

然後,母親假裝很鄭重地問我:“你為麼斯只要雲娥捏?”

“長得白,眼睛好看,笑得好看,聲音好聽!”我直截了當的說。她們又是一陣大笑。

二姐是個機靈鬼,不知去哪裡晃一圈,回來後很神秘的對我說:“小弟,我剛才去問過雲娥的,她家還有一個妹妹,比她還要匠。你明天一大清早就去她門口等著,她就會把妹妹說給你做媳婦。”大家表情有點怪怪的,似乎有絲不被察覺的笑。

第二天,我真的起了個大早,來到她家門口大樹下等著。大門沒開,門前小廣場上一個人也沒有,只看見兩隻狗屁股連在一起了。

我努力地研究,這是怎麼回事?試圖幫它們解脫,它們並不領情,掙扎著遠離著我。

童年故鄉,黃陂郭家崗散憶

很久了,大門終於開了!開門的卻不是雲娥,是她的公爹。公爹看見兩隻連體狗被一個孩子專注著,覺得有傷風化,拿起掃把惱怒地打散了。可憐那兩隻狗,一邊嗷嗷叫一邊舔著後面跑開了。

後來公婆也出來了,雲娥終是沒出來。我掃興而歸,對二姐興師問罪:“你騙人!你騙人!”

二姐一時蒙了,恍然大悟後,又是一陣哈哈大笑,我卻不依。母親過來解圍,笑著罵二姐:“個捉狹的,一大清早就把小弟貨出去,要是讓豺狗撈去了看是麼樣得了?”

二姐一直喊冤:“指望他睡一晚就忘了哩,哪曉得第二天還記著這事?您也別光說我,只怕他長大是個花浪子呢!”

事後,母親或者姐姐,肯定不止一次對雲娥繪聲繪色講起這事,或許旁邊還有大媽大嬸大姑聽著,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人知道這事?

後來,我曾極力抹殺這個歷史,還是無濟於事。現在想起來,卻別有一番回味。當時我的所為,大概是人之初,對美的本真的單純的認同和親近吧。

童年故鄉,黃陂郭家崗散憶

因為這個梗,我與雲娥之間,多了一分類似曖昧和憐惜,其實,我們還沒接觸過。

後來我上學了,農忙期間,有時站在田埂樹下看婦女們扯秧。驕陽下,她們戴著草帽,坐著秧馬,附身前傾,雙手在淺水與秧苗中快速抖動著。咂咂作響的聲音,極像許多鴨子在淺水中戳食。

很快,雙手各有一把秧苗,然後合在一起,另一隻手快速從秧馬下抽出一根稻草,幾近魔術般地把秧苗紮好,順勢甩在身後,整個過程一氣呵成,連貫得天衣無縫。沒有絲毫停頓,又開始重複下一過程。

有一次我下田試圖扯秧,雲娥手把手教我,說:兩隻手的大拇指與食指夾著秧苗,輕輕往上提。如果橫著拉,秧苗就會折斷。每次只夾三五根為好,夾多了泥巴就帶得多,不好分根,不利於挑秧也不利於插秧。

然後教我扎秧。情急之中,我把秧根對著胸前扎,秧苗紮好了,滿身都是泥巴。

童年故鄉,黃陂郭家崗散憶

傳統農耕時代,沒有一樣農活是不累人的。相對來說,冬季的農活大多輕鬆些。

秋收後的農田需要耕犁,然後翻曬土壤。有些田地土質板結,翻曬後就需要把大塊的土團敲碎,稱為“打渣粑”。當然這都是副勞力做的活,我也願意做。

有一次在王家灣(非指村莊,而是田地名稱),我竟然也參加了打渣粑的集體勞動。

天無蓋,地無垠,空曠的田野,一群年輕的農婦,幹著簡單乏味的農活,你猜會發生什麼?

要來,要來,

晚上來耶!

切莫穿著高跟鞋(方音hai),

打著赤腳來耶。……

童年故鄉,黃陂郭家崗散憶

首先是誰在唱,然後大家都跟著唱。她們怎麼都會唱啊?然後是無拘無束的嬉笑打鬧。

從武漢到黃陂,

路程是遙遠的。

不是我現在不愛你,

因為我是下放的。

一年只有百把分,

怎麼能養活你?

不是我現在不愛你,

因為我是下放的。

這首地下歌內容並不色情,只是出現了“愛”字,在當時顯得非常富有挑戰性。這大概是李春波《小芳》的雛形吧。

第一次,

我到你的家,

你正在。

你望我來我望你,

有話口難開。

第二次,

我到你的家,

你不在。

你媽說你去人家,

繡呀繡花鞋(方音hai)

第三次,

我到你的家,

你正在。

你牽我來我牽你,

偷偷跑出來。

第四次,

我到你的家,

你不在。

你媽說你上山上,

去呀去砍柴。

第五次,

我到你的家,

你正在。

我抱頭來你抱腰,

輕輕訴起來。

……

童年故鄉,黃陂郭家崗散憶

這首歌一直唱到第十次,按事情的發展過程,最後結局是棒打鴛鴦,天各一方。之所以成為地下歌,很可能是主題不符合媒妁之言的封建禮教,宣揚了自由戀愛吧。

還有對唱的,男聲當然由女聲客串。

(男唱)十指那個尖尖搭上你的肩,

(女白)搞麼斯嗄?

(男唱)心中有話有口難言。

(女白)有話就說嗄!

(男唱)人家常說你我相好,

(女白)莫瞎說咯!

(男唱)落其實來沒有沾你的邊。

(女白)這還差不多。

……

(女唱)十指那個尖尖繡雙鞋,

(男白)繡給哪個?

(女唱)繡給那個隔壁的二哥穿。

(男白)還以為是給我的哩。

(女唱)原想繡雙給你穿,

(男白)我還是給錢嘜。

(女唱)只要你的人心不要你的錢。

(男白)我的心早就給你了哇!……

唱一陣笑一陣,然後葷話連連。有些話我雖然聽不懂,但還是很享受這種氣氛,享受這種沒有男人在場時,她們釋放的天性和放蕩。

無意中,我說了一句很楞的話刺激了她們。巴不得找樂子,她們起鬨要脫我的褲子,嚇得我直往雲娥身後躲。最後在雲娥的保護下,才算倖免。要不然我的歷史又會多一個笑點。

童年故鄉,黃陂郭家崗散憶

少年不識愁。後來長大了才慢慢知道,發生在郭家崗的事,並不都是快樂的,更有屈辱和傷痛;郭家崗高大莊嚴的古建築,並不是總代表著榮耀,更有摧殘和悲涼。

不知哪年,颳起很大的風。郭家崗老房子上威武霸氣的馬頭牆被拆除,屋簷上玲瓏動感的鳳尾造型被清除,照壁上表達美好祈願的福祿壽喜被塗抹,門楣上演繹的神話連環畫被剔除,室內雕樑畫棟、鏤窗上精緻的圖案被砍掉,“欽賜翰林”的牌匾從廟堂上拿下,賤作橋板,家藏古書經典字畫被集體焚燒。作為改造典型的郭家崗,其建築藝術和內涵,遭受毀滅性的摧殘。

從此,頭高頸仰的郭家崗古建築,變得低眉俯首,灰顏土面,殘缺不全,不倫不類。村民也驚驚惶惶。

雲娥婆家世代唯讀唯耕,公爹飽讀經詩,知書達理。新中國成立後,各方面需要大量人才,雲娥公爹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後來成為蔡店公社中層幹部。

在一次運動中,公爹家庭歷史被人揭發,被打成右派,五花大綁,被關進公社大院打辦室。前一天還在大院指揮工作,一夜之間成了大院階下囚。

童年故鄉,黃陂郭家崗散憶

幾天後提交縣城公審,村民送行時,看見他全身浮腫,捆綁的繩子深深勒進皮肉,褲子全溼,屎尿其間。

後來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公爹終於保留一條命,被遣送回家,監督改造。

其時,公爹長子——雲娥丈夫,已是地區學校高材生,年輕有為。這樣的家庭突變,在那個時代無疑是他人生路上不可逾越的鴻溝。

公爹畢竟是智者,提出一個大膽設想:要兒子與自己劃清階級界限!這,對於一個受過傳統教育,在敬宗奉親的家庭薰陶下的人來說,是最殘忍的!兒子斷然拒絕!

公爹對兒子說:如果因為我的原因,讓你受牽連,一生不得志,我也是生不如死。若你不答應,我長痛不如短痛,現在就了結算了!

童年故鄉,黃陂郭家崗散憶

迫於無奈,兒子做出了一生中最殘忍最艱難的選擇。在批鬥大會上,當兒子慷慨激昂揭發父親“罪行”時,有誰知道兒子心中在流血,父親心中在流淚?

在那個特殊歷史時期,有多少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在人性備受摧殘時,也往往會看見人性的閃光。反思歷史,不由得教人對今天的和平,倍感珍惜。

蒼天不負有心人。雲娥的丈夫,後來成長為一名主管農業科技的國家幹部。

我與公爹第一次接觸緣於春聯。直到八十年代末,家鄉依然沿襲著自家寫春聯的風俗,再不濟也得請鄰里人寫。如果誰家買春聯,就被認為是掉價和浪費。

每年除夕吃完年飯,就可以貼春聯,也有的人家是守太歲後才貼。大年初一,每家每戶都貼上了春聯,一般的人家是紅色的。舊年裡失去親人的人家則是白色的,第二年貼綠色的,第三年貼黃色的,以後則恢復紅色。

童年故鄉,黃陂郭家崗散憶

有一年初一,我與武軍突發奇想,拿著紙和筆沿家沿戶抄春聯,妙趣橫生。從筆法上看,有龍飛鳳舞的,有中規中矩的;有娟秀柔麗的,有鐵骨蒼冷的;有圓潤厚重的,有童趣拙樸的。從內容上看,大多是喜慶祝福之類,再就是思親類,也有些另類。

印象最深的是一戶人家的“對聯”:

上聯:人家的樓房多漂亮

下聯:我家也要做樓房

橫批:歡度春節

莫說對仗工整,就連字數都不相等。這也算對聯?我倆啞然失笑。

笑過之後,我在思索。

童年故鄉,黃陂郭家崗散憶

拋開形式上的約定俗成,單從內容上看,此門聯有因有果,有起有落。“多漂亮”三字,表達了筆者對“人家”只有羨慕,沒有嫉妒,更沒有恨,是一種坦率積極心態。在這種良好的心態上,滋生了美好的夢想。有夢想的春節是快樂的,這樣看,橫批是言出由衷的。

現在的人家,絕大多數是買春聯。其中,上下聯不分,內容看都沒看的大有人在。再看此聯,字型拙樸,留著修改和回填的痕跡,表明筆者對新年的虔誠和認真。也許,由於種種原因,筆者沒讀什麼書,但在對夢想的追求上,在對新年的期盼上,與讀書真的沒太大關係,與形式沒有必然聯絡。

另一副有印象的春聯,則是雲娥家大門上的。

上聯:年在嚴何在

下聯:春回椿不回

橫批:佳節倍思親

當時我們還不太懂,公爹看見我們在抄錄,過來解釋道:漢字大多都有對應的字,比如“嚴”對應“慈”,分別代表父、母。還有“椿”對應“萱”,同樣是分別代表父、母。

到底是老學究,這樣一解釋,我們全懂了。

童年故鄉,黃陂郭家崗散憶

現在,雲娥的兒子郭志華,是蔡店首屈一指的儒商,善惠鄉里。在郭氏宗祠重建期間,鼎力支援,出謀獻策,捐物捐款,親自作對聯,價值十萬元之巨!

從這個大門走出的,還有云娥侄兒——廈門大學碩士、中科院博士、首個從郭家崗走出的留學美國、韓國、德國的博士後郭勝平。

去年,在郭志華微信朋友圈裡,看到小夫妻帶著雙方父母及全家周遊世界的圖片。我努力地尋找著一個人,未果。留言問:“全家福裡沒看見你媽媽啊!”回答說:“她當時頭昏,沒參與拍照”。心中感覺有些生痛。

後來,在他另一次旅遊圖片裡,終於看見他媽媽了!

雖然我第一眼就認出了她,但還是非常震驚!

童年故鄉,黃陂郭家崗散憶

其實吧,七十多歲的人,有這個樣算很不錯了,可我還是不甘心,流淚了。

不是為雲娥老姐感慨。她子女成才,人生美滿,桑榆晚景,頤養天年。

也不是為自己感慨。我兒順女乖,身體健康,生活穩定,生意順暢。

我所感慨的,是富賤、成敗、得失之外的東西,是生命無法掌控的東西,是作為有思考的人類與生俱來的悲傷。

童年故鄉,黃陂郭家崗散憶

在時間面前,人,真的不具備與之討價還價的能力。

本文作者稻田明月授權印象黃陂釋出

關於作者

稻田明月,出生於蔡店郭崗,定居黃陂前川。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