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妙得長沙遺旨”並開啟中醫溫病先河的北宋名醫龐安時

由 光明網 發表于 娛樂2022-04-11
簡介”而龐安時,《宋史》上說:“龐安時,字安常,蘄州蘄水人

乖戾之氣是怎樣形成的

■盧祥之(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

近些年來由於烈性傳染性疾病肆虐,又由於中醫運用溫病方藥治療取得奇效,人們眼光基本都聚焦於溫病學,尤其關注明清兩代吳有性、葉天士所闡揚的溫病理論和實踐方藥。吳有性所處的時代,是明朝末年政治腐敗,清兵入侵,瘟疫流行,人民生活極度困苦。據《吳江縣誌》載:“一巷百餘家,無一家僅免;一門數十口,無一口僅存。”吳有性目睹當時的慘狀,深有感慨地說:“守古法不合今病……醫者徬徨無錯,病者日進危篤,病癒急,投藥愈亂。不死於病,乃死於醫……”於是吳有性六十歲時編著了《瘟疫論》,取得了創造性的成就,大大充實了中醫理論中關於傳染病的內容。葉天士則開創溫病“衛氣營血”辨證大綱,為溫病的辨證論治開闢了新的途徑。

實際上,早在明清以前五百餘年,北宋時期的著名醫家龐安時,就提出了溫病學的許多思路,就溫病學理論早期形成方面,建樹極多。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評價龐安時說,其“精於傷寒,妙得長沙(指張仲景)遺旨。”蘇東坡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極高成就,在中國文化史上獨領風騷,高標獨舉。另一位著名文學家,史稱“蘇門四學士”的張耒(即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張耒四人。)張耒在其代表作《柯山集》中記載道:“淮南人謂龐安常能與傷寒說話。”後世醫家論龐安時評價“醫能啟扁鵲之所秘,元化(即華佗)之可法,使天假其年,其成就不在古人下”。

龐安時(1042—1099),字安常,是湖北省浠水縣麻橋人,天資雋穎,出生於中醫世家,是北宋著名醫家。歷史上,中國文化、中國學術是自宋以後開始進入近代歷史程序的。宋朝(960—1127年),是一個文官統治的朝代,加上科舉取士,讀書的人明顯增多,中國四大發明中膠泥活字印刷術就誕生於宋朝。因為印刷術是人類文明發展重要的促進工具,它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對中國各地區的文化交流創造了基礎條件,也對世界文明史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

宋朝立國三百餘年,兩度傾覆,但都是由於外患,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沒有直接亡於內亂的王朝。宋朝的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尤其是儒學得以復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而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也較少。陳彭年等人的《大宋重修廣韻》和《文苑英華》、《太平廣記》等大型典籍的整理印行,促成了罕見的文化繁榮。宋太祖重文輕武的風氣達到極致,在理學興起、宗教勢力退潮、言論控制降低、市井文化興起、商品經濟繁榮與印刷術、指南針及火藥一系列發明的社會背景下,優秀人才輩出。宋代名人史堯弼,就是傳世名詩《古松》“人之生也直,此物自長年。霧雨晦深谷,風雲乘半天。扶危正須爾,得道亦超然。慘澹空回盼,長吁立暝煙。”的作者說:“惟吾宋二百餘年,文物之盛跨絕百代。”

而龐安時,《宋史》上說:“龐安時,字安常,蘄州蘄水人。兒時能讀書,過目輒記。父,世醫也,授以《脈訣》。安時曰:是不足為也。獨取黃帝、扁鵲之脈書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說,時出新意”。其“參以《內經》諸書,考究而得其說。審而用之,順而治之,病不得逃矣。”(《宋史·列傳二百二十一·方技下》)

龐安時在二十歲時,其醫名就傳遍江淮,為人治病,不分貴賤,招待住食,尊老慈幼,就像是病生在自己身上一樣。遇有病沉不治者,必定如實相告,不再耽誤以費錢財購藥治療。有時治好了病,病家持金來謝,也都不盡取。其醫德高尚,著稱於史,尤其精於傷寒,以善治傷寒名聞當世,在學術思想方面,對傷寒與溫病多有發揮。

《宋史。龐安時傳》載道:“有民家孕婦將產,七日而子不下,百求無所救,安時之弟子李百全適在傍舍,邀安時往視之,才見,即連呼不死(不會死),令其家人以湯溫其腰腹,自為上下撫摩,孕者覺腸胃微痛,呻吟間生一男子。其家驚喜而不知所以然”。《宋史》還說:安時幼時,其父授以脈訣,他不以為足,後讀黃帝扁鵲的脈書,漸通曉醫理,悟出新意。年近弱冠病聾,刻苦鑽研《靈樞》、《素問》等秘籍,融會貫通“經傳百家”所涉及的醫術。他曾說:“世傳所謂醫書,予皆見之。惟扁鵲之方深矣。蓋所謂《難經》者,扁鵲寓術於其書,而方之不詳,意者後人自求之歟?予之求蓋出於此。”龐安時為人治病,愈者十有八九。而且他對登門求治者,設坊(醫療室)留診,就是收置住院,並親視湯藥,悉心護理,治癒後才允其回家。所以史稱龐安是中醫開展住院觀察治療的第一人。

張仲景在《傷寒論》論中暍(暑病),僅簡述“太陽病,兼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灑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者,名為中暍。”龐安時則詳論其病並列多方;《傷寒論》治病總在六經辯證,雖可涵蓋外感內傷各種疾病,但不失原則性過強,龐安時治療傷寒不僅從疾病的發病原因、發病症狀入手,還創造性的結合患者體質、居住地的環境、地域、氣候等進行綜合探討。

龐安時的另一貢獻是著重提出了“疫氣”是發溫病的原因,而且能夠引起流行病、急性傳染性外感熱病,是外感熱病中另一類性質不同的疾病,這類疾病雖然屬於溫病範疇,究其病因,則是感受毒氣很強的疫氣引起的,提出了溫病與傷寒分治,這種認識對後世溫病學說的形成了產生了重要影響。

龐安時治傷寒學與晉唐時期在篇目上區分傷寒溫疫概念不同,而是力圖從病因、病機、證候、治療等各方面,對傷寒溫疫的不同方面進行探索。致力最深的是春夏二季的溫熱病。這也正是大多數傳染病的好發季節。龐安時並不滿足於用傷寒伏氣來概括所有的外感熱性病,提出了獨立於傷寒之外的概念,如冬溫與溫疫,並強調了其病的傳染性和流行性,為後世溫病學的獨立發展打下了早期實踐基礎。龐安時說∶“辛苦之人,春夏多溫熱者,皆由冬時觸冒寒毒所致。自春及夏至前為溫病者,《素問》、仲景所謂傷寒也。有冬時傷非節之暖,名曰冬溫之毒,與傷寒大異,實時發病溫者,乃天行之病耳。”(《傷寒總病論》)

龐安時指出,冬溫:冬日溫暖,人感乖戾之氣,未及時發病,至春乃發,稱為冬溫或溫毒。臨床表現出斑疹,如錦文,或潰爛為瘡,兼有外感熱病的一般症狀。治療以清熱解毒透發為主,在病因和傳染特點上強調,其為感冒非節之氣為病,故“人人皆感,每每成疫。”(《傷寒總病論》)

龐安時還在《傷寒總病論》中整理了五十五章節列述自己實踐和多人多方。龐安時十分強調四時自感乖戾之氣。特點是熱重於伏氣溫病,而且具有流行性,重則流行天下,次則一方、一鄉,或遍染一家。將其歸織成五種型別,治療均以清熱解毒為主。雖然今天看起來,這些溫疫的理論還比較幼稚,但這卻是當時寒溫分家的重要時期。《內經》也曾提到“溫病”,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謂:“初之氣,地氣遷,氣乃大溫,草乃早榮,民乃厲,溫病乃作。”但這只是溫病理論認識的初期,龐安時提出的冬溫、溫疫認識,代表了明清以前半世紀時的醫學對傳染病的認識水平,也可以說是溫病學逐漸成長、長成階段,而在事實上,這一階段的溫病研究成果,給後代溫病學的發展、成熟起到了引路者作用。

宋代文豪蘇東坡有一篇名文,叫《遊沙湖》。裡面說:“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螄店。予將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安時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餘戲之曰:餘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寺在蘄水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餘作歌雲: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是日,劇飲而歸。”

這篇文章寫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三月,又名《遊蘭溪》,蘇東坡當時打算在沙湖購買田地,蘇東坡去看田地時認識了龐安常,因而創作了這篇傳世之作,文章從側面記載了龐安時的事蹟和醫名。常言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人生歲月的流逝,就像東去的流水一樣,濤濤東去,無法挽留。但是世事總有意外,蘇東坡說“門前流水尚能西”,眼前水向西流,又是真實的,說明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詩文敘述看似淺顯,卻很值得回味。唐代大詩人李白《贈汪倫》詩說“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人們一想到李白惜別的詩,自然就想起汪倫。“曲成萬物而不遺。”(《易經·繫上》)自然界現象千奇百怪,地理變化也是陸離多型,一看到流水向西的獨特自然現象,想到蘇東坡的詩,就會想到龐安時,於是在中華文化史上,就永遠傳揚著龐安時的為醫美名。

歷史上還有一則記載,相傳有一天蘇東坡正坐在書房裡讀書,外面有人來報:“啟稟大人,府外龐安時求見”。蘇東坡忙說:“有請”。龐安時在來到書房,一眼看見門旁新掛了兩隻燈籠,隨口吟一聯:“燈籠籠燈,紙(枳)殼原來只防風。”蘇東坡正好迎出門來,聽了立刻續出下聯:“架鼓鼓架,陳皮不能敲半下(夏)。”吟後二人相視而笑。蘇宅院子的中央有個小園,園中有翠竹,龐安時隨口讚道:“中暑最宜淡竹葉”,蘇東坡對:“傷寒尤妙小柴胡。”

當時還有位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就是江西詩派開山之祖的黃庭堅,也是傳統《二十四孝》故事中“滌親溺器”的主角,黃庭堅與蘇軾齊名,時稱“蘇黃”。龐安時就與蘇、黃這些文人過往甚密,經常一起吟詩,而且書信頻繁。有一次,龐安時治癒了一個重病人,沒要患者一文錢,只索贈祖傳的名墨(病人自稱是制墨名家張廷珪所制)相送。龐安時又把墨送給蘇東坡,並換了幾幅字。蘇東坡覺得自己撿了便宜,還主動替龐安時宣傳,讚揚他的醫術和醫德,尤其是治療傷寒,往往手到病除。這些真實的醫療典故在蘇軾的《東坡雜記》、《仇池筆記》,張耒的《明道雜誌》,以及北宋翰林學士開拓了以“氣“入詞的詞壇新路,集中表現在“英雄氣”、“狂氣”、“逸氣”的葉夢得《避暑錄話》等筆記文獻中,都有記載。

龐安時58歲時身染重病,他的學生請他自己給自己診脈,他笑著說:“今予胃氣已絕,死矣。”於是拒飲湯藥,數日後,與客人相坐,話未說完,頭斜而卒。後人為了紀念他,於浠水縣城內建有藥王廟、妙華庵,內設龐安時塑像。龐安時著有《難經辨》、《主對集》、《本草補遺》、《傷寒病總論》等傳世,在藥理、醫理、醫療,尤其是溫病學分列和相關著述,為宋朝以後中醫學存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財富。(本文撰寫得到佘靖教授指教和閱改,謹表深深謝枕)

推薦文章

  • 《熊出沒》曾經很火但已經消失的3名角色,其中還包含納雅

    而第3個角色就是我們最喜歡的人氣角色納雅,這位鹿族少女不僅人美心善,還特別的有愛心,比如說在劇情版中那樣不止一次拯救過光頭強,而且這個角色可以說是十分的火爆,如果沒什麼意外的話,可能大家在後續的《熊出沒》探險日記當中就能看到她,但可惜的是,...

  • 哈哈!啥都能共享啊!

    友唱共享KTV七、共享書店前幾天,從網上看到了好多共享類的東西,方便了我們讀書,改變了我們平時用電子裝置讀書的侷限,但是畢竟剛投入,我覺得它要是想發展,還是很困難的...

  • 女朋友說放假來我家,我該準備點什麼?買個自噴漆寫個“拆”就行

    一位細心的哥們,在看了他發的照片之後,終於發現了問題出在哪裡······15. 好漂亮的火鳥16.“打針的時候針尖明明是中空的,為什麼扎進去不會帶出來一撮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