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剝釉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在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制瓷業集中地. . .

由 去碰瓷 發表于 娛樂2021-05-30
簡介中文名稱甌窯所屬年代東漢至宋代地 點今浙江省溫州一帶的甌江兩岸地 位浙江境內第二制瓷業集中地記 載《荈賦》,《笙賦》等古代瓷窯

剝釉是什麼意思

甌窯瓷的介紹和了解

甌窯

甌窯是古代漢族瓷窯。始於東漢,終於宋。在浙江省溫州一帶的甌江兩岸,因甌江而得名,故名甌窯。浙江境內是僅次於越窯的制瓷業集中地。晉潘岳《笙賦》:“披黃苞以授甘,傾縹瓷以酌醽”,杜毓《荈賦》:“器擇陶揀,出自東甌”。

中文名稱

甌窯

所屬年代

東漢至宋代

地 點

今浙江省溫州一帶的甌江兩岸

地 位

浙江境內第二制瓷業集中地

記 載

《荈賦》,《笙賦》等

甌窯瓷的介紹和了解

古代瓷窯。在今浙江省溫州一帶的甌江兩岸,因甌江而得名,故名甌窯。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制瓷業集中地。晉杜毓《荈賦》:“器擇陶揀,出自東甌”,潘岳《笙賦》:“披黃苞以授甘,傾縹瓷以酌醽”。

始燒於漢代,經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到元代。盛於唐、宋而終衰於元代。主要燒青瓷,產品有壺、碗、盤、洗、缽、筆筒、盒等。

甌窯瓷的介紹和了解

甌窯:

在今浙江溫州一帶,漢代已燒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 瓷窯。其特徵和鑑定要領是:

(1)瓷胎呈色較白,白中略帶灰白。三國西晉時胎質較粗,坯體沒有完全燒結,到了東晉,胎質細膩,有很大提高。唐至宋瓷胎呈灰白或淡灰白。

(2)三國兩晉時釉色淡青,透明度較高,亦有少量青黃色和青綠色。南朝時釉色普遍泛黃,開冰裂紋,胎釉結合不好,易剝落。唐代早、中期釉色呈現黃或淡黃色。晚唐至宋出現純粹的青色或青黃色,胎釉結合緊密,少有剝釉現象。

(3)產品品種和造型大多與越窯相同,但也有特色產品,例如,東晉時期的牛形燈、褐彩蓋罐和五聯罐等,而三足洗、槅 、獅形燭臺、蛙形水盂及隨葬的明器極少生產。唐代撇品璧形底碗,腹壁作45度傾斜,較越窯為高。五代北宋的印盒,造型趨於寬和扁。

(4)裝飾比較簡單,常見的有弦紋、蓮瓣紋和褐彩,其中褐彩頗有特色,普遍使用於東晉至南朝的瓷器上,特別是那種繪長條形的紋飾,起筆細,收筆粗,為其它瓷窯所不見。唐宋時期紋飾簡樸,不見繁縟的刻劃花,這與北宋時的越窯不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