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從鄉鎮工廠到工程機械巨頭 三一用突破與創新詮釋“中國製造”

由 中國新聞網 發表于 娛樂2022-02-16
簡介經過32年發展,當年名不經傳的小焊接材料廠不僅成為全球知名的工程機械製造企業,更改變著“中國製造”的世界印象

進口履帶吊多少錢

從鄉鎮工廠到工程機械巨頭 三一用突破與創新詮釋“中國製造”

三一在智利參與救援。三一供圖

中新網長沙10月12日電 題:從鄉鎮工廠到工程機械巨頭 三一用突破與創新詮釋“中國製造”

記者 唐小晴

1986年,四個年輕的知識分子義無反顧地踏上艱難創業路。他們在湖南省婁底市道童村利用一棟廢棄的養殖場,創辦了漣源茅塘焊接材料廠。

這便是三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的雛形。

經過32年發展,當年名不經傳的小焊接材料廠不僅成為全球知名的工程機械製造企業,更改變著“中國製造”的世界印象。

近日,記者走進這家在改革開放大潮下快速崛起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國際化民營工程機械企業,探尋其崛起的秘訣。

從鄉鎮工廠到工程機械巨頭 三一用突破與創新詮釋“中國製造”

三一產品在俄羅斯施工。三一供圖

敢為人先:做中國改革開放試驗田

改革開放之初,國家的基礎工業非常落後,工程機械沒有像樣的自主品牌。1985年,梁穩根、唐修國、袁金華、毛中吾四個年輕人義無反顧地打破自己的“金飯碗”,選擇辭職創業。

販過羊、銷過酒、生產過玻璃纖維,但始終找不到出路。翌年,他們從親戚朋友那裡湊來6萬元,在家鄉漣源茅塘道童村成立了漣源茅塘焊接材料廠。

因產品適銷對路,材料廠快速發展。1991年,產值突破億元大關,公司正式更名為三一集團。

同年,向文波這位後被稱為“三一戰略第一人”的合夥人加盟。之後,董事會提出了“雙進”戰略:進入中心城市——長沙;進入大行業——裝備製造業,首先進入工程機械製造業。歷經三十多年的艱難與困苦、創新與奮鬥,三一如今已躋身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標誌性企業。

“三一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得益於戰略的成功。當年的‘雙進戰略’轉移,使三一進入了一個更廣闊的發展天地。”三一集團總裁唐修國說。

在中國證券市場股權分置存弊端嚴重阻礙資本市場發展時,三一敢於首吃螃蟹做“中國股改的試驗田”,向證監會提出股改方案。

股權分置改革沒有先例可循,沒有任何參照標準,猶如從荒原上走出一條路,這對三一重工管理團隊的膽量、勇氣、魄力和組織效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

在“流通股股東每持10股流通股獲得3股股票和8元現金”試點方案出臺後,市場上一片質疑聲,股價也一路往下。三一重工遂推出“改為每十股送3。5股派8元現金”的修改方案,並主動提高減持門檻。此方案在三一重工股權分置改革臨時股東大會上以99。99%支援率透過。

三一重工因此成為“中國股改第一股”。時任中國證監會湖南監管局局長楊曉嘉評價,三一重工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中國資本市場內生性、基礎性的缺陷,為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從鄉鎮工廠到工程機械巨頭 三一用突破與創新詮釋“中國製造”

三一泵車。三一供圖

自主創新:從“中國泵王”到“世界泵王”

在三一集團展覽館,一臺黃色車身紅色長臂的泵車格外引人注目。這是中國第一臺自制37米臂架泵車,它記載了中國工程機械民族品牌與國外品牌同臺競技並最終實現逆轉的一段歷史,也被視為三一“敢為人先、打破恐懼、大膽創新”的活教材。

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市場上90%的長臂泵車都是洋品牌。中國當時還未掌握泵車臂架的關鍵技術,37米以上的長臂架泵車只能依靠進口。三一立志要研製出中國第一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泵車。

“我們調研發現,中國泵車市場以進口的32米臂架泵車為主,36米以上泵車幾乎沒有。”1998年,總工程師、時任三一重工副總經理易小剛帶領十幾名年輕工程師果斷決定把三一第一臺泵車的臂架長度定為37米。

為保證研發進度,研發團隊把辦公室搬到了車間,團隊成員不分白天黑夜,全身心撲在37米泵車的研製上。經過幾個月艱辛,中國第一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長臂架泵車終於下線。

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後,三一的泵車臂架長度不斷增加,並創造了多個世界最長臂架混凝土泵車世界紀錄。目前,三一擁有世界最長的86米鋼製臂架泵車。

三一的另一款核心產品超高壓拖泵帶著這一夢想,也在不斷征戰世界高度。2002年,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高達406米的摩天大樓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封頂,三一拖泵創造了406米單泵垂直泵送的世界紀錄。這是單泵垂直泵送紀錄第一次歸屬中國企業。

“建築設計有多高,我們就能泵送多高。”這是易小剛的豪言。

此後,“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上海中心、日本阿倍野中心大廈、俄羅斯聯邦大廈等世界標誌性建築一次次見證了三一挑戰的征程。尤其是在助力上海中心580米主體結構封頂後,三一超高壓混凝土拖泵再次成功將混凝土泵送至620米的世界新高。

依靠自主創新,截至今年上半年,三一累計申請專利12070項,授權8751項。“三一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從來不受企業預算限制,可以說是需要多少就花多少。三一把研發作為核心能力打造,把企業的發展歸結於創新。”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說。

從鄉鎮工廠到工程機械巨頭 三一用突破與創新詮釋“中國製造”

三一印度首批履帶吊下線。三一供圖

新舊動能轉換:搶抓發展新機遇

位於長沙的三一重工“18號廠房”,是亞洲最大的智慧化製造車間,最快可實現一小時下線一臺泵車,是國家工信部認定的智慧製造示範車間。

透過工業網際網路相關技術的研發和大規模應用,廠房實現了高度柔性生產、離散型製造的流水化裝配,人均效率提升了400%,人均產值提高24%,可比製造成本節約1億元,資產利用率提升8%。

面對工程機械市場從“熱”到“冷”的變局,三一快速轉型,擁抱網際網路,加速推行國際化,透過新技術助推傳統產業升級換代和新舊動能轉換。

基於中小企業在物聯網資訊化建設中遭遇資金不足、技術匱乏等痛點,三一在國內建設首個本土化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根雲。

“根雲透過控制器、物聯模組和M2M實現裝置資料採集,實現傳輸和雲端接入。”三一集團高階副總裁、樹根互聯CEO賀東東說,根雲就是要協助企業更加迅速、更加方便實現智慧製造的轉型。目前,樹根互聯的“根雲”平臺已是中國三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之一。

除了用數字化果斷變革,三一同步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一方面成立“一帶一路”戰略小組,推進風電、礦產、港口、住宅工業化、油氣化工五類優勢專案“出海”;一方面與中建、中國鐵建等大型中資公司合作,“抱團出海”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大專案建設。

從鄉鎮工廠到工程機械巨頭 三一用突破與創新詮釋“中國製造”

三一收購外號“大象”的德國老牌混凝土機械製造商普茨邁斯特。三一供圖

向文波告訴記者,三一70%至80%的海外銷售分佈在“一帶一路”這條世界跨度最長的經濟走廊上。

目前,三一已在海外完成美國、德國、印度和巴西四個研發製造基地和十個海外大區的全方位佈局。自2013年開始,三一海外銷售已連續五年超過百億元。今年上半年,三一海外銷售超過70億元,同比增長近20%。

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說,國運興起的時代,是企業發展的絕佳時機。三一將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打造“一帶一路”的領軍企業,並透過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先進製造企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