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戰國時代最難的國家:周天子剛封侯就被滅,復國之後又被滅

由 昭烈名臣 發表于 娛樂2022-02-04
簡介這個很尷尬的人就是中山國的國君,這個尷尬的國家就是中山國,一個姬姓的夷狄,讓華夏諸侯都非常迷惑的國家

白狄是什麼人種

戰國時代最難的國家:周天子剛封侯就被滅,復國之後又被滅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大變革時代,從周天子統一下的諸侯分封制度,逐漸過渡到秦朝那種郡縣制的集權帝國,這中間發生了許多有意思的事。

畢竟因為周朝的思想和意識,跟現在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看那一段歷史,會感覺那一時期的人很多想法和做法都很奇怪。

比如說當初晉文公幫助周襄王平定了一場王室內亂,假如不是晉文公肯出力,周襄王就做不成天子了,這樣的功勞當然應當重賞。

周天子拿出土地封賞晉文公,晉文公不要,說我只要等我死了之後,能夠在我的墓穴裡挖一條隧道就可以了,如此簡單的請求,如果周天子答應了,那麼就可以省下本來就不多的大片土地。

但神奇的是,周天子居然嚴詞拒絕了晉文公,最終晉文公也沒有強求,老老實實的接受了周天子的安排,寧可失去土地也不批准在晉文公的墓穴裡挖隧道,這就是典型的傳統思維,寧要名不要實的傳統。

那個時代這個叫做禮,周天子就是禮儀的代表者,但是當時已經有了另一派思想,也就是孔子說的禮崩樂壞,君不君臣不臣的時代,大家都在拼實力搶地盤,這兩派思想當時交鋒的很厲害,並且不斷夾雜著各種聲音和事件的發生,諸侯爭霸成了那個時代的主旋律。

可偏偏有這麼一個國家,一直努力遵循著傳統,經過幾十代人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傳統社會的榮耀,沒想到隨即就被滅了國,春秋戰國時代被滅國的不少,但是能像這個國家一樣,國運如此艱難曲折複雜多變的,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個,這個國家就是謎一樣的中山國。

戰國時代最難的國家:周天子剛封侯就被滅,復國之後又被滅

(01) 我姓姬但我是夷狄

讀先秦時代的故事,一定要先對國家和人物定性,要不然很多事情你根本不可能搞清楚是怎麼一回事,因為那個時候你的性質不同,所遭受的待遇也是不同的。

最重要的定性就是,你是夷狄還是華夏,這個對人和事都有著本質的區別,古書上你要是分不清誰是夷狄誰是華夏,看書的時候,你會一頭霧水,主要是當時的人特別在乎這種區分。

第二個就是周朝封國那麼多,周朝初年就有71個諸侯國,這些國家可以大致分為兩類,姬姓國和非姬姓國,姬姓國都是周天子自己人,分到的地方和身份都要高一些,非姬姓國都是外人,分到的地方和地位都要低一些。

第三就是所有的封國和個人都有爵位,大體上分為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比如早起的楚國就是子爵,中原地區對楚國國君的稱呼就是楚子如何如何,這反應了當時等級森嚴的制度。

因為周朝是分封制,所以你是不是姓姬,對你日後國家地位和處理糾紛的態度非常重要,明白了這兩條定性的區別,周代很多的事情你就有了一個提綱挈領的把握。

這兩條本來是很清晰的劃分標準,那個時代

的就是地位上的差異性,明白了這兩點劃分,就能大致對一個國家一個人的地位有一個大致的判斷。

但偏偏有這麼一個奇特的國家,如果國家首腦們開會,大家排排坐自然是姓姬的比較靠前,這個時候有個人從後面往前蹭,“讓一讓,讓一讓,我也姓姬”,只見後面的人正在一點點給他讓出空間。

這時候站在主席臺上的周天子大吼一聲,停!他雖然姓姬,但他是夷狄,夷狄怎麼能來參加我華夏的聚會呢,來人呀,把他轟出去。

這個很尷尬的人就是中山國的國君,這個尷尬的國家就是中山國,一個姬姓的夷狄,讓華夏諸侯都非常迷惑的國家。

這件事的原因要從周武王奪取天下說起,當年周族人地處偏遠,在商人看來他們就是愚昧落後的人,但萬萬沒想到,這個愚昧落後的周,打敗了商朝,而且還分封天下,確立了當時的政治格局。

但當初姬周族人支脈很多,其中一支並沒有受到分封,而是一直過著最初的生活,時間久了自然也就被華夏視為夷狄,準確的說他們屬於白狄。

因為中國沒有人種的區別,大家看上去都差不多,區分夷狄還是華夏,看的就是生活方式和衣服首飾等,而中山國位於晉國的腹地,一直被晉國視為心腹大患,無奈中山國也不是軟柿子,晉國因為也有內亂一時間也拿他沒辦法。

戰國時代最難的國家:周天子剛封侯就被滅,復國之後又被滅

(02)終於有了名分

中山國也很鬱悶,本來就深處春秋第一強國晉國的腹地,一直以來衣食住行,行為習慣什麼的,基本上也跟晉國沒什麼區別了,大家都是姬姓國,你幹嘛老看我不順眼呀。

從現在發掘的文物來看,中山國的墓葬、青銅器和銘文,這已經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華夏國家了,論文化水平之高,論工藝造型之巧,甚至論儒學浸染之深,都不在華夏諸侯之下。

但偏偏華夏諸侯就是不承認他,因為他還缺一個手續,這就是周天子的正式冊封,前面說過這些諸侯國都是周天子冊封的,一代傳一代,但是後面透過不斷的打仗兼併變化等因素,有的諸侯國消失了,有的則是新產生的諸侯,但無論周天子的實力如何,只有得到周天子的正式冊封,你才能成為一個被大家承認的諸侯國。

周威烈王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14年,經過中山國幾十代人的努力,中山國的國君中山武公終於獲得了周天子的冊封,正式升格為諸侯,從此就可以和華夏諸侯平起平坐了。

這個時間點很重要,按理說從此中山終於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十一年後,卻發生了另外一件事,讓中山國這幾十代人的努力,全部都付之東流了。

十一年後的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天子又正式冊封了韓趙魏三家為諸侯,從此春秋時代實力最強的晉國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晉國原本的家臣,韓趙魏三家。

韓趙魏三家分晉是歷史上的大事,也是春秋和戰國的分水嶺,韓趙魏實質的三家分晉在前,三個諸侯獲得正式的冊封在後,這中間足足有50年的間隔,也就說說從周貞定王十六年,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韓趙魏三家都是沒有名分的,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以上這些年號你可以忽略掉,簡而言之就是當中山國終於獲得了周天子的冊封,甚至還要比韓趙魏三家早11年,中山國自己為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此時早已經是禮崩樂壞了,中山國拿到的是一張過了期的傳票,周朝這個大船馬上就要沉沒了。

戰國時代最難的國家:周天子剛封侯就被滅,復國之後又被滅

(03) 好難的中山國

當中山國終於有了華夏的名分之後,華夏這幫諸侯在就不在乎名分了,他們在乎的只剩下了實際的利益。

中山國依然沒有逃脫被一直被打壓的命運,先說之前為什麼被打壓,大家都知道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打出來的口號叫做尊王攘夷,實際上尊不尊王那都是口頭上說說,沒什麼實在的,關鍵就在這個攘夷上面。

齊桓公作為帶頭大哥,最大的作用就是帶領大傢伙攻打蠻夷,幫助被蠻夷擊垮的國家復國,比如果衛國,整個春秋基本上都是這個模式,各個帶頭大哥紛紛上場,把大家團結起來打蠻夷。

孔子對管仲最高的評價就是他成功抵禦了蠻夷的進攻,要是沒有管仲恐怕我們都要變成了蠻夷,那些所謂的蠻夷就是在華夏諸侯不斷的進攻中慢慢一點一點消失或者走向更為偏遠的草原地帶。

中山國作為蠻夷自然也就是華夏諸侯打擊的物件,好不容易熬到了自己終於成了諸侯,這邊華夏諸侯一看這也沒有蠻夷開始打了,於是就自己人開始自相殘殺了。

以前打蠻夷大家都有正當性,現在沒蠻夷了,大家相互攻伐為的就是地盤和利益,完全不講什麼道義了,好不容易有了身份的中山國,依然是三晉最大的敵人。

失去了約束的諸侯國們,攻打別人再也不需要理由了,於是三晉之中最先強大起來的魏國,決定出兵滅了中山國這個眼中釘肉中刺,儘管說中山國也不是軟柿子,但是跟魏國比起來還真不是同一個量級的對手,於是在魏國的進攻下,中山國在獲得了正式身份後沒多少年,就被第一次滅國了。

戰國時代最難的國家:周天子剛封侯就被滅,復國之後又被滅

為什麼要說第一次呢?因為中山不愧是姬姓國,他表現出來的頑強,讓當時的周天子都感到汗顏,在中山桓公的帶領下,中山國勵精圖治,幾十年後又重新建國,堪稱自救的典範。

但中山國的地理位置實在太特殊了,三晉之地由南到北大體上是韓魏趙的順序,中山就趙國的北面,趙國往北還有燕國,也就是說中山是三晉的腹地,誰吃了他就能擴充自己的勢力。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中山國沒有任何錯,錯就錯在這個位置實在是太好了,於是在趙國的不斷鼓動下,復國後的中山國依然被看做是蠻夷,儘管他有周天子的冊封,狼吃羊一向都是隨便找個理由的。

於是在以趙國為首的聯軍的不斷進攻下,中山國終於再次滅國了,第一次是亡在了魏國手裡,第二次是亡在了趙國手裡,身為同姓,中山和晉國的命運如此相似,看來韓趙魏三晉真的是要把姬姓趕盡殺絕呀。

就這樣戰國第八雄徹底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儘管他一直很努力,但是他似乎總是跟不上時代,不是他們不努力,是那個時代容不下這樣一個國家,當然最終以武力勝出的諸國,最終也都亡在了武力最強的秦國手裡。

戰國時代最難的國家:周天子剛封侯就被滅,復國之後又被滅

總結:很多時候,時代變了,我們之前苦苦追求的東西,可能真的得到了,也變得一文不值了,緊跟時代的潮流和變化,才能更好的生存,意味的守舊,註定要被時代所淘汰,中山國就是這麼一個被時代不停打擊的例子。

戰國時代最難的國家:周天子剛封侯就被滅,復國之後又被滅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