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深度長文」康熙對寵臣曹寅是真愛還是權術?

由 五哥讀書 發表于 娛樂2021-10-28
簡介第二部分前面的內容中,我們解讀了曹寅先祖為何成為包衣,以及曹寅得到康熙重用的原因,接下來我們要講的是本期的第二個重點話題,曹寅是如何從奴僕成功逆襲,然後帶領曹家走向巔峰的

清曹寅屬什麼生肖

大家好,歡迎來到五哥讀書。今天我為大家解讀的這本書叫《曹寅與康熙》。

「深度長文」康熙對寵臣曹寅是真愛還是權術?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本書的作者史景遷,他於1936年在英國出生,國際知名的漢學家、中國史研究專家,以研究明清史見長。曾任美國曆史學會會長,1965年,在美國耶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擔任耶魯大學教授、歷史系和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他的著作極豐,除《曹寅與康熙》這本書外,代表作品還有《追尋現代中國》、《利瑪竇的記憶宮殿》、《改變中國》等。他與魏斐德、孔飛力一同號稱美國的“漢學三傑”,因為作品敏銳、深邃、獨特而又“好看”,使他成為聲名遠播的暢銷書作家。這本書中,作者史景遷用一如既往的細緻筆法,為大家勾勒出了康熙盛世中,主人與奴才之間的政治樣態,再現了那個時代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

「深度長文」康熙對寵臣曹寅是真愛還是權術?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曹寅與康熙》以及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這兩本書,分別是用一真一幻的方式,共同描繪了封建時代中,關於大家族的興衰史,背後所反映出來的,也正是清王朝的時代剪影。我們透過本書可以瞭解到,康熙年間的包衣集團、密摺制度、清朝江南的經濟,清朝的官場以及康熙的治國手段,透過皇帝寵臣的一生,折射出巨大的歷史命題。毫不誇張地說,曹寅是皇家包衣群體的典型代表,雖然從未在政治上出現過,但不置可否的,是那時的包衣集團與皇帝之間的互動,改變了中國傳統的官僚模式。而曹家之所以被選中,預演這個由盛及衰的歷史悲劇,與其特定的身份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上三旗包衣的身份,使得他們與皇室有著親密的聯絡,又因為皇恩浩蕩,使家族完成了原始積累,繼而一步步走向輝煌,但最終卻因為失去了當權者的信任而衰落。

「深度長文」康熙對寵臣曹寅是真愛還是權術?

曹寅

這本書的主人公曹寅,也許有些人並不熟悉,但說起他的孫子曹雪芹,相信大家就不陌生了。他可是《紅樓夢》的作者,《紅樓夢》是什麼樣的存在,相信不必多說大家也都知道,即使在乾隆年間,小說被文化人嗤之以鼻的時候,《紅樓夢》也依然是當時上流精英們,爭相閱讀的鉅著,可見其影響力非同一般。而在今天,紅學研究也一直是一個熱門的話題。曹雪芹聲名在外,他的爺爺曹寅也是康熙王朝,比較富有傳奇經歷的人物。像各大影視作品中,讓人耳熟能詳的康熙微服私訪,六次下江南,其中有四次都是曹寅負責接待、安排的。這在《紅樓夢》中也被提及,比如脂硯齋第十六回就有批註:“借省親事寫南巡”。能夠全權負責帝王的出行接待工作,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差事,由此也可以看出,曹寅對於皇帝康熙、以及當時的政權,都是相當重要的。之所以說《紅樓夢》與本書是一虛一實,也是有原因的。畢竟,曹家的巔峰是曹寅及其祖先,日積月累而來的,這點也透過紅樓夢映射了出來。當然,《紅樓夢》在乾隆年間,之所以能引發那麼大的影響,除了作品的可讀性與價值,還有一點就是,滿足了當時上流社會精英的好奇心。

「深度長文」康熙對寵臣曹寅是真愛還是權術?

孫子曹雪芹

曹寅及其祖先因為都是包衣出身,所以才成了皇帝的家奴,而曹寅與康熙之間的發小關係以及私人情感,也讓才華橫溢、衷心耿耿的曹寅得以步步升遷,並帶領曹家走向了輝煌時刻。然而,盛極必衰,由於曹寅的離世,後人的無能,曹家終還是失信於帝王,落得被抄家的下場。

當然,這期間少不了種族矛盾,社會衝突以及政權方面的原因,那麼接下來,我將從三個方面為大家,深層次剖析康熙盛世下,曹寅與康熙之間微妙的主僕關係。

第一,包衣的身份在清朝意味著什麼,曹寅成為康熙寵臣的原因又是什麼?

第二,曹寅是如何從奴僕成功逆襲,並帶領曹家走向輝煌的?

第三,康熙對曹寅是寵信還是權術?

第一部分

首先,我將為大家解讀本書第一個重點:包衣在清朝政權中意味著什麼,曹寅的先祖是如何成為包衣的?以及曹寅成為康熙寵臣的原因。

「深度長文」康熙對寵臣曹寅是真愛還是權術?

曹寅,我們前面提到過,他是曹雪芹的爺爺,我們也說過,《曹寅與康熙》和《紅樓夢》這兩本書,是用一真一幻的方式,共同描繪了封建時代中,關於大家族的興衰史,而背後所反映出來的,也正是清王朝的時代剪影。而曹寅,就是清王朝,也就是康熙年間,從未在政治上出現過的人物,他代表的是一部分,有著皇家包衣身份的群體,那麼,曹寅的祖上為何會成為包衣呢?這自然就離不開當時的社會背景了。

「深度長文」康熙對寵臣曹寅是真愛還是權術?

包衣這個詞源於滿語的翻譯,意思是家裡的,在清王朝時期指的就是家奴。其主要來源是戰場上的俘虜,罪犯,或者自願賣身的窮人,與我們傳統認知的僱傭家奴不一樣,他們是屬於一日為奴,就終身為奴的一部分群體。那曹寅是如何成為包衣的呢?這就要追溯到1621年,滿人攻佔了瀋陽,不計其數的漢人無一例外,均成為戰俘,曹寅的曾祖父,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淪為奴僕的。因為當時收編他們的是正白旗,所以就成為了,能夠跟隨主人一起上戰場的包衣。但幸好,由於他們成為奴僕的時間比較早,這才有了後來家族的繁榮昌盛。

另外一方面,因為前朝宦官,產生的負面影響比較大,所以,清朝自建立起,就對所有太監的態度,由以前的信賴轉為了打壓,而且打壓力度非常大。這個舉措在帶來好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那些原本由太監負責的採辦、收租之類的事務,就沒有了可以託付的人。於是,由包衣階層構成的包衣群體,就順勢而生,他們及時的填補了太監的空缺,從家奴走向了政治舞臺。而且,根據作者史景遷引用的觀點,接受過軍事紀律管理的包衣,明顯要比太監靠譜的多。這也是包衣在清朝能夠如魚得水的真正原因。

「深度長文」康熙對寵臣曹寅是真愛還是權術?

當然,作為包衣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曹家的幸運之處,除了我們剛剛說過的,他成為奴僕的時間較早。那時候,漢軍還沒有八旗這些編制,所以漢人一旦成為俘虜,就得隨著滿人主子加入不同的旗籍,曹家就偶然的加入了正白旗,但這個小機率的事件卻奠定了曹家的崛起。八旗呢,顧名思義,就是八個單位,分別是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這樣的劃分,是為治理當時的兵民合一而採取的一種措施。不過,八旗中,受皇帝直接統率的,只有正黃和鑲黃兩個單位,其它的就都歸親王了。可想而知,跟著大boss的兩旗,其機會和地位,都要比其它六旗來的更多更高。不過曹家所屬的正白旗,雖然原本歸攝政王多爾袞管束,但多爾袞去世後,順治帝就直接將正白旗歸於囊下。因此,由皇帝親管的正白、正黃、鑲黃,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上三旗。而曹家呢?也成功的從親王包衣,逆襲成了皇家包衣,打開了家族迅速崛起的大門。

說完了曹寅的先祖如何成為包衣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康熙年間,包衣的身份意味著什麼?

我們都知道,掌握皇權的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矛盾,這也是帝王掌權後要處理的首要問題。對於精通打仗的少數民族來說,搞政治,並不是他們的擅長之處,再加上語言不通,各方風俗習慣也不瞭解,所以很容易在交流時產生重大矛盾。這時候包衣的作用就會得到充分發揮。當然,他們是站在當權者的角度,去和漢人溝通,這也是他們被重用的原因之一。根據作者史景遷查到的資料顯示,在1670年前,清政府的幾十個總督中,只有一人是滿人,剩下的全都來自漢軍八旗,更不可思議的是,這種局面居然還延續了很多年。總的來說,康熙王朝其實也有不少包衣擔任了官職,雖然職位沒有漢軍那麼高,但也有人擔任了總督、巡撫這樣的較高職務,雖數量較少,但也不容小瞧,畢竟他們所隸屬的上三旗,在當時,還是頗具一番威懾力的。

「深度長文」康熙對寵臣曹寅是真愛還是權術?

況且包衣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作為皇帝的私人奴才,肥缺當然是緊著自己人來,所以像古代比較重要的海關、鹽政等,油水比較大的部門,都牢牢掌握在了上三旗的包衣們手中。要知道,在古代,鹽是由政府把持,當時的社會制度,是不允許販賣私鹽的。所以,掌握這些要害部門,利潤有多大,我們可想而知。此外,康熙年間的鹽政,自始至終都是交給包衣管理的,就連曹寅,甚至是他的爺爺,都曾管理過鹽務,所以,我們是不是就能想象出來,包衣的權勢有多大了呢。不過,作者史景遷認為,包衣與漢軍還是不一樣的,畢竟,派遣到各地的包衣,直接負責的物件是皇帝,他們不受地方法律約束,擁有絕對的權利,去平衡當地官僚體系的發展。

不過包衣在清朝發展的頂峰時期是在康熙王朝,也正是康熙皇帝,開始對包衣的重用,才有了皇帝對曹寅的寵信。當然這不僅僅是夾雜有私人的感情,更多的還是由社會現實原因所導致的。

「深度長文」康熙對寵臣曹寅是真愛還是權術?

可能有人會說,上三旗那麼多包衣,為什麼唯獨曹寅成為了康熙的寵臣?畢竟,在我們耳熟能詳的文學、影視作品中,康熙帝一直都是一個睿智,且有魄力的皇帝,按道理來說,不會無緣無故的,去重用一個連種族都不一樣的包衣。究其原因,有三方面的因素。

其一,就是情感因素。

康熙帝寵信曹寅,除了所屬機構被皇帝直管外,還夾雜著一些情感紐帶。而這個紐帶的關鍵人物,就是曹寅的母親孫氏。資料中顯示,孫氏不但給康熙皇帝當過奶媽,而且在康熙小時候,因為宮裡鬧天花,是曹寅的母親陪著年少的康熙帝,在紫禁城外的寺廟裡,渡過了最為兇險的時期。這非同一般的呵護,自然讓康熙銘記於心。所以,因為孫氏的關係,曹寅從小就與康熙相處,甚至有史料推測,曹寅在十三歲左右,很有可能,還成為了康熙帝的伴讀。這種從小就建立起來的親密關係,自然是其它情感難以比擬的。

「深度長文」康熙對寵臣曹寅是真愛還是權術?

其二,對曹寅才華的欣賞。

「深度長文」康熙對寵臣曹寅是真愛還是權術?

關於康熙帝與曹寅之間的關係,史學家們說法頗多,但有種說法認為康熙對曹寅的才華是比較欣賞的。作為一個喜歡美好事物的人,曹寅的文學素養還是值得認可的。作為一個愛才的君王,才華橫溢、學富五車的曹寅,自然得到了康熙帝的賞識。

其三呢,就是政治因素。

「深度長文」康熙對寵臣曹寅是真愛還是權術?

除了私人感情方面的因素,政治因素也是最不容忽視的,畢竟對於一代帝王來說,最為重要的,就是對皇權的鞏固。那,康熙登基的時候,面臨的是怎樣的政治形勢呢?簡單四個字,說明了一切,那就是內憂外患,而且還是多種因素,威脅著政權的穩定。對外,有蠢蠢欲動的藩王和極端的宗教組織;對內,有意圖篡權的大臣,以及漢族與滿族之間的矛盾,稍有不慎就會一觸即發。在這種形勢下,康熙作為政權的最大掌權者,可以說是如履薄冰,所做任何決定都要考慮再三。然而,皇帝不可能凡事都親力親為啊,他畢竟也是精力有限的凡人。很顯然,培養心腹就成為康熙帝內心最為思慮的一件事,他需要一個心腹,去協助他完成政權上面的穩定。而曹寅,就是康熙看上的那個,最具條件的人。雖然康熙帝是少數民族,而曹寅是漢族,但曹寅卻是從先祖開始,就已經是皇朝的包衣了。包衣的概念我們前面也提到過,在忠誠度方面,完全是值得當權者去信任的。

第二部分

前面的內容中,我們解讀了曹寅先祖為何成為包衣,以及曹寅得到康熙重用的原因,接下來我們要講的是本期的第二個重點話題,曹寅是如何從奴僕成功逆襲,然後帶領曹家走向巔峰的?

「深度長文」康熙對寵臣曹寅是真愛還是權術?

雖然包衣集團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有被皇帝重用的可能,但畢竟那麼多人,曹寅及家人,也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走上巔峰的。曹寅的爺爺曹振彥,所處的是鹽政管理的重要職位,前面我們也提到過,這可是一個肥差,所以,也就是從爺爺輩開始,曹寅家就已經在官場、經濟上有了大量的積累。我們都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也正是由於曹家在財務上實現了完全的自由,所以家族的發展也就向著好的勢頭邁進了。前輩種樹後輩乘涼,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曹寅的家族,良好的經濟基礎保障了曹寅的父親曹璽,自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眼界及學識上面都相當出色,仕途也是順風順水。還因其任職江寧織造期間政績顯著,而備受皇帝的青睞。

這時候,影響曹家崛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也出現了,曹璽娶了孫氏,也就是曹寅的母親。前面我們也提到過,曹寅之所以得到康熙的寵信,其母親孫氏是個至關重要的人物。因為孫氏以前是皇宮裡資深的宮女,嫁給曹家之後又返聘回宮,當上了康熙的奶媽。所以,在康熙稱帝之後,曹璽也順理成章的,獲得了工部尚書的頭銜。這也就難怪,社會上很多觀點會認為,曹璽除了自身才能,他的妻子孫氏功不可沒。對於曹璽來說,工部尚書雖然只是榮譽稱號,並沒有實權,但這個身份卻幫助曹家,成功的進入了上流社會。曹寅就是這時候出生的,可謂根正苗紅,有錢有勢,這也是為什麼曹寅能夠打小就接受良好教育的原因。對於曹寅的文學素養,這讓他能在漢族文人中交到諸多的朋友;他文武雙全,擅長騎射,這使他得到了與帝王圍獵的機會。對於曹寅的日常,作者史景遷是這樣評價的:“當差時似乎就是個真正的滿人,而個人生活中又如同地道的漢人一樣。”這樣觸類旁通的能力可不是每個包衣都有的,也正是由於曹寅卓爾不群的表現,才使他有機會擔任蘇州織造這個職位。

「深度長文」康熙對寵臣曹寅是真愛還是權術?

說起織造這個機構,我們先來看看它的歷史淵源,其實明朝時期的織造,是由太監宦官來一手掌控的。到了清朝,才開始由包衣掌控。當時的清朝有:蘇州、江寧、杭州三大織造,而三大織造又是以江寧織造為首。曹寅的父親就擔任過江寧織造。而曹寅呢,在當蘇州織造兩年後,也升遷到了江寧織造,並在那個崗位上兢兢業業奉獻了二十年。嚴格意義上來講,織造因為沒有品階,所以不算官員,但百萬的年薪,卻足以與巡撫的收入相媲美。有人好奇了,那織造到底是做什麼的呢?說白了,也就類似於現在的服裝廠。但在那個時候,織造主要是為宮廷及官員製作服裝的,裡面光是織匠就有兩千五百個,而且還有著嚴格的分工。所以曹寅當這個廠長非但不屈才,反而還有很多油水可撈,因為這個崗位除了有紡織的工作,還有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比如像平衡米的價格等,也是需要他來恆定的。所以這個職務不但非常重要,而且還是個肥差。

那有人可能會問,曹寅能在這個崗位當差那麼久,是因為康熙帝與他們的私人情感嗎?對於這個問題,個人觀點是,康熙與曹寅之間,或許是有些個人情感的夾雜,但對於像康熙這樣一個,控制慾極強的皇帝來說,更重要的是身份的合適及卓越的能力。作者史景遷透過資料統計,也揭示了康熙強勢的個性及控制慾。在1656年到1733年期間,任職過三大織造的包衣竟然就有21個。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已經編制到滿洲的族譜了,皇帝是他們唯一的仰仗,所以對皇帝是忠心耿耿,康熙的控制慾,從他選人的角度,就能看出一二。當然,前面我們也分析了康熙重用包衣的原因,這也與當時內憂外患的社會局勢分不開。江南作為經濟發達、漢人精英匯聚的地方,歷來就是康熙關注的重點。所以派遣到這裡的人,康熙也非常重視。按照他的個性與要求,如果當時曹寅並沒有做出成績,康熙是根本不會讓他在職那麼長時間的。

「深度長文」康熙對寵臣曹寅是真愛還是權術?

那麼,曹寅到底做了哪些成績呢?據資料顯示,曹寅在任期間,透過對織造機構進行改良,充分利用資源,節省採購成本,可是為康熙皇帝省下了不少銀子。要知道,當時織造是存在很大資金問題的。因為按照當時政府部門之間的規定,織造所需的資金和材料,分別是由戶部和工部負責。那這是什麼概念呢?說白了,就是你要正常運轉,無論是要錢還是要材料,都得伸手找其他官僚部門,這種部門之間的協調難度可想而知了。這對於織造的營收能力就提出了要求。比如採購的時候要注重價效比,從而創造更多的利潤空間。有些時候節約成本固然重要,但除此之外還得要學會籌錢。這就好比你從政府機構借了款,然後再去放貸,從中賺取利息和差額。但這樣做也不是隨心所欲的,畢竟織造代表的是皇帝,肯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了,否則就會引起民間非議。所以這個差事看似風光,但也是相當考驗個人能力的。可是曹寅呢,他不但取得了驕人的業績,還進獻了不少罕見的奢侈品給朝廷,甚至還製作出了,讓康熙特別滿意的龍袍,這一系列舉措甚合康熙的心意,所以,到了1704年,康熙便委任曹寅兼管了鹽政。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曆史上,鹽是屬於國家的經營專案,而鹽稅又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所以鹽政的油水可想而知了。而且曹寅這個巡鹽御史,所管轄區域是兩淮地區,要說兩淮地區,實屬當時最大的鹽場,是一個妥妥的肥差。也正是靠著這個肥差,曹寅不但自己撈足了好處,也成功解決了織造上的資金流問題,因為他可以藉助職務之便,從鹽政上拿出大量的資金去填補織造的虧空,是真正的一舉兩得了。而且因為康熙對於權力的控制慾望,長久以來,一年一任的兩淮巡鹽御史的傳統,也被打破了。種種因素的積累,才讓忠心耿耿又有些能力的曹寅,在那個崗位上任職了多年。要問曹寅從這個崗位到底得了多少好處?從曹雪芹所寫的《紅樓夢》中就能看出曹家到底有多富裕,畢竟那本小說裡有曹家的影子。當然,那份基業也絕非是僅僅靠俸祿,就能積攢下來的。但聰明的康熙,他又怎會不知其中的貓膩,要知道,康熙的幾次南巡裡,曹家就曾是他歇腳的地方,但他對貪汙這種事情並不重視。事實上,對於曹寅貪汙的虧空行為,當時也是有人彈劾的,但康熙帝不但沒有處置,相反,卻為曹寅打起了掩護,並暗中讓曹寅把虧空補上。不過,僅憑這個你就覺得倆人是私交太好,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康熙本身就不太在意責任與利益的區分,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他都是看重能力而弱化其貪汙的概念,對曹寅這麼做,從客觀角度來說,其實也並沒有搞什麼特殊。

第三部分

透過前面的解說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對曹寅的重用,還是對其貪汙的縱容,都是康熙性格決定的,那麼,康熙對與曹寅的關係,是否並沒有學者認為的那麼好呢?接下來,我就帶領大家,進入本期的第三個重點話題:康熙對曹寅是寵信還是權術?透過這部分內容,我們將一探康熙與曹寅之間的真實關係。

「深度長文」康熙對寵臣曹寅是真愛還是權術?

其實本書的作者史景遷,曾在序中有提到,這本書是要把曹寅的一生,當作一種正規化來呈現。既然是正規化,那就表明在清朝的包衣集團中,曹寅與康熙的關係是極具代表性的。而兩者之間究竟是寵信與真情實感多一些,還是摻雜的帝王權術更多一些呢?這就得說說康熙的六次南巡,及兩人之間微妙的關係變化了。其實說起康熙很多人會想到影視作品中,關於他的微服私訪,康熙一生中有六次南巡,這也是有據可查的,不過與我們認知不太一樣的是,康熙的微服私訪並非是在宮裡煩悶,然後走出去遊山玩水,相反,他的南巡是交織著極深的政治目的。

在本書中,就有一章的內容,詳細解析了康熙的六次南巡。看似南巡的主要關注點是治理水患。實際上,康熙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南方的社會穩定性。畢竟,對於康熙皇帝來說,民族矛盾是當時朝政的主要矛盾。畢竟,漢人反抗滿洲統治,是始終存在著的社會現象,關於這點,本書從細節描述,也深深刻畫了出來。我們看到,康熙在前幾次的南巡中,總是要繞道而行,就是為了避免,走到民族衝突的地方,而他處處展現的良好親民形象,也能看出他渴望淡化民族矛盾的心思。不過,努力終究是有回報的,這種抵抗的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慢慢淡化,這點從康熙後期的南巡中就可以看出,從行為上而言,他已經不需要特別拘束了,甚至還曾丟下隨從與百姓交談,可見當時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已經緩和了很多。但這並不能完全消除康熙的擔憂。畢竟,漢人對於滿清的抵抗情緒,會減弱卻不會徹底消除。但如果是讓康熙一直南巡,顯然,也不現實。一方面是南方的溼熱氣候給他造成了極大的不適應,另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大,尤其是到了五十歲之後,長途跋涉的南巡,已經讓他有些力不從心了。所以,在最後一次南巡後,康熙改變了親自去檢查的策略,而是退而求其次,讓駐紮在南方的包衣們代替他,履行政治密探的職責。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在提康熙與曹寅的關係時,要說康熙南巡的原因,因為就是這種統治思路的轉變,才使曹寅的身份有了新的變化,也影響著兩人之間的關係。

「深度長文」康熙對寵臣曹寅是真愛還是權術?

那麼,關於曹寅這個政治密探的身份,是康熙南巡後新增加的嗎?按照作者史景遷的觀點,其實在更早之前,曹寅就已經成了皇帝的耳目,只是在成為政治密探後,需要履行的職責比之前更多了些。為什麼這麼說呢?本書作者透過查閱康熙與曹寅的來往信件,推測出,大約是在1708年的3月,曹寅就成了密探。當然,曹寅並不是康熙的第一個密探,因為早在1704年,作者史景遷就發現了,揚州有高僧向皇帝秘密彙報朝政。不過,那時的彙報說的只是一些當地官員的言行。而曹寅正式成為政治密探後,對康熙的奏報也從之前單純的政務,變成了對官員的監視與評價。所以作者由此推斷,也就是這時候開始,曹寅才真正成了康熙的心腹,兩人的關係也更近了一步。

不過從康熙六次南巡,四次都是曹寅來接待,也顯示出了他對曹寅的信任。當然這與曹寅的安排妥當也不無關係。極盡奢華的款待讓康熙內心相當滿意,而且,才華橫溢的曹寅,除了善於交流,還很能籠絡人心,他在人際交往中屬於一擲千金的型別,這使他在江南一帶極具人脈,對維護江南的穩定,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這種場景正是皇帝康熙樂於看到的。曹寅作為康熙的密探,雖然僅短短的四年時間就病故了,但他在職期間,卻是盡職盡責,忠心耿耿。他的這份忠誠也得到了康熙的迴應,所以在曹寅得病之後,康熙不但賞賜了人參,還叮囑他要注意飲食。曹寅病情惡化之後,康熙知道他危在旦夕,還讓人快馬加鞭去送藥,雖然藥還沒有送到曹寅身邊,他就已經病逝了,但康熙與曹寅之間的感情,卻非一般朝臣所能比擬的。還有一點是,在曹寅任職期間,兩人的書信往來從早期的官方彙報更多的轉向了私人的彙報與交往。所以康熙才在1711年,發生科舉舞弊案之後,寫信向身為奴僕的曹寅訴說了他的懊惱。作者認為,這也正是康熙的高明之處,在對待臣子的態度上,無論是真感情亦或是權術,運用起來都爐火純青,讓人不得不服。說回曹寅,盛極一時的曹寅家,也隨著他的離世逐步落魄。即使康熙還念及與曹寅的舊情,奈何他終究還是一個,看重能力的帝王,當曹家的後代德不配位的時候,也註定了他們將一步步從神壇跌落,最後落個被抄家的悲慘局面。

「深度長文」康熙對寵臣曹寅是真愛還是權術?

有句話叫做,“假作真時真亦假”,關於曹寅與康熙,兩者之間的真實關係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學者在研究。他們的主僕關係在那個時代更具代表性,無論是奶孃的孩子,從小的玩伴,亦或是後期的君臣關係,甚至是政治密探,曹寅的身份雖在不斷轉變,但卻阻礙不了他與康熙之間的命運牽連。而從康熙六次下江南,四次都由曹寅接待,還有晚年兩人的書信往來,他們之間的真情流露以及病危送藥,都傳遞出主僕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這種情感並不能單純的用鐵哥們或者心腹、寵臣來形容,畢竟作為帝王除了情感更看重的還有能力和衷心,這點在曹寅死後曹家後人能力不足導致了家庭衰落可以看出。但卻並不妨礙兩人之間的關係,成為歷史上典型的主僕關係,也成為那個時代,主僕關係的一種縮影。

總結

那麼說到這裡,我們本期的內容即將告一段落,接下來,我再帶領大家,簡單回顧一下本期的主要內容。我們解析了清朝包衣這個特殊的存在,它的起源及其得到康熙帝重視的原因。這是由清朝當時的民族矛盾決定的,而曹寅的先祖作為早期的包衣,又是上三旗,最終被康熙重用成為權臣。除了曹寅與康熙之間的私人感情,其能力及衷心也成為他步步升遷,成為政治密探的主要原因。但作為一個控制慾極強的皇帝,隨著曹寅的去世及曹家後人的能力不足,曹家逐步失寵。本書透過作者的分析,透過曹寅與康熙之間的關係變換,清晰刻畫了清王朝時期,政權鞏固和集權發展的剪影。

「深度長文」康熙對寵臣曹寅是真愛還是權術?

五哥讀書,每天一本好書精讀。和我一起,精進學習,自我迭代。

本文由董浩讀書app創始人、《粉絲經濟學》作者吳高遠先生(網名五哥)原創撰稿。感謝關注。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