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是知難行易,還是知易行難?

由 通相圃生 發表于 娛樂2021-10-18
簡介這些說法,從表現上看是知易行難,但更進一步地深入思索,就會發現,之所以做不到,還是因為知的問題,即在這些事情上,我們還有很多東西不知道,還有很多知識與技術的奧秘不知道,因此想把它們做好也做不好

戈字怎麼讀

知易行難或知難行易,這是中國古代以來一直爭論的問題之一,不論持哪一種看法,說起來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在今天,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新的看法。這就是知比行難。

有人會說,知易行難。比如中國要造晶片,就需要光刻機,但我們沒有光刻機,暫時還造不出來最先進的光刻機,知道這一點,但做不到,這不是知易行難嗎?

還有人說,俄羅斯和美國都有非常先進的核潛艇,我們也想造這樣的核潛艇,但造不出來,這不也是知易行難嗎?

還有,我們也想把足球踢好,在世界上拿冠軍,但是雖然知道這一點,但做不到,這不也是知易行難嗎?還有人想學書法,但怎麼寫也寫不好,這不也是知易行難嗎?還有人想把英語學好,但總是學不好,這不也是知易行難嗎?

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出不少。

這些說法,從表現上看是知易行難,但更進一步地深入思索,就會發現,之所以做不到,還是因為知的問題,即在這些事情上,我們還有很多東西不知道,還有很多知識與技術的奧秘不知道,因此想把它們做好也做不好。換句說話,如果我們對這些知識和技術都知道了,都掌握了,要做到它們就容易了嗎?這難道不是知難而行易嗎?

所以從根本上說,知是更重要的,知不是簡單地知道一些事,而是深入完整地知道相關的科學知識和技術,知道更深刻的科學道理,如果對這些都知道了,都掌握了,行就不是問題了。所以我說,知難行易,真正的知比行難得多。

而且,知也包括如何行的問題,比如我們在戰爭要打贏,打是行,但打之前,是不是要把所有的情況都摸清楚,是不是要制訂正確、完善而牢靠的作戰計劃,是不是要按照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進行部署安排?這些事情,都屬於知的範疇,如果把這些事情都在開打之前弄清楚了,搞明白了,那麼實施戰鬥(行)不就容易得多了嗎?

孫中山在當年講了知與行的問題,今天看來,難道沒有意義嗎?

時間過去了一百多年,從我們走過的路來看,許多事情都是因為知之不真而行之有誤。更有過者,行有誤,還不認真以求知之,採取忘記或避諱之態度,長此以往,還是既無真知,更無良行。所以,為了把我們的事情做好,要重視知的問題,在有了正確的知之後,再來決定如何行。

古代大學者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這是強調在知道了之後,必須付諸踐行,不要只停留在口頭上。但他的這個說法,也是把知放在第一位的,沒有知,想行也行不好。可以看出,知是最重要的,是基礎性的,行是第二位的,是在知之後的。

從中國古代的文化與學術的傳統看,也是以知為最重要的。如孔子當年帶著學生講求禮與仁,要人做個君子,都是首先要搞清楚:一個人怎樣做才是正確的,這就是知的問題,有了這樣的知,才能有正確的行。

以後的儒家,都是強調對問題的真知,沒有真知,就不可能把事情做好,也不可能做一個完善的人。

我們後來說實踐出真知,有人會說,實踐就是行,真知就是知,實踐在前,真知在後,這不是行比知更重要嗎?

其實在實踐中,必須先有知,不是盲目的實踐。用知指導實踐,再用實踐驗證知,知如果有不對的地方,透過實踐驗證出來而加以改正,使知趨於正確,才好指導以後的實踐。

也可以說,出真知是目的,實踐是手段,目的既在前,又在後,實踐只是中間環節。而要獲得真知,才是最難的,而實踐則相對較易,實踐中出了錯誤,還可以糾正,但從實踐中獲得真知,要比實踐困難得多。所以,還是知難行易。

是知難行易,還是知易行難?

是知難行易,還是知易行難?

是知難行易,還是知易行難?

是知難行易,還是知易行難?

是知難行易,還是知易行難?

推薦文章

  • 2022年北京畫室排行榜——排名前十位的畫室有哪些?_美術中國網

    華藝名畫室畫室特點:教學體系完備教學反饋跟蹤制度完善畫室規模:中型畫室畫室簡介:北京華藝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以“名校升學”為核心的高階美術教育機構之一,自2011年成立以來,形成了一套獨特而高效的美術高考教學管理體系,名校(央美、清華、國...

  • 開車打手機或不繫安全帶者警醒吧:北京570多套新探頭今上崗

    8點30分,記者來到路段不長但新安裝了10套新式電子眼的朝陽門內大街,路側觀察時,發現不繫安全帶司機的比例與其他路段近似,但是在等紅燈的時候,不少司機都拿起了手機,以此打發掉這幾分鐘的時間...

  • 圓滿收官!這趟“開往春天”的列車深受好評

    圓滿收官!這趟“開往春天”的列車深受好評“2022年關愛退役軍人成果展地鐵專列”於2022年12月31日正式發車,執行時長一個月,透過地鐵2號線專列六節車廂,詳細展示了2022年對退役軍人群體開展的黨建引領、宣傳引導、關愛幫扶等主要成果,車廂內透過車窗貼、座椅貼、電子櫃、看板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