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論語》孔子曾說:“四十而不惑”!這個“不惑”具體是什麼意思

由 歷史名人堂 發表于 娛樂2021-05-14
簡介不惑怎麼會心虛,怎麼會懷疑呢

四十而不惑什麼意思

《論語》孔子曾說:“四十而不惑”!這個“不惑”具體是什麼意思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世間萬物變化紛紜,人生命運更是不可捉摸。你會遭遇困境,可能一直失敗。可能沒有人理解你,所有人都說你是錯的。這種情況之下,你會不會懷疑你自己?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真的錯了?你會不會懷疑自己所堅信的東西和所做的事的價值?你要不要隨大流、聽從眾人?如果你有所懷疑,那麼就是有「惑」。

《論語》孔子曾說:“四十而不惑”!這個“不惑”具體是什麼意思

「不惑」就是即使在上述那樣的情況之下,也不會有任何懷疑和動搖。因為你「於事物之所當然,皆無所疑。」你知道事是怎麼個事,理是怎麼個理。你不會遇見什麼困境,或者被眾人阻礙,或者其他因素就惶惑不知所措,你會「雖千萬人吾往矣」。這就是「知者不惑」。

《後漢書·種暠傳》記載,種暠在承光宮監護太子時,中常侍高梵要把太子接到宮中。太傅杜喬猶疑不決,又不知該怎麼辦。種暠手提長劍擋住車架說:「太子是國家儲君,關係重大,常侍你來接太子而又沒有詔信,怎麼知道你不是心懷奸邪呢?」於是高梵只得回去奏報,得詔令才把太子接走。杜喬退而嘆息:「愧暠臨事不惑。」這大概可為「不惑」作一註腳。

《論語》孔子曾說:“四十而不惑”!這個“不惑”具體是什麼意思

「不惑」看上去不那麼難。堅信自己所信的,堅守原則,不被外界所幹擾就是了。很多人在很多時候是會做到這樣的。如果做到這樣,大概可以說到了孔子所云「三十而立」之「立」的層次,但還不是「不惑」。

即使你在外在的行動上沒有被外界所改變,但你的心裡是不是會懷疑自我?你雖然外在堅持,但是不是心裡有點虛?如果這樣的話,仍是有惑。不惑怎麼會心虛,怎麼會懷疑呢?「不惑」不僅是「不退不轉」「有立有守」,而且是對於一切言論事變皆無所惑,是「知之明而居之安」的。是內心深處,從根本上「不惑」,而不僅僅是在行動上的堅持。

孔子四十不惑,孟子四十不動心,皆是夫子自道。這種境界是一個人在那個年齡「應該」達到的,卻不是一個人到了那個年齡就「必然」會達到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①,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順⑤,七十而從心所欲⑥,不逾矩⑦。”孔子說:“我十五歲才在學業上確立志向,三十歲才有建樹,四十歲才不受外界左右,五十歲才懂得遵循天道規律,六十歲已經聽得進任何話,七十歲便按著心裡想的做事,不超越界限。”

《論語》孔子曾說:“四十而不惑”!這個“不惑”具體是什麼意思

從學習領會的階段到安身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再到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達到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這個道德修養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鍊。要思想和言行融合,就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才能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

“矩”就是道德和禮儀規範,就是各種規矩,即各種制度規範。我們許多人習慣於“從心所欲”,卻做不到“不逾矩”。從國外回來的人說,在許多發達和比較發達的國家,人們透過紅綠燈時,即使路上沒有其他車輛經過,大家也按燈行駛,耐心等待;比如上下樓梯要靠一邊走,並且要扶著扶手。可我們,闖紅燈的車有,闖紅燈的行人就更多。許多經濟發達、文化進步的國家規矩是人人都要遵守的,規則在他們心裡生了根,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自然而然地按照規則去做,所以他們才能有更高的效率。我們的效率之所以低,就是我們不按規則做,輕視規則的僥倖心理使得我們難以有高質量產品,造成實際上的低效率和高投入。人為破壞規則的事,才使我們許多應該辦的事不能辦,應該辦好的事辦不好。只有當道德規則在人心裡生了根,才不會覺得規則對自己是約束,就能隨心所欲而符合規則了。

這是孔子晚年對自己一生從如何 踏入學者之道,到成為一代大師的分階段性總結。這個總結非常經典,即使我們運用現代認知發展來檢驗這個說法,那也基本沒有什麼問題。

推薦文章

  • 空間劃分的三種方式

    空間劃分的三種方式象徵性分割:包括使用欄杆、玻璃、吊墜或非物理手段(如燈光和顏色)來劃分空間,這種分割具有模糊的空間介面、低清晰度和更多的開放空間...

  • @汕頭車主 要交罰款的請注意!“好易”自助機新增人臉識別系統了!

    這個神器就在——汕頭市政務服務中心24小時自助服務區它就是——好易自助交款機這款機子長這樣↓↓↓這款自助機適用於廣東省轄內號牌機動車的適用簡易程式(即罰款200元、扣6分以下)非現場交通違法(包括省內和外省轉遞)記錄的查詢、罰款、記分...

  • 呂蒙擒殺關羽,為什麼在民間的名聲反而不如關羽?

    關羽劇照這件事在《三國志關羽傳》記載的比較簡單,不妨看看《三國演義》是怎麼說的,在第七十三回《玄德進位漢中王,雲長攻拔襄陽郡孫權》中,孫權接受了諸葛瑾的建議,與關羽聯姻,如果成功則幫助關羽攻曹,如果拒絕,則聯合曹操攻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