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日本枯山水庭園與禪的空無性,無中生有,衍生巧妙的建築感染力!

由 旅行時尚百科 發表于 娛樂2021-06-27
簡介到了室町時代,禪宗廣為傳播後,匯入了空寂和幽玄的藝術精神,“枯山水”才形成一種在“順從自然”的前提下,以“石庭”為主,利用石頭、白砂、苔蘚構築的人工風景庭園模式流行起來,成為日本極具象徵性的庭園文化

枯山水是什麼意思

南北朝時期日本室町時代,禪的“空無”文化精神,影響著造園藝術,“石庭”、“枯山水”庭園就成為這時期的庭園基本特色。

從這時期開始,在僧侶中出現了半專職的造園家,稱做

“立石僧”,以自然石裝點庭園,

稱做“石組”,亦即“石庭”,它提高了當時的建造庭園的技術,大大地推動了庭園建築藝術的發展。

日本枯山水庭園與禪的空無性,無中生有,衍生巧妙的建築感染力!

“枯山水”庭園

其中南北朝臨

濟宗的高僧夢窗疏

石,是當時最傑出的造園師。他親自設計和建築了“淨土庭園”形式的京都的天龍寺庭園、

的瑞泉寺

庭園、甲

的惠林寺庭園、美濃的永保寺庭園等。尤其是

日本

歷應四年

他建成的京都西芳寺庭園,最為傑出,且現今相對地儲存比較完好。

西芳寺背靠松尾山山麓,前臨西芳寺川。

夢窗疏石利用

山麓的一塊平地,建築舍利殿、佛殿、方丈等主要建築群的同時,還營

了以取名黃金池為中心的苑池,池中建兩座分別稱為“白櫻”、“翠竹”的中島,以邀月橋相連,還建築了湘南亭、湘北亭以添增景色,還利用山腹的斜面置石,構成類似“枯山水”的石組,並在苑池的一字直線上安置點景石,這是西芳寺庭園的主要特徵。

夢窗疏

石試圖要創造出禪宗寺院庭園的理想境界,他在《夢中問答》一文中就他的庭園

觀這樣

寫道:“相信山河大地,草木瓦石,都有各自自己的本分在

像這樣以自然石為主的庭園藝術最具代表性者,還有室

時代中期的造園

師善阿彌

日本枯山水庭園與禪的空無性,無中生有,衍生巧妙的建築感染力!

他受到足利義政將軍的寵愛,

他造庭園是以“空寂”幽玄的審美觀作為指導思想,強調庭園建築,置小石象徵小山,引小泉象徵河流,溶入大自然的林泉幽寂環境之中。他的代表作

睡隱軒、上御所庭園、奈良大乘院庭園等,就是採用寫意式的技法,具有高度的象徵性,很好地體現了禪宗的自然觀。關於善阿彌的造園技巧,有許多史料記述,比如說他是“泉石妙手”,“築山引水,妙手無與倫比”等。

其時的禪僧鐵船宗熙在《假山水譜》中就論述,

這種“石庭”的造園法是寫意的,將庭園“縮三萬里程於尺寸”,即以小見大,給人的印象,是“一種超自然的深山幽谷之趣”。因此,這種以自然石作為庭園的主要材料,選採石是關鍵。

日本枯山水庭園與禪的空無性,無中生有,衍生巧妙的建築感染力!

有的日本學

說:“造園師對石的洞察力的

求是很敏銳的。所以說,作石庭要求的是石,被要求的是人。意思是造園師要根據石的要求而立之。採石,要了解石的‘心’。用簡潔的話來表現的話,這

是人們需要在與石的對話中才創作出‘石組’的。”

這是運用禪宗的冥想和禪宗的自然觀,對於極其抽象性的“石庭”建築藝術所做出的透徹的分析。

日本庭園建築藝術,

在夢窗國師

善阿彌

等這種造園觀的基

礎上,

努力強化禪宗“無中萬般有”文化精神,為進一步自力創造出禪院的“枯山水”庭園建築藝術打下了基礎。

平安時代的“枯山水”,主要是以自然風景為主的“池泉庭”為代表。到了室

時代,禪宗廣為傳播後,匯入了空寂和

幽玄

的藝術精神,“枯山水”才形成一種在“順從自然”的前提下,以“石庭”為主,利用石頭、白砂、苔蘚構築的人工風景庭園模式流行起來,成為日本極具象徵性的庭園文化。這種“枯山水”庭園藝術,是室

時代庭園建築藝術的象徵之一。

“枯山水”賦予石、白砂、苔蘚這些靜止的東西

動的感覺,使整體的動與靜相配合,以獲得抽象化的形象,但在這種抽象化中又具象化了。

日本枯山水庭園與禪的空無性,無中生有,衍生巧妙的建築感染力!

比如,在園中置石,石本來是沒有生命,沒有感情,也不會言語的,但透過置石的技巧,卻讓人感到它擁有強大的生命力,有感情,會說話,甚至會唱歌似的。而且石的微妙起伏,其形與式產生無限的變化,與自然景物的絕妙的調和,可以表現出酷似真山真水來。

尤其是用白砂表現海,即用耙

將白砂梳理出種種形狀,造成洶湧的波濤

藉著寺院的瓦頂泥牆圈了一塊不大不小的地,敷上白砂,將15塊大小不一的石

分為2、2、3、3、5等5組置在其上,並綴滿了苔蘚,抽象化為海、島、林,產生另一種世界,構成了一望無垠的大海、星星點點地散落的小島、島上生長著鬱鬱蔥蔥的茂密森林。

還有龍安寺的苔庭,更是在以籬笆和迴廊劃出一塊空地,全部敷上非常美麗而翠綠的青苔,恍如一片軟綿綿的大草原,使人可以從這

片小空間進入自然的大空間似的。

可以說,

龍安寺的“枯山水”庭園,是極度象徵化的石庭,是最典型的“枯山水”庭園藝術。

京都的南禪寺有兩個“枯山水”庭園,一個是大方丈庭園,一個是金地院庭園。

大方丈庭園也有與龍安寺方丈南庭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是採用在庭園平地置石,敷設白砂以

擴大餘白的

手法。所不同的是,龍安寺方丈南庭是15塊分5組組成,而南禪寺庭園則是左方置巨石,右方漸次配置中石、小石,相互獨立,中間植樹相連,同時借羊角嶺為背景,擴充套件庭園的空間,在感覺上似比龍安寺方丈南庭寬廣。

日本枯山水庭園與禪的空無性,無中生有,衍生巧妙的建築感染力!

金地院庭園是由

庭園

建築師小

遠州營建的,庭園南面斜坡植樹,首先是選擇生長緩慢的樹種,並透過人工抑制樹木的生長,還經過精細的修剪,來裝飾南面,左右兩側相對

置鶴島

和龜島,其間鋪滿大粒

砂石,其中置矩形自然石作為禮拜石,起到相連兩島的作用,故本庭園也稱“鶴龜庭”。

當時的《臥雲日件錄》就有這樣的記載:“建仁瑞巖相逐來,定水庵主攜胡餅號。唐山水者來,蓋不入水之佳餅也。”

所以,這種庭園又有“唐山水”之稱。這種“枯山水”是巧妙地利用“胡餅”形狀的較小空間,不使用水,只使用石和砂,表現了有山有水的,有橋、堰、船的無限風光。

這是深受禪宗的浸染,從禪宗冥想的精神構思出來,具有禪的簡

素、

孤高、自然、幽玄、脫俗、

靜寂

和不勻整的性格特徵,它將庭園的空間單純化,以取得異常的藝術效果

它不僅是一種表現藝術,而且是與真實自然景觀相連的幻想世界,也就是一種幻想的藝術。

山水大大提高了日本庭園藝術文化的內蘊和美學的內涵。日本學者吉永義信這樣解釋說:禪

造庭園的目的,不僅在於觀賞,而且是聽聞佛法的一種表現形式。

石組庭園置3塊石,表現3尊佛,並透過3塊立石相連的組合手法,象徵中央的立石是釋迦,左右的立石分別為文殊和普賢。這也許是發揮了一種另類的想象力,是一種宗教式的思考。

歸納來說,“枯山水”庭園,以龍安寺方丈南庭和大德寺大仙院為代表,可以分為兩大類,以前者為代表,是極具象徵的石庭;以後者為代表,是自然風景式的庭園。

日本枯山水庭園與禪的空無性,無中生有,衍生巧妙的建築感染力!

到室

時代後期,“枯山水”庭園發生了一些變化,池庭的小山丘上或通路的地形上立石,並以此為主軸。

一些寺院,比如常榮寺、萬福寺,或武士館所屬的,比如畠田

國司館等

遺蹟,就採用了這種“枯山水”的新的造園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