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水車鎮上溪村:“活”得美麗的傳統古村落

由 華聲線上 發表于 娛樂2023-01-30
簡介楊氏宗祠連同滿文匾,被楊氏族人保護至今

水車鎮有多少個村

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楊親福

12月10日,國家住建部官方網站公佈了北京市房山區佛子莊鄉黑龍關村等2646個村落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官方訊息,新化縣水車鎮上溪村榜上有名。

水車鎮上溪村:“活”得美麗的傳統古村落

(楊氏宗祠牌樓)

上溪村為行政村,距水車鎮政府2公里,植被覆蓋率過90%,山巒起伏,充滿靈秀之氣。該村為紫鵲界4A級景區所轄民俗文化村,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楊氏宗祠。村落坐落在丘陵地帶,氣候溼潤,土地肥沃,適應農作物生長。村落佔地3500 畝,全村541戶農家的房子依山就勢而建,有楊氏等三處群居地,為古梅山特色的民居群代表。

護住文化的根

楊氏宗祠坐東朝西,佔地面積1368平方米,建築面積2166平方米,為磚木結構“四合院式”。宗祠牌樓八柱三門兩層斗拱十簷角,正門上的“楊氏宗祠”,古樸大氣,為嘉慶、道光年間新化籍官員楊世福題寫,內有戲樓、正殿、兩側廂房,中間為長方形天井。

宗祠內儲存著鎮祠之寶的花轎、地滾龍和滿文匾。滿文匾長約1。7米,寬約0。4米,綠色字型寫在醬紅色漆木板上,木板成弧形,可以掛在大屋柱上。匾的主體寫滿文,落款是漢字“愚兄滿琪拜書”,後加蓋“滿琪”、“臣心如水”小篆印。

水車鎮上溪村:“活”得美麗的傳統古村落

(楊氏宗祠天井)

這匾如何來的?滿琪又是誰?

楊世福的履歷,可以解開這個謎底。楊世福(1759——1830),1796年任河南通判。任職期內,主持開浚洛、嵩二縣新舊21條渠道,增加灌溉面積21。4892萬畝。事聞於京,嘉慶帝於1805年12月1日召楊世福進殿,給他褒獎:官從五品升四品,嘉獎俸祿三級,並賜楊世福“皇恩浩蕩”御匾一塊。皇室人員滿琪錄嘉慶帝對楊世福的褒獎詞“臣心如水”,製滿文匾相贈。1824年(道光四年),楊世福因病辭官,帶妻小回老家上溪。途中,遺失“皇恩浩蕩”御匾,帶回滿文匾。楊氏宗祠連同滿文匾,被楊氏族人保護至今。滿文匾更在不經意間成為江南罕見的歷史文物。

早在2010年,新化縣上溪村楊氏宗祠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掛牌成立。該機構同時誕生的還有一部《上溪楊氏宗祠文物保護理事會章程》。實踐表明,該機構的成立和該章程的訂立,有效地保護了該文物。

幾年來,管理委員會積極履職,對一些失散的可移動文物進行了清理、追贖,對主建築進行了維修、防腐處理。

讓傳統村落美起來

最美的山村人氣足,人氣足的山村才最美。“講衛生”凝聚人氣。

水車鎮上溪村:“活”得美麗的傳統古村落

(鳥瞰楊氏宗祠)

上溪村從村頭到村尾,村路兩邊有30多棟民房,不但房屋漂亮,房屋四周也乾淨整潔。村黨支部書記兼上溪河河長楊堅介紹:“我們村實現垃圾不出村落,家家按要求處理,清潔已經成為常態。”

三年前,新化縣人民政府將上溪村列為“美麗鄉村”建設村,村支兩委始終把環境衛生列為重點工作內容。透過努力,在山坡上修建了一個供水站,主水管引進農家大院,分戶水管由農戶自己掏錢,加上其他村落的小供水站,全村多數家庭用上了自來水,村中已經有298戶建成了標準衛生水衝式廁所。村上自籌和鎮政府補貼相結合,籌集到4萬多元資金,每戶發放了兩個垃圾桶,用於垃圾分類,幫助建設了46個垃圾焚燒灶。村裡還訂立了村規民約,豎起了30塊衛生永久性警示牌,成立了村主任任組長的檢查評比小組,每月逐戶檢查一次,當面評定“最清潔、清潔、不清潔”等級,按月開展“衛生十佳村民小組”、“衛生十佳文明戶”、“衛生十佳院落”等一系列活動,評比結果都及時透過“村村響”大喇叭向全村公佈,使大家樹立了愛清潔講衛生的觀念,從根本上改變了全村環境衛生面貌。

“上溪村有省文物保護單位楊氏宗祠,前些年,人家來宗祠拍攝電影時,到處有狗汪汪地叫,客人都不敢走出祠堂。”楊堅在談到以前農家環境時說,“村裡決定禁止養狗。透過不斷的宣傳、督查、評比,如今再沒有農家養狗了。”

現在,走進上溪村的任何農家,沒有狂叫,再無雞屎、蛛網;傢俱、農具擺放有序;庭院得到美化和綠化;大家衣著端莊、整潔,實現一人一巾一盅一刷,吃菜用上了公筷。楊世福的後代人楊自亮說:“以前我進城跑親戚,進門換鞋覺得彆扭,不習慣。現在進我家也要換鞋子。如今,每當看到家裡乾乾淨淨,漂漂亮亮,心裡就很舒坦。”

楊堅說:“要讓上溪村‘最美’,除堅決禁止養狗,全面圈養雞鴨外,我還要當好河長,山青的同時,讓水也秀起來。我們村裡也建立了河長制,確定了7名小河長。”

上溪村是水車鎮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組組通了硬化公路,所有硬化公路旁都有太陽能路燈,家家用上了農村電網改造後的電。

對待傳統文化,上溪村有傳承,也有發展。今年春節舞龍,成了上溪農民的純娛樂活動,上溪村楊氏宗祠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訂出了“不準燃放鞭炮,不準擺東西接龍”的民約。正月初一至初三,舞龍隊敲鑼打鼓、舞起祥龍,挨家挨戶給村民拜年,沒有燃放鞭炮,在娛樂群眾的同時,保持了空氣清新,消除了火災隱患。

[責編:馬翔]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