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深圳灣畔萬鳥飛臨翩翩起舞 紅樹林中豹貓蹚水白日出遊

由 深圳特區報 發表于 娛樂2023-01-18
簡介其實,不僅僅是豹貓,歐亞水獺、黑臉琵鷺、綠眉鴨、花臉鴨等眾多珍稀野生動物都屢來深圳灣“做客”,“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場景成為近年來深圳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幕精彩縮影

虎斑地鶇屬於幾級保護動物

深圳灣畔萬鳥飛臨翩翩起舞 紅樹林中豹貓蹚水白日出遊

上千只紅嘴鷗飛翔。

深圳灣畔萬鳥飛臨翩翩起舞 紅樹林中豹貓蹚水白日出遊

藍翡翠。

深圳灣畔萬鳥飛臨翩翩起舞 紅樹林中豹貓蹚水白日出遊

豹貓在深圳灣淺灘蹚水。 周林虹 攝

“看,貓的身上有豹紋。”2022年10月13日下午,深圳市觀鳥協會會員周林虹在深圳灣公園火炬塔附近的一個觀景臺上,意外拍攝到一隻豹貓的側影,照片中豹貓小心翼翼地涉水前行,後面跟著幾隻紅腳鷸組團“探險”,直至消失在紅樹林中。該組照片經深圳晚報首次釋出報道後,迅速引爆網路,這也是野生豹貓在深圳灣公園首次“亮相”,不少網友對深圳的生態環境表達出讚美和羨慕之情。

其實深圳灣不光有豹貓光顧,這些年陸續有歐亞水獺、黑臉琵鷺、綠眉鴨、花臉鴨等眾多珍稀野生動物來“做客”。如今市民在深圳灣近距離看鳥觀魚成為常態,還可以隨時定格“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場景。近年來,深圳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溼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探索出一條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並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如今,人與城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已成為美麗深圳的生動寫照。

生態保護有成效

豹貓愛上深圳灣

“我那天正在聚精會神地拍鳥,忽然看到河口北側的紅樹林中冒出來一隻貓頭,體型比普通的貓大一些,而且身上有著明顯的豹紋圖案。”周林虹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依然掩不住激動之情,她說自己的手都有點兒抖了,沒想到在大白天能拍到野生豹貓。

當時,在深圳灣公園一處河口北側的紅樹林水域中,豹貓忽然出現,神態看起來很緊張,小心翼翼地一點點往前蹚,感覺是被前面什麼東西吸引了。“附近的水鳥開始稍微有些躁動,後來大膽地觀察它,整個過程持續了將近一分鐘,直到它的身影被河口南側的紅樹林完全遮擋住。”周林虹指著拍攝地點說。

豹貓也被稱作“錢貓”,體型和家貓相仿,因其身上的斑點很像銅錢而得名。它主要棲息于山地林區、郊野灌叢和林緣村寨附近,分佈的海拔高度可從低海拔海岸帶一直分佈到3000米的高山林區,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深圳全域均有分佈。

豹貓晨昏活動較多,是夜行性動物,常獨棲或成對出現,善游水,喜在水塘邊、溪溝邊、稻田邊等近水之處活動和覓食。它的食譜非常廣,小型哺乳類動物、鳥類、魚類和昆蟲都是它的食物。“豹貓白天被記錄的次數並不多,在人類眼皮底下的活動記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這次在深圳灣拍攝到的豹貓照片非常珍貴。”一位專家分析說,可能是大沙河經過改造後,真正發揮了“生態長廊”的作用。

“我們自2016年在紅樹林生態公園首次拍攝到豹貓後,如今夜間經常可捕捉到豹貓成團組隊出現的畫面,還有豹貓寶寶,此外還拍攝到歐亞水獺、小靈貓等珍稀的哺乳類動物,這說明深圳灣的水環境和生態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深圳紅樹林基金會的鄢默澍表示,豹貓有著很強的領地意識,喜歡在人類行走的路線穿躍爬行。這次的豹貓來自哪裡呢?有可能是深圳灣山海通廊全線貫通後,豹貓從塘朗山下來了;也可能是深圳灣生態長廊建設得越來越好,從東面的福田紅樹林溼地跑過來了。

在社交網站上曾有網友提問豹貓是否存在傷人的可能,深晚記者就這一點採訪了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表示:“豹貓生性機敏,聽到人聲會主動避開,不會攻擊人類。”

魚蝦嬉遊如詩畫 罕見候鳥常做客

深圳灣是東半球候鳥遷徙的重要棲息地和中途歇腳點,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地理位置的中點。每年候鳥季,數十萬只候鳥“移民”到這裡歇腳、過冬,共享這片水清景美的近海水域。10月20日,記者沿著深圳灣公園濱海休閒帶行走,在近岸灘塗上看到數不清的彈塗魚彈跳覓食,成群結隊的招潮蟹舞動著標誌性的大螯慢慢爬行,海面不時有魚兒躍出水面激起朵朵浪花,遠處幾隻野鴨子悠然自得地游水,一隻小白鷺駐足水中小憩,與近岸的紅樹林植物群落構成了如詩如畫的濱海溼地生態圖。

“哇!好多魚啊。”在深圳灣公園的觀鳥臺附近,忽然出現黑色“魚潮”,大量魚聚集在入水口,在遊客的驚呼聲中,近百米的水面頓時“沸騰”起來。這些魚兒體型肥碩,頭背部呈青黑色,密密麻麻地湧動聚集;其中有的魚兒不時躍出水面激起朵朵浪花,場面蔚為壯觀,讓這片海域也變成了灰黑色,不少人紛紛掏出手機爭相拍攝。“這些魚俗稱烏頭魚,在深圳灣比較常見。”深圳灣公園副園長、園林正高階工程師謝佐桂介紹,深圳灣屬於淡海水交匯處,野生魚兒種類繁多。烏頭魚也稱鯔魚、烏鯔,是鹹淡水雙棲魚類,喜歡進食藻類,廣泛分佈於我國沿海地區,一般在外海產卵繁殖。“深圳灣出現鯔魚群,是水質明顯改善的一個重要生態指標。”一位海洋專家表示。當潮水漸退,水位較低時,魚群越發密集,往往受到飛鳥驚擾後,一群魚的跳躍進而引發萬魚競躍的壯觀場面。

深圳灣的魚蝦種類多了,也吸引著候鳥的種群及數量不斷增多,側面佐證了深圳灣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據不完全統計,深圳灣棲息著190餘種鳥類,其中還包括卷羽鵜鶘、黑臉琵鷺、小青腳鷸、白肩雕、褐翅鴉鵑、黑嘴鷗等23種珍稀瀕危物種,這些大自然的精靈為這片海域平添了許多動感與生機,也是深圳的一項生態“貴重資產”。

深圳市觀鳥協會資料顯示,深圳灣是黑臉琵鷺最重要的棲息地之一,全球近10%黑臉琵鷺在深圳灣過冬。據《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2022》最新統計,黑臉琵鷺全球總數達6162只,較去年上升18%,增加了940只。深圳灣(包括香港及深圳)錄得369只,按年上升9。8%。

2021年12月18日清晨,深圳觀鳥協會會員彭彭率先拍到綠眉鴨的身影,這是深圳首次觀測到綠眉鴨。綠眉鴨主要在北美洲北部和西北部繁殖,冬季遷移北美洲和中美洲,在我國難得一睹“芳容”。越來越多的市民相信,隨著深圳灣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未來還有更多的罕見候鳥來這裡做客。

多年治水結碩果 水淨魚多萬鳥翔

2011年深圳灣公園開園,雖讓市民身在市中心就可觀海,可整片海域里布滿了捕蟹籠,人類的頻繁活動讓鳥兒和魚群遠遠避開。深圳市民漸漸開始關注深圳灣圍網箱的問題,媒體也不斷為深圳灣海域生態保護髮聲。在各界的關注下,2014年5月1日深圳灣海域開始設立禁漁區,全年全時段禁止一切捕撈和養殖行為。

2015年以前,許多深圳人都記得,深圳灣海域因為深圳河、大沙河等河水的汙染,魚群和海鳥都跑到海對面的香港米埔。2015年底,深圳舉全市之力打響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治水、治產、治城一體推進,完善地下管網和汙水處理系統,同時利用“河長制”等平臺和抓手,持續對深圳河、新洲河、大沙河、後海中心河等在深圳灣的入海河流進行科學治理,深圳灣的水質一年比一年好了。

水質好,魚蝦群就回來了,眾多海鳥追隨至此,觀鳥看海的遊客、拍客也來了,深圳灣逐漸成為一個著名的看海、觀鳥、拍鳥勝地。2020年,深圳灣華僑城溼地首次監測到虎斑地鶇的蹤跡。2021年冬天,上萬只鸕鷀浩浩蕩蕩地飛臨深圳灣,或空中飛舞、或水中覓食、或湖面嬉戲,場面蔚為壯觀。

可以說,深圳灣如今已成候鳥樂園的代名詞,一頭連線著城市,一頭連線著自然,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典範,也是濱海城市生態與人文的完美融合。這些年來,深圳始終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位置,努力探索出一條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並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了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的高水平保護,交出一份亮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答卷。

護灣愛鳥齊出力 生態保護成共識

人與自然的故事在深圳灣不斷上演,不少市民不僅看到豹貓出沒、魚翔淺底、萬鳥起飛等畫面,還曾近距離看到銀環蛇大戰,這是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成效剪影。生物多樣性關係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在深圳灣的灘塗上生長著超過450公頃的以秋茄、木欖、桐花樹、白骨壤等紅樹林,一面消減來自海上的風浪,一面滋養著豐富多樣的底棲生物,為遷徙候鳥提供食物。

“這些桐花樹都是紅樹林類植物,是透過人工圍堰種植而成,長勢不錯。”謝佐桂指著一大片紅樹林說,深圳灣生態保護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多個部門和單位,如立法禁漁、控制排汙、海漂垃圾清理、沿岸公園管理等,還有大量公益環保組織和志願者也參與“護灣愛鳥”行動,“據我所知為了保護深圳灣野生紅樹林,深圳在規劃中將濱海大道東段向北拐了個彎,為此不惜多花了不少錢。”

深圳灣海濱生態公園是介於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和濱海休閒帶之間的一個過渡型別公園,這些年秉持生態建園的理念,兼顧公園景觀,以密林和低干擾措施為鳥兒提供活動空間。“這裡你所看到海岸刨石區、燈光設計、車位預約等,都是從鳥兒的角度進行考慮,以生態環境為首要出發點。”謝佐桂說。

“不驚擾、不投餵鳥類和魚群,已是深圳人的共識。”深圳觀鳥愛好者馬先生表示,深圳灣的環境變好了,大家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也增強了。

快評

人與自然 和諧之美

近些天,在深圳灣公園水域首次白天記錄到野生豹貓的訊息,引起了不少市民的關注與刷屏,也引發網友對深圳生態環境的由衷讚美。其實,不僅僅是豹貓,歐亞水獺、黑臉琵鷺、綠眉鴨、花臉鴨等眾多珍稀野生動物都屢來深圳灣“做客”,“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場景成為近年來深圳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幕精彩縮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人與自然,是一種和諧之美。魚群競躍沸騰海面,成群鸕鷀優美起舞,一市民在湖邊釣魚、饞嘴的白鷺前來“討”魚吃,這些生活畫面為什麼讓人感到心情愉悅、舒適愜意?就在於它生動彰顯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和諧之美,是鮮活的、是靈動的、是流暢的、是豐饒的,是高品質的生態環境供給。新時代十年,深圳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率先在全國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空氣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千座公園之城”,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隨之而來,藍天白雲成為常態,朋友圈總是被晚霞“刷屏”,隨時可能會偶遇“意想不到”的神奇動物,星羅棋佈的公園成為深圳人的“心所歸處”……這也生動說明了,深圳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點一滴,都在轉化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邁上新徵程,深圳要推動綠色發展,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汙染防治,全面提高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市和模範城市。而透過生活中種種不期而遇的人與自然輝映的綠色場景,讓人更加深刻認識到,我們持續推動深圳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範,其實就是加速增進市民綠色福祉,不斷展現人與自然和諧之美的過程。

(深圳晚報記者 伊宵鴻/文 李晶川/圖)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