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吳亦凡的落幕,演繹出“社恐”另一面

由 西魏遺少 發表于 娛樂2023-01-05
簡介現在青年人結交物件龐雜,也許交往多,朋友自然多,不一定會是什麼壞事

退粉圈是什麼意思

世界盃賽事正酣,娛樂圈卻不斷搶走流量。

先是一張床墊搶走了大力神的眼球,接著吳亦凡強姦、聚眾淫亂案宣佈了結果,被告人吳亦凡以強姦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六個月,附加驅逐出境。

這幾年來,大家眼看著很多本來形象帥氣、表演優秀、很有發展潛力的娛樂藝人,由於自我管控不嚴,毀了前程,令人十分痛心和惋惜。

特別是吳亦凡,很多人曾認為其實典型“社恐”。一如網友評論:吳亦凡很

適合那種

酷,不說話的角色。據說吳亦凡一般不打說話,也很少與友人交往。

法國巴爾扎克的一句名言:“社交和音樂一樣,一個不協和音就能毀掉整個藝術,不在細節方面履行所有的條件,藝術根本不能成立。”

吳亦凡的落幕,演繹出“社恐”另一面

客觀講,由於藝人工作自主性強,接觸社會廣,活動範圍大,加之很多劇情需要,異性交流尺度相對較大,這個時候的自我管理顯得尤為現實和重要。

藝人作為社會中一個特殊群體,不能混淆“戲裡戲外”的區別,參演的影視劇中,你可能是“有錢的”、“有用的”、“有背景的”,現實中你就是一個演員,一個普通人。比如,吳亦凡的“社恐”,不僅迷惑了別人,也迷惑了自己。

既然是普通人,就要做到

一不觸法律“高壓線”

,珍惜自己的舞臺生命,不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最終落得個數罪並罰,執行有期徒刑十三年,附加驅逐出境,可謂得不償失。

二不越制度“警戒線”

,每個劇組都有規定,規章制度看似“緊箍咒”,實際上是真正的“保護傘”,跟規章制度過不去,就是和自己過不去。

三不碰道德“保底線”

,酒後迷姦、聚眾淫亂,這樣的詞語的確讓人看得“無法評價”,徹底顛覆了印象中純淨與庸俗的形象認知。

有句老話說得好:“交友貴乎謹始”。有了過多無用的朋友,對自己有害無益。如果選錯了物件,或者良莠不分,盲目地結交過多過濫的朋友,必然會帶來更加嚴重的後果。

吳亦凡的落幕,演繹出“社恐”另一面

吳亦凡案件的幾次關鍵點,都在於身邊有朋友一起參與,法律講“夥同他人組織”,到底誰是主導我們無意追究。值得反思的是青年人的交友,需要慎之又慎。

錢鍾書曾在《談交友》中寫道:“在我一知半解的幾國語言裡,沒有比中國古語所謂‘素交’更能表現出友誼的骨髓。一個‘素’字,把純潔真樸的交情的本體,形容盡致。”

正常的交往是“淡如水”的純淨,當水裡摻入了太多雜質就變得庸俗,不正當了。有的為了尋求精神刺激和慰藉,有的為江湖義氣四處獵奇,把規章法紀拋到一邊等等。

現在青年人結交物件龐雜,也許交往多,朋友自然多,不一定會是什麼壞事。但如果不區分物件,什麼人都去結交,必然會發生這樣那樣的問題。

吳亦凡的落幕,演繹出“社恐”另一面

比如說,有些人願意與有影響、有地位的所謂“能人”、“要人”攀連,有的隨意與各行各業的人聯絡交往,有的在網上亂交網友等等。

這種和底細不明,背景複雜人員的隨意交往,很容易發生問題。

特別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往往以神通廣大的能人和資產雄厚的富人這樣的面目出現,個別年輕人對他們趨之若鶩,唯恐攀附不上,不知不覺中成了對方的獵物,或者成了幫兇。

正如都美竹的自我反思,以及初始交往動機中表現出的功利思想,很值得引以為戒。那麼,現實中的這種“社恐”,還有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