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繼套現14.9億後擬再減持!Q3淨利潤下降兩成,北京君正業績承壓

由 楊劍勇 發表于 娛樂2023-01-02
簡介其微處理器晶片主要面向物聯網市場的各類智慧硬體產品,受季節性需求變化、市場宏觀需求變動等因素影響,消費類智慧硬體產品的市場需求同比下降

枸櫞酸西地那非片真的有用嗎

文/楊劍勇

10月31日晚間,北京君正釋出減持公告,其重要股東上海集岑再次減持。根據公告顯示,擬在2022年11月22日至2023年5月21日期間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本不超過963。14萬股,約6。5億元。

在此之前的2022年4月29日至10月28日期間,上海集岑累計減持了1606.55萬股,套現14.9億元。

繼套現14.9億後擬再減持!Q3淨利潤下降兩成,北京君正業績承壓

與此同時,三季度業績也低迷。2022年第三季度,北京君正營收14.15億元,同比下降2.92%;淨利潤為2.2億元,同比下降21.25%。因三季度營收與淨利潤雙雙下降,從而拖累1-9月的業績。

2022年前三季度營收42。19億元,同比增長11。23%;淨利潤為7。32億元,同比增長15。18%。要知道,上半年營收與淨利潤分別增長20%、43。9%。

上半年營收穩健,主要得益於汽車、工業對晶片需求強勁。北京君正主要產品線包括微處理器晶片、智慧影片晶片、儲存晶片、模擬與互聯晶片,面向汽車、工業與醫療、通訊和消費等幾大市場領域。上半年,來自儲存晶片營收高達21。31億元,同比增長32%,毛利率增長了10個百分點達36。9%。

汽車智慧化快速推進、高階製造資訊化升級等因素的拉動下,汽車、工業、醫療等行業市場則呈現了強勁的市場需求。由此,儲存晶片、模擬晶片主要面向行業市場實現了較好的同比增長。尤其是隨著汽車智慧化的不斷髮展和汽車終端市場需求旺盛的拉動,在該領域的銷售收入持續增長,從而帶動了淨利潤的同比增長。在上半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總收入中超過30%來自車規晶片。並指出,隨著汽車智慧化的不斷升級,預計汽車儲存晶片將保持較好的增長,公司車規晶片亦將隨著市場的不斷髮展而獲得成長。

繼套現14.9億後擬再減持!Q3淨利潤下降兩成,北京君正業績承壓

但從營收結構來看,微處理器晶片與智慧影片晶片需求低迷,呈現下降的態勢。

其微處理器晶片主要面向物聯網市場的各類智慧硬體產品,受季節性需求變化、市場宏觀需求變動等因素影響,消費類智慧硬體產品的市場需求同比下降。雖受消費類市場需求下降的影響,但SRAM、DRAM、Flash等儲存晶片產品均實現了同比增長。

不過,其DRAM晶片主要收入來源為DDR3,這是與三星、美光、海力士等國際大廠進行差異化競爭,因為這些大廠主要為高速大容量的 DDR4、DDR5 等產品。隨著這些大廠逐漸退出 DDR3,對北京君正而言是一個新增的市場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影片晶片三季度環比有20%多的增長。北京君正指出,往年三四季度通常會是消費市場的旺季,今年受整體經濟環境影響,消費市場還是沒有看到明顯的需求轉旺跡象,但至少從市場來說,看到沒有繼續下降,智慧影片產品的銷售額也在回升,後續市場會是怎樣的趨勢,還需要繼續觀望。

對於四季度的展望,北京君正面對特定物件調研時表示,三季度影片晶片的毛利率環比二季度有所下降,同時行業市場也有一定的波動,但行業市場變動不大。

相對來說智慧影片毛利率下降稍微多一些,主要還是整個市場競爭仍然比較激烈。四季度還要繼續觀望,目前看消費市場逐漸在企穩,但仍需要持續跟進市場趨勢;行業市場不排除四季度也會面臨一定的調整壓力,不過總體預計會比消費類市場要好。

需要指出的是,智慧物聯網市場中,各類智慧硬體市場對晶片效能需求的不斷提升。隨著智慧駕駛時代的來臨,汽車產業迎來了史上最大的技術變革,將會成為人們生活場景中最大智慧裝置。在智慧電動車方向,前有特斯拉的成功,後有理想、小鵬、蔚來等造車新勢力,智慧電動汽車受到市場青睞。伴隨汽車智慧化的不斷髮展,北京君正儲存晶片的單車價值量預計將不斷提升,有望推動儲存晶片在車規市場的持續增長。

最後,資訊科技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數以百億的智慧裝置以及邊緣智慧裝置部署在各個角落,從智慧汽車、智慧建築、智慧醫療到企業資產管理裝置再到工業裝置,驅動資訊科技進入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IoT Analytics給出的資料顯示,2021年預計全球聯網的IoT裝置數量將增長9%,達到123億個活躍終端,蜂窩物聯網裝置現已超過20億臺,預計到2025年,物聯網連線數超過270億個。

廣泛的連線,適用於各種智慧裝置的晶片需求劇增,能帶來百億美元的市場機遇。其中,北京君正作為面向各種智慧裝置提供晶片的廠商,在過去兩年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遺憾的是,今年增速開始放緩,且今年Q3呈現下降態勢。不過,物聯網賽道前景廣闊,有望繼續收穫汽車智慧化紅利。

楊劍勇,福布斯中國撰稿人,致力於深度解讀物聯網、雲服務和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