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灌溉工程的“歷史博物館”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娛樂2023-01-02
簡介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松古灌區千年來不同時期修建的引水、蓄水、補水等水利工程,構築了“堰塘井渠合理佈置、引蓄灌排有序組織”的“長藤結瓜式”灌溉網路,也造就了古堰、古塘、古井的傳承發展

灌溉的灌溉怎麼寫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松古灌區千年來不同時期修建的引水、蓄水、補水等水利工程,構築了“堰塘井渠合理佈置、引蓄灌排有序組織”的“長藤結瓜式”灌溉網路,也造就了古堰、古塘、古井的傳承發展。如何理解松古灌區“長藤結瓜式”灌溉網路特點?為什麼這套體系能稱為灌溉工程遺產的“歷史博物館”?松古灌區與麗水另一處灌溉遺產——通濟堰的區別和聯絡有哪些?記者採訪了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副教授王義加。

如何理解松古灌區“長藤結瓜式”灌溉網路特點?

王義加:松古灌區以松陰溪幹、支流為主要水源,以堰、塘、井等為調控單元(稱之為“瓜”),以圳、渠為傳送單元(稱之為“藤”)。堰、塘、井、圳、渠,這些數量巨大的灌溉工程節點,由干支毛渠互相串聯,有機組合,對灌區內水源有序調配,故稱為“長藤結瓜式”灌溉系統。

“長藤結瓜式”灌溉系統的特點是:雨季蓄水灌溉排澇,旱季山塘井泉補水,系統既充分利用了各種水源、發揮了“瓜”的調蓄作用,也提高了渠道單位引水流量的灌溉、供水能力。再配合輪灌製管理模式,形成了符合現代水利工程理論的多級灌溉系統。

為什麼這套體系能稱為灌溉工程遺產的“歷史博物館”?

王義加:松陽松古灌區並不侷限於古堰壩,灌區內古山塘、古渠和古井星羅棋佈,實現“堰塘井渠合理佈置、引蓄灌排有序組織”。

從攔水、引水、蓄水、補水到排水,灌溉功能逐步完備;從“七三法”選址、“民辦官助”到“借地建圳”,從“牛背調水”到“汴石分水”“定期輪灌”,治水實踐精彩紛呈;從組織機構設立、經費來源到水權的確立和處置,逐步形成一套制度化的管理方法。千年來松古灌區的工程形式、管理手段和生活方式,都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展,因而可稱得上是灌溉工程遺產的“歷史博物館”。

目前,麗水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兩項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地級市。松古灌區與當地另一處灌溉遺產——通濟堰的區別和聯絡有哪些?

王義加:2014年,麗水通濟堰成功入選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它是世界最早的拱形壩。工程構思獨特,擇壩址於寬河面,興建拱形攔水壩、石函水立交、竹枝幹支渠,集水利學、力學、結構學、美學於一體。松古灌區則是一項系統化的灌溉工程遺產。在遺產區內,堰、塘、井、圳、渠交錯,工程遺產型別豐富多樣。

以麗水通濟堰、松古灌區為代表的灌溉工程,讓麗水成為甌江流域最大產糧區。這些灌溉工程,經過千年持續建設,湧現了眾多首創性的工程構造、工藝技術和管理方法,在今天仍持續發揮著經濟、生態和文化效益。

(本報記者  江  南)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