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至夏即枯,枯可入藥

由 城南說歷史 發表于 娛樂2022-12-06
簡介郎中臨走前,還領秀才上山,指著一種長滿圓形葉子、開著紫色花兒的野草說:“這就是治好你母親瘰癧病的草藥,千萬記住,夏天一過,藥草枯死,便採不到

桑菊飲和夏桑菊顆粒是一樣嗎

關於夏枯草,第一次認識是在學校的鑑定室裡,入藥後的夏枯草,黑黑的,然後就像是放大的麥穗。

至夏即枯,枯可入藥

關於夏枯草的歷史傳說,我簡單為大家說一下:

傳說1,從前有位書生名茂松,為人厚道,自幼攻讀四書五經,然而卻屢試不第。茂松因此終日鬱悶,天長日久,積鬱成疾,頸部長出許多瘰癧(即淋巴結核),如蠶豆般大小,形似鏈珠,有的潰破流膿。久醫無效,病情越來越重。

這年夏天,茂盛父親不遠千里尋神農。一日,他來到一座山下,只見遍地綠草茵茵,似入仙境。他剛想歇息,不料昏倒在地。

茂松爹怎麼也沒有料到,這百草如茵的仙境,竟是神農的藥圃。此時,神農正在給藥草澆水施肥,見有人暈倒急忙趕來救治。茂松爹醒來,謝恩並訴說了自己的苦衷。神農聽罷,從草苑摘來藥草,說:“用此草上端球狀部分,煎湯服用。”又說:“此草名‘夏枯草’,夏天枯黃時採集入藥,有清熱散結之功效。”茂生按方服之,不久病癒。後來,父子二人廣種夏枯草,為民治病,深得人心。

至夏即枯,枯可入藥

傳說2,

傳說從前有個秀才,母親得了瘰癧病,脖子腫又流膿水。人們都說這病難治,秀才聽了心急如焚卻無能為力。

一天,鄉里來了個郎中,看過秀才的母親後說:“山上有種草藥,能治癒你母親的病。”郎中說完便上山去採集了一種紫色花穗兒的野草回來,讓秀才母煎湯內服。果然,喝了十多天後,病就慢慢的痊癒了。

至夏即枯,枯可入藥

秀才十分感激,挽留郎中在其家裡,盛情地款待。郎中白天上山採藥、賣藥,晚上就在其家裡和秀才聊天。這一來,讓秀才對醫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郎中臨走前,還領秀才上山,指著一種長滿圓形葉子、開著紫色花兒的野草說:“這就是治好你母親瘰癧病的草藥,千萬記住,夏天一過,藥草枯死,便採不到。若要備用,需及時採集。”秀才漫不經心地說:“記住了。”

至夏即枯,枯可入藥

事後縣官的母親也得了瘰癧病,為醫治母病心切,縣官四處張榜求醫。秀才看後自認胸有成竹而前去揭榜,隨後便上山採藥,可他尋遍了附近山坡野地,卻連一棵藥草也沒有找到。縣官隨認定秀才是個江湖騙子,便當眾鞭打他五十大板。

直到第二年春末夏初,郎中行醫到鄉間,秀才對他埋怨道:“你害得我捱了縣官五十大板,痛得好苦呀!”郎中瞭解緣由之後,搖頭嘆道:“去年臨走時,我曾告訴你,要記住!夏天一過,這草就會枯死,就採不到了。”說完,便領著秀才上山,可見漫山遍野盛開著紫色花兒的藥草。秀才這才恍然大悟,為了吸取教訓,他就把這草藥,命名為“夏枯草”,以此提醒自己,這種草藥只在春末夏初才能採得到。

關於中藥當中的夏枯草,它的應用部位為其果穗,作為清肝,護肝的“聖藥”,夏枯草生長的地方不是大家想的那麼少,要求高,夏枯草在山溝水溼地或河岸兩旁溼草叢、荒地、路旁,廣泛分佈於中國各地,以河南、安徽、江蘇、湖南等省為主要產地。

至夏即枯,枯可入藥

夏枯草專治目珠夜痛、頭目眩暈。常見的涼茶夏桑菊源自清代名方,三味藥均通肝經,是獨一無二的經典配方。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說一說名方“夏桑菊”。

夏桑菊源自清代著名溫病學家吳鞠通《溫病條辨》的經典名方“桑菊飲”。主要由夏枯草、桑葉和野菊花配伍而成。

夏枯草:歸肝膽經。稟純陽之氣,補目肝系之厥陰血脈,以陽治陰,療效如神!為清肝、護肝“聖藥”。專治目珠夜痛、頭目眩暈。

至夏即枯,枯可入藥

桑葉:善平肝風,葉芳香亦走肺絡而宣肺氣。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之功效。

至夏即枯,枯可入藥

野菊花:芳香味甘,能補金水二髒。可平肝明目、清熱解毒、行水祛淤、消瘡散結。

至夏即枯,枯可入藥

桑葉、野菊花均可清透肺絡之熱,與夏枯草合用,既可清肝熱,明目止眩暈;又可疏散風熱。三藥共奏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疏風散熱、解瘡毒之奇效。

夏桑菊有清肝明目,疏風散熱,除溼痺,解瘡毒的作用。用於風熱感冒,目赤頭痛,頭暈耳鳴,咽喉腫痛,疔瘡腫毒等症,並可作清涼飲料。

清涼、去火,防治感冒,可作為夏季常備感冒藥。夏桑菊顆粒是風熱感冒和溫病常用的中成藥。

方中夏枯草為君藥,性味苦、辛、寒,重在清肝火,散痰火鬱結,降血壓,熊果酸是其有效成分之一;桑葉、野菊花具疏散風熱、清肝明目、清熱解毒之療效,綠原酸是其有效成分之一,三味藥都有清肝解毒、消炎退熱、抗菌之功效,但又各有不同的藥用靶向,相輔相成,共奏“清熱祛邪、保津養陰”的功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