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德國人盧安克吃的是草,擠出的是乳汁,不被理解,2014年離開中國

由 德國紅娘羅記 發表于 娛樂2022-12-04
簡介老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盧安克,就是一個不為自己,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德國人,他在山區苦苦掙扎,支教,被中國老百姓親切譽為“洋雷鋒”、“當代白求恩”,他在中國偏遠山區支教十幾年沒拿過一分錢工資,就連生活費都是要由德國的老爸寄給他,這樣

吃的是草擠的是奶是誰說的

德國人盧安克吃的是草,擠出的是乳汁,不被理解,2014年離開中國

今年,最愛中國的德國人盧安克已經54歲了,2014年,他帶著中國妻子決絕離開已過了8年了,至今也沒有回來,人們想念他,但是也能夠理解,說他上半輩子獻給了中國,下半輩子他應該好好為自己活了。

老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盧安克,就是一個不為自己,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德國人,他在山區苦苦掙扎,支教,被中國老百姓親切譽為“洋雷鋒”、“當代白求恩”,他在中國偏遠山區支教十幾年沒拿過一分錢工資,就連生活費都是要由德國的老爸寄給他,這樣無怨無悔地為了中國貧困山區的孩子, 卻不被理解,他甚至想把雙胞胎的兄弟也帶過來和他一起幹。有人不能理解,不拿工資,光吃米飯不吃菜,懷疑他是間諜,排擠他,罰他的款,他依然無怨無悔。不給簽證,他回到德國,有千方百計的返回中國,總是去而復來,週而復始,反反覆覆,如此的搞了幾次,疲於奔命。終於,事不過三,在2014年,他累了,妥協了,畢竟已經年過半百,於是,他攜帶著中國妻子決絕地離開了中國,再也沒有回來了。很多廣西山區的老百姓年年都要提起他,懷念他。

盧安克出生於1968年,今年已經54歲了,他生於德國漢堡,上有個雙胞胎哥哥,下有個弟弟和妹妹,由於出生在一個沒有太多壓力的中產家庭,他從小的生活環境沒有緊迫感,衣食無憂,安逸舒適。在上大學前,還當過帆船廠的工人和教練,但他不想碌碌無為,滿足當下和和美美的小日子,於是努力爭取進入了漢堡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專業,校長了解到他曾參加帆船比賽獲過獎,是個有特殊才能的孩子,沒考試就破格錄取了。1990年,盧安克以交換生的身份在中國東南大學建築系學習一年,他了解到很多中國文化,並且和中國學生相處極其融洽,他對中國甚是喜歡,選擇留在中國生活。

在中國,他專門往貧困山區鑽,有人問他在學生家吃飯不吃肉,難道你不喜歡物質嗎?他回答不是不喜歡,只是喜歡自由。因為長期不吃肉,營養不良,又瘦又高又有點駝背,其間還得過一場大病,他的穿著也是不修邊幅,邋里邋遢的,一年到頭就那麼兩件衣服,掛在身上恍恍蕩蕩的,像極了一個流浪漢。在他居住的宿舍裡面,只有一張床,一個小板凳而已,顯得空空蕩蕩。他不抽菸,不喝酒,不拿分文工資,也不談戀愛,只吃素食,靠翻譯書和父母的資助生活,每個月僅僅消費100塊錢,而他帶給廣西偏遠小山村的孩子們的卻是無限的快樂和充沛的知識滋養。

在幼兒園階段,我們要成績;在小學階段,我們要成績;在初中階段,我們更是要成績,而盧安克推行的是素質教育,與中國的教育格格不入。他在中國支教十幾年,分文不取,被懷疑動機不純,幾次被遣送回德國。他在殘疾人中學教書的時候,因為教的學生成績不佳,被學生家長聯名趕出了學校。

盧安克對於山區教育的態度是真的源自於他的熱愛,或許他就是坦言教育不公平,有錢的孩子和沒錢的孩子上的是不一樣的學校。他希望驅散貧窮,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夠活得平等和一樣。

作為一個德國人,做過帆船廠的工人、帆船教練,當過兵,後進漢堡美術學院讀工業設計。1990年夏天為期3個月的中國之旅,改變了這位德國青年的人生。在廣西的大山裡輾轉多處山村,進行義務支教。1990年,盧安克以交換生的身份在中國東南大學建築系學習一年,他了解到很多中國文化,並且和中國學生相處極其融洽,他對中國甚是熱受。第一站,他來到廣西朔陽北溝村。他被大山裡的風光和民風徹底吸引,當即決定久居長住下來。從此,北溝村的田間地頭就有了一個外國人忙忙碌碌的身影。據悉,誰家缺勞力,盧安克熱情搭把手,任勞任怨,無怨無悔;誰家需要翻土播種,他把老牛套上犁頭就賣力地幹開了,任憑似火的驕陽炙烤;誰家需要插秧澆水,他毫不猶豫地脫掉鞋子,光著腳板就下到冷水裡,彎腰埋頭操作起來,直到累趴下;誰家需要下山挑水,他更是爭著搶著挑起晃晃悠悠的扁擔,沒多大功夫一大水缸就被挑得水滿四溢。除了不遺餘力地貢獻體力外,他還絞盡腦汁幫村民設計新型打穀機,使其省時省力。

然而,儘管如此貼近民意,支教路上的坎坷也是一言難盡的。所謂思易行難。經過多番考量,盧安克獨自一人前往隘洞鎮一個村安營紮寨,每月10元租了間破舊的房子,簡單擺了些廢舊的桌椅板凳,一租就是三年。然而,等到他招來一群14至18歲的青少年入學時,才知道地處少數民族聚集區的這些孩子只會說壯語,盧安克不得不從普通話開始教起,逐字逐句地教,反反覆覆,不厭其煩。等到孩子們會說簡單的普通話後,盧安克再引導他們動手畫畫。然而,這些孩子年齡偏大,已過了最佳年齡,創造力不盡如人意,最終宣告失敗。他只能長吁短嘆,恨鐵不成剛長。但他的支教夢想依然沒有破滅,不久,他捲起鋪蓋到一所殘疾人學校去教德文。然而,剛從逆境中站起來,卻又要經歷一次打擊。他沒有辦就業證被罰款3000元,群眾也紛紛指責:“盧安克從德國跑到中國來教課,分文不取,不是傻子就是奸細。”

緣此,在一片質疑聲中,1997年9月,盧安克被迫回到德國。七年間,他內心總有個聲音在呼喚:“到中國來。”

兩個月後,盧安克一不做二不休再次辭掉工作,又來到了心心念唸的中國。

翻開他的個人履歷,盧安克留下了一連串閃光的足跡。

2012年10月28日央視播出的《看見》欄目,盧安克由於家人的反對不得不離開中國回到越南等待。可他的心依舊留在了中國,他常說,中國的山區缺乏教育,孩子上不了學,非常可憐。當時國內有一股反對外國人當傳教士的思潮,說盧安克這些人在中國待著,是因為他們的輸出意識形態有問題,他們教出的孩子是有問題的,這些人教出的小孩基本全出國了。盧安克最大的問題不是因為他沒有從業資質,而是他教出的小孩不夠愛國。他教出來的小孩子非常自我,眼高手低,盧安克去中國搞教育,他執教的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廣闊很精彩,他們跟你聊的不只是教育的問題,他們跟你聊的是西方的社會,奇方的意識形態,包刮西方的社會是怎麼運轉的,西方的社會跟你們的社會有什麼不一樣等等等等。這讓有些人不放心了,把他給勸走了。幾次離開原因主要還是因為一些政府方面的壓力。媒體的關注報道必然會引起外界的關注,外界的關注就不可避免去發現當地的一些問題,這是政府不想看到的。

盧安克,德國漢堡人,畢業於漢堡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1990年夏天為期3個月的中國之旅,改變他的人生——從1997年至今,他在中國廣西的大山裡已經待了18年,輾轉多處山村,過著簡陋的生活。他在華支教十年,是感動中國2006候選人。曾因央視巜看見》美名似1990年,盧安克以交換生的身份在中國東南大學建築系學習一年,他了解到很多中國文化,並且和中國學生相處極其融洽,他對中國甚是喜歡。2010。11。 他回德國老家。2010。11。-12。不能延期志願者身份,回到德國老家陪伴父母兩個多月。2011。1-8。春節前又回到板烈學生的身邊,但除了整理《是什麼帶來力量》和編歌曲之外什麼都沒有做。

2011。9。- 成為民間公益組織“長沙夢創公益文化發展中心”的員工,負責研究留守兒童與鄉村支教志願者的關係。以求得合法的身份繼續教育孩子。

2011。11。- 2012。6。 跟板烈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創作《心鏡》。

2012。7。- 8。 幫長沙夢創公益文化發展中心在湘西的農村開展支教老師的培訓。

2012。9。 生活狀況不穩定,最後不得不離開去越南等待。

山中不知歲月長,十個春秋倏忽而過,盧安克也從翩翩少年邁入不惑之年,原本的博士論文,寫著寫著,就變成了長達1700多頁的大部頭著作,《載瓦語語法和詞典》。從此,這門語言在世界學術史上正式有了一席之地,盧安克也因此被萊頓大學授予最高榮譽博士學位!

有人認為,外國人再好,孩子也不能交到他們手上,因為你不知道他給孩子們灌輸什麼,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教育是千年大計,百年大計,一個外國人沒資格來教育我們中國的孩子。可能為了避嫌吧,盧克安再也沒來過中國。

德國人盧安克吃的是草,擠出的是乳汁,不被理解,2014年離開中國

德國人盧安克吃的是草,擠出的是乳汁,不被理解,2014年離開中國

德國人盧安克吃的是草,擠出的是乳汁,不被理解,2014年離開中國

德國人盧安克吃的是草,擠出的是乳汁,不被理解,2014年離開中國

德國人盧安克吃的是草,擠出的是乳汁,不被理解,2014年離開中國

德國人盧安克吃的是草,擠出的是乳汁,不被理解,2014年離開中國

德國人盧安克吃的是草,擠出的是乳汁,不被理解,2014年離開中國

德國人盧安克吃的是草,擠出的是乳汁,不被理解,2014年離開中國

德國人盧安克吃的是草,擠出的是乳汁,不被理解,2014年離開中國

德國人盧安克吃的是草,擠出的是乳汁,不被理解,2014年離開中國

德國人盧安克吃的是草,擠出的是乳汁,不被理解,2014年離開中國

德國人盧安克吃的是草,擠出的是乳汁,不被理解,2014年離開中國

德國人盧安克吃的是草,擠出的是乳汁,不被理解,2014年離開中國

德國人盧安克吃的是草,擠出的是乳汁,不被理解,2014年離開中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