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洛陽:讓文物“活化”,讓歷史“說話”

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娛樂2022-12-04
簡介為讓文物“活”起來,近年來洛陽市各博物館、龍門石窟等文博機構透過AR及VR等數字化手段,讓散發著遠古氣息的文物走近大眾,與遊客近距離“互動”

智駱駝平板怎麼樣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主題是“文物保護:時代共進 人民共享”。為讓文物“活”起來,近年來洛陽市各博物館、龍門石窟等文博機構透過AR及VR等數字化手段,讓散發著遠古氣息的文物走近大眾,與遊客近距離“互動”。

 科技助力文物“飛入尋常百姓家”

想對白玉杯說:“如果穿越到曹魏時代,要用這精美雅緻的杯子品嚐千年佳釀。”想對獸面紋銅方鼎說:“聽聞你的主人是王者之尊。”……日前,在洛陽博物館內,遊客一邊遊覽,一邊開啟與文物的“千年對話”。

“遊在博物館,線上能互動,感覺冰冷的文物一下子‘活’了起來。”家住澗西區的遊客黃南由衷感嘆,與其他遊客隔空交流,實現了在虛擬世界中“到此一遊”的心願。

使用洛陽博物館與支付寶聯合推出的小程式,人們可以看到白玉杯、黑釉馬、金銀平脫花鳥銅鏡、鎏金銅羽人、母鼓方罍、三彩駱駝、石辟邪、獸面紋銅方鼎、彩繪陶馬與馴馬俑等10件珍品的詳細介紹及網友彈幕互動。

“這些‘黑科技’讓博物館裡冰冷的文物更有趣味性和互動性,吸引更多年輕人走進博物館。”市文物局局長餘傑表示,除此之外,博物館還推出了劇本殺等,打破傳統運營模式,滿足社會大眾多層次、多方位的需求。

 數字化手段讓文物獲新生

當下,為加強智慧化建設,各文博機構積極推進數字化建設,增強展覽的互動性和觀眾體驗感,以更加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形式,講好洛陽“文物故事”。

今年年初,火遍全網的“無上龍門”沉浸式體驗館一直雄踞河南各熱搜榜前列,遊客沿著歷史長河走進大禹、戰國、北魏、隋唐時期,最後回到龍門石窟景區,以震撼人心的視覺盛宴、穿越千年的光影畫卷釋放龍門石窟文化的力量。

讓文物“活”起來,要先讓文物“留”下來。龍門石窟透過數字化技術讓文物獲得新生,煥發新的風采。

在文物修復方面,龍門石窟以歷史老照片為依據,融合三維數字化技術、顏色檢測分析技術、傳統雕塑藝術等,對觀世音像龕造型進行虛擬修復及色彩的虛擬復原。

在展示方面,龍門石窟運用AR及3D列印技術,實現了現場及場館、線上及線下全方位的展示。在窟區現場及場館,遊客手持平板電腦或手機對準觀世音像龕或像龕現狀的3D列印像,可呈現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風貌,透過App還可以瞭解到更多觀世音造像背後的故事。

這只是洛陽市文物“活化”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數字化已成為文物“活化”的另一生動實踐。洛陽市許多文博機構透過網站、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多種渠道,來展示和傳播傳統文化。比如,洛陽博物館建設的河洛之光數字館、牡丹博物館打造的牡丹詩文互動體驗空間等,都是把文物數字化,轉化成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和觀賞性的數字產品推出,免費讓大家共享。

智慧化探索加強遊客與文物互動

洛陽是文物大市,坐擁世界文化遺產3項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46處、其他不可移動文物9000處,已建成各類博物館102家,國有博物館館藏文物超過60萬件(套),非國有博物館在冊藏品51914件(套)。如何讓文物可感、可知,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把文物保護好,不是鎖在庫房裡面嚴看死守,而是要讓它們重回人們生活中,‘活’起來。”洛陽博物館館長李文初認為,要讓孩子在年幼時期就以博物館為家,“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喜愛,根植於少年時期,從而形成牢固的文化記憶”。要透過各種研學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博物館對現實生活的意義,從而反過來促使更多人走近文物,形成良性迴圈。

對文物最好的保護是成為日常所需。餘傑表示,要讓更多的文物走出庫房、走上展線,大力推進文物資源的數字化,運用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建設智慧博物館,加強遊客與文物互動,使古老文物在當代煥發新的活力。

【來源:洛陽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