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鶻鷹”飛機常務副總設計師 王嚮明當選工程院院士

由 東北新聞網 發表于 娛樂2022-11-30
簡介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專案總設計師、“鶻鷹”飛機常務副總設計師、飛行器新概念結構航空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嚮明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鶻鷹怎麼讀音飛機

“鶻鷹”飛機常務副總設計師 王嚮明當選工程院院士

王嚮明。

“鶻鷹”飛機常務副總設計師 王嚮明當選工程院院士

王嚮明(右一)在工作現場。本組圖片均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供圖

11月18日,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正式揭曉,共有149人當選。其中,中國科學院增選院士65人,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84人(不含外籍院士)。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專案總設計師、“鶻鷹”飛機常務副總設計師、飛行器新概念結構航空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嚮明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至此,他成為瀋陽所培養的第7位院士。

從事飛機結構設計30多年

在飛機結構方面創新成果豐碩

1962年12月出生的王嚮明,1986年7月大學畢業後分配到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工作,現任瀋陽所專案總設計師、“鶻鷹”飛機常務副總設計師、飛行器新概念結構航空重點實驗室主任。是航空工業集團增材製造首席專家、創新結構國防原“973”技術首席、遼寧省增材製作共性技術創新中心主任。

“飛機結構設計是一項創造性工作,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是王嚮明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從事飛機結構設計已經30多年,主持和參與了多個型號戰機結構的設計工作。

王嚮明是飛機機體平臺結構設計領軍人物,長期從事結構創新設計與製造一體化研究。先後承擔原總裝、裝發部、軍科委、科技部、工信部、科工局主管的有關飛機結構設計與製造研究專案20餘項,在飛機新概念結構設計、增材製造應用技術、新機快速試製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

35年一路前行,他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項。授權發明專利32件、發表期刊論文53篇、出版專著5本。榮獲航空航天月桂獎,航空工業航空報國金獎,遼寧省先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

厚積薄發

只為“鶻鷹”一飛沖天

據介紹,航空工業集團審時度勢,決策研發第四代中型戰機——“鶻鷹”。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總設計師孫聰慧眼識人、甘當伯樂,將該型號常務副總設計師的重擔壓在王嚮明肩上。

任務重大、使命光榮。王嚮明絲毫不敢懈怠,雙管齊下,一手帶領團隊全力以赴開展設計工作,一手研究如何“好、快、廉”把飛機造出來。

他深入系統地研究了有關新機研製的特點,規劃出獨具特色的新機快速試製模式與技術體系,並得到總設計師和專案總指揮的鼎力支援。

王嚮明提出了“協同設計/製造前移”的快速試製模式,貫穿全流程。即多專業協同建模以統一資料來源;集中引數最佳化以提高計算精度;聯合產品定義以提高設計效率;製造技術前移,邊設計、邊製造,來縮短研製週期。

同時,王嚮明基於多年預研成果積累,透過最佳化組合/剪裁、補充完善,建立設計/製造一體化的快速試製技術體系。包括創新結構支撐、三維/最佳化設計、無模/敏捷製造、通用/柔性裝配、隱身表面高精度控制等技術。

為了化解潛在風險,王嚮明一邊積極組織進行模擬驗證,另一邊全力推進飛機快速試製。所採取的邊設計、邊製造的並行協同模式使得某時段內的工作量倍增,超負荷的工作壓力幾乎將王嚮明的身體壓垮,最緊張的時候,他曾經在早八點到凌晨兩點之間,先後8次往返設計所和工廠!因長時間在試製現場,王嚮明甚至被工藝員戲稱為快速試製中心的“更夫”。

艱苦的付出終於獲得了豐碩回報,換來“鶻鷹”成功首飛!當飛機平穩著陸的那一瞬間,王嚮明和他的團隊成員激動相擁,眼裡噙滿淚水,內心深處迸發出一個聲音——“義鶻沖天伴夢飛!”

“鶻鷹”快速試製創造並保持了多項紀錄:全機重量控制精度提高一個數量級;危險部位減少一半;結構件/工裝減少一半,設計製造縮短1/4。航空工業集團評價:該快速試製模式取得一系列技術創新的突破。為後續型號裝備立項研製夯實了基礎,並憑藉“新型戰機新概念結構與快速試製技術”專案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遼瀋晚報記者 朱柏玲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