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五「蓋gài」的常見用法和意義

由 幫你學語文的張老師 發表于 娛樂2022-10-13
簡介“蓋”通“盍(hé)”時,作副詞,可譯為“何”或“何不”

絕對是什麼詞性的詞

提要:

“蓋”作副詞,句首譯為“大概是”“原來是”;句中譯為“大概”“大約”“恐怕”。

“蓋”通“盍(hé)”時,作副詞,可譯為“何”或“何不”。

“蓋”作連詞,表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大概因為”“原本是”等;表假設,可譯為“如果,要是”。

“蓋”作語氣詞,用在句首,表議論開始,無實義;其後如果是代詞或名詞,譯為“大概”不忘記。

“蓋”作名詞,可講為“車蓋、車篷,傘(傘蓋)”等。

“蓋”作動詞,可講為“遮蓋,掩蓋;勝過,超過,壓倒”等。

(一)副詞

1·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面或判斷句中,表示推測,可譯為“大概,大概是,原來是”。例如:

(1)乃悟前狼假寐(mèi),

以誘敵。(蒲松林《狼》)——(屠戶)這才明白前面那隻狼假裝睡覺,

原來是

用來誘惑敵人的。

(2)水中藻、荇(xìng)交橫,

竹柏影也。(蘇軾《記承天寺夜遊》)——水中藻、荇交錯縱橫,

大概是

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也”表示判斷)

(3)

簡(挑選)桃核修狹者為之。(魏學洢《刻舟記》)——

原來是

挑選長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2·用在句中,表示推測、推斷,可譯為“大概”“大約”“恐怕”。

例如:

(1)善(好)始者實繁,克(能夠)終者

寡。(魏徵《諫太宗十思疏》)——開頭做得好的確實很多,能夠保持到底的

大概

很少。

(二)連詞

1·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或理由,可譯為“因為”“是因為”“大概(因為)”“原本是”等。

例如:

(1)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

追先帝之殊遇 。(諸葛亮《出師表》)——忠誠有志的將士在疆場捨身忘死,這

是因為

他們追念先帝的特殊禮遇。

(2)今言(說)“華(huā)”如“華(huá)實”之“華(huá)”者,蓋音謬(錯誤)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如今把“花山”的“花”唸作“華實”的“華”,

大概

是由於讀音錯誤。(“······者,······也”表示判斷)

(3)“蓋失強援,不能獨完(保全)。(蘇洵《六國論》)——

因為(由於)

失去強大的援助,不能獨自保全。

(4)屈平之(用於主謂之間)作《離騷》,

自怨聲也。(司馬遷《屈原列傳》)——屈原創作《離騷》,

原本是

從怨憤引起的。

(5)

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因為

處在深重憂患之中,一定竭盡誠意來對待下屬。

2·表示假設語氣,可譯為“如果,要是”。

例如:

(1)

將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zēng)不能(不夠,不到)以一瞬(一眨眼,轉眼)。(《赤壁賦》)——

如果

從他們變化的一面來看,那麼天地間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變了。(之,指上文的水與月亮。曾,副詞,還,簡直,甚至。)

3

·

蓋,通“盍(hé)”:①副詞,何:怎麼,為什麼;②副詞,表反詰,何不:怎麼不。

例如:

①嘻,善哉!技

至此乎?(《莊子·庖丁解牛》)——哇,好極了!(你的)技術

怎麼

能達到這種程度呢?

②子

言子之志於公乎?(《禮記·檀弓上》)——你

怎麼不

向父親申訴自己的冤屈呢?

(三)語氣助詞

1·用在句子或全段開頭,表示議論的開始,無實義。

例如:

(1)嘗貽(yí,贈)餘核舟一,

大蘇泛(泛舟)赤壁雲(句末語氣詞)。(魏學洢《刻舟記》)——(王叔遠)曾經贈我一枚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軾遊赤壁(的情景)。表推測的句首語氣詞

(2)

餘之勤且(與,和)艱若此。(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我(求學時)的勤奮和艱苦就是像這個樣子。

(3)

學所以為道,文所以為理耳。(韓愈《送秀才彤序》)——學習是為了求道,作文是用來明理。

(4)

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鐘山記》)——嘆息酈道元記得太簡略,而笑李渤的淺陋。

(5)五人者,

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憤而死焉者也。(張溥《五人墓碑記》)——這五個人,是在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時候,激於義憤而死於這件事的。(“······者,······也”表示判斷)

(6)白樂天遊大林寺詩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理也。(沈括《夢溪筆談·採草藥》)——白居易遊大林寺作詩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是)普遍規律。(“·······也”表示判斷)

發語詞,用在句首,有“大概”的意思,其後往往是代詞或名詞。

例如:

(1)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大概

我們所到的地方,比起喜歡遊覽的人(所去的地方)還不到十分之一。(不能:不及,不到)

(2)蓋

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大概

洞內更深的地方,那到的人就更少了。(加少:更少)

(3)蓋儒者所爭論,尤在於名實。(《答司馬諫議書》)——

大概

讀書人所爭論的問題,特別在於名和實(是否相符)。

附:【蓋gài】作名詞,動詞的例句

1·名詞:車蓋,車篷,傘(傘蓋)。

例如:

(1)日初出大如車

,及日中則如盤盂。(《列子·兩小兒辯日》)——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

車蓋

,到中午就像盤盂。

(2)庭有枇杷樹······,今已亭亭如

矣。(歸有光《項脊軒志》)——庭院裡有一根枇杷樹······,現在已經高高挺立,樹葉茂密得像個

傘蓋

了。

(3)平原君使者冠(guān)蓋相屬(zhǔ,連續)於魏。(司馬遷《信陵君竊符救趙》)——平原君派來的使者絡繹不絕地來到魏國。(冠蓋: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車蓋,借指官員。相屬:指使者來得很頻繁,前後相望)

(4)五羖(gǔ)大夫之相秦也,勞不坐乘,暑不張

。(《史記·商君列傳》)——五羖大夫(指百里奚)做秦相時,勞累了不坐車,暑天不打

2·動詞:遮蓋,掩蓋

。例如:

(1)枝枝相覆

,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一條條樹枝互相

覆蓋

,一片片樹葉相互連結。(交通,互相通連)

(2)天似穹廬,籠

四野。(北朝民歌《敕勒川》)——天空像圓頂帳篷,籠罩四周的原野。(籠罩含有“遮蓋”之意)

(3)爾尚

前人之愆(qiān,罪過)。(《尚書·蔡仲之命 》)——你當

掩蓋

前人的罪過。

3·動詞:勝過,超過,壓倒。

例如:

(1)力拔兮氣

世(《垓下之戰》)——力大拔起大山啊氣魄

蓋過

世人。

(2)況劉豫州王室之胄(zhòu,帝王的後裔),英才

世,眾士仰慕。(司馬光《赤壁之戰》)——何況劉豫州是漢朝王室的後代,卓越的才能

壓到

世人,眾人思慕敬仰他。

(3)威

海內,公章(同“彰”)萬里之外。(《戰國策·秦策三》)——威風

超過

諸侯,功績彰顯萬里之外。

五「蓋gài」的常見用法和意義

五「蓋gài」的常見用法和意義

五「蓋gài」的常見用法和意義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