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奇葩蜥蜴迷惑行為大賞:頭上冒泡,遇敵蛻鱗……

由 北京科協 發表于 娛樂2022-09-17
簡介雄性姆萬紮平頭飛龍蜥趴在陡峭的岩石上(Stig Nygaard 攝)03LIZARD自虐的“逃跑者”——鱗虎說到逃跑,蜥蜴家族可謂是“人才濟濟”,有的一溜煙兒小跑,有的自斷尾巴

蜥蜴的頭如何描寫

在爬行動物大家族裡,比起一張大嘴吃八方的鱷魚,揹著龜殼或皮革的龜類,還有另外令人起雞皮疙瘩的蛇,蜥蜴的存在感相對弱一些,可你知道嗎,蜥蜴家族的“奇葩”也多著呢!

每年的8月14日是國際蜥蜴日,今天就讓我們一一領教奇葩蜥蜴的迷惑行為……

奇葩蜥蜴迷惑行為大賞:頭上冒泡,遇敵蛻鱗……

0

1

LIZARD

聰明的“潛水員”——水生安樂蜥

水生安樂蜥(water anole)是一類原產於哥斯大黎加西海岸的蜥蜴。之所以被稱為“聰明的潛水員”,是因為它掌握了一種“水肺潛水”(scuba diving)的技能。

2021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碩士、加拿大女王大學博士Christopher Boccia對水生安樂蜥進行了深入研究。

他將6種不同的水生安樂蜥放入裝滿水的水箱中,發現這些水生安樂蜥會先大大地呼一口氣,給自己的鼻子上撥出一個膨脹的氣泡。當水生安樂蜥需要吸氧的時候,再從這個氣泡中吸取氧氣,氣泡也因為氧氣的減少而相應地往鼻子裡縮。

奇葩蜥蜴迷惑行為大賞:頭上冒泡,遇敵蛻鱗……

一隻水生安樂蜥頭部特寫鏡頭,它的鼻子上有個供呼吸的氣泡(Lindsey Swierk 攝)

研究人員還用氧氣感測器測量了氣泡裡的氧氣飽和度,結果發現,水生安樂蜥在水下待的時間越長,氣泡裡的含氧量就越低,這表明水生安樂蜥確實在消耗氣泡裡的氧氣。把自己撥出氧氣存在氣泡裡,用的時候再從氣泡裡吸取,這就是“水肺潛水”技能,實質上是一種“再呼吸”行為。

氣泡對水生安樂蜥的作用,就好比潛水員揹著的“水肺罐”。依靠“水肺潛水”技能,水生安樂蜥能在水下停留長達十幾分鍾之久!

此外,Christopher Boccia博士還認為,這個氣泡或能充當“物理鰓”用,幫助水生安樂蜥從水中收集更多的氧氣,而氣泡中積累的二氧化碳,還能透過“擴散”從氣泡的表面逸入水中呢,從而形成呼吸的迴圈過程。

奇葩蜥蜴迷惑行為大賞:頭上冒泡,遇敵蛻鱗……

一隻潛入水中的水生安樂蜥(Lindsey Swierk 攝)

練就如此技能,水生安樂蜥也實屬被逼無奈。一方面,水生安樂蜥被很多捕食者盯著,而它逃跑的速度不佳,很容易被追上,所以它們長期在水下潛著,以避免捕食者發現。

另一方面,水生安樂蜥愛吃的幾種昆蟲主要生活在水下,所以要經常進行“水下作業”。生活的壓力,成就了這位最聰明的“潛水員”!

奇葩蜥蜴迷惑行為大賞:頭上冒泡,遇敵蛻鱗……

水生安樂蜥在水下呼吸時的場景

0

2

LIZARD

酷炫的“蜘蛛俠”——姆萬紮平頭飛龍蜥

你相信有的蜥蜴和漫威英雄蜘蛛俠“撞衫”了嗎?生活在非洲坦尚尼亞、盧安達和肯亞等地的姆萬紮平頭飛龍蜥(Mwanza flat-headed rock agama),又被譽為“蜘蛛俠蜥蜴”,這是因為雄性姆萬紮平頭飛龍蜥的頭部、頸部和肩部呈鮮紅色或紫色,身體則是深藍色的,和酷炫的蜘蛛俠簡直不能再像!

奇葩蜥蜴迷惑行為大賞:頭上冒泡,遇敵蛻鱗……

左圖為坦尚尼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裡的一隻雄性姆萬紮平頭飛龍蜥(Christian Mehlführer 攝),右圖為《Web of Spider-Man》#129。1(2012年10月)中的蜘蛛俠,由麥克·麥克科和莫里·霍洛威爾繪製。

奇葩蜥蜴迷惑行為大賞:頭上冒泡,遇敵蛻鱗……

連姿勢都高仿蜘蛛俠的雄性姆萬紮平頭飛龍蜥(哈蒙JP 攝)

姆萬紮平頭飛龍蜥的兩性差別很大,與雄性的酷炫相比,雌性姆萬紮平頭飛龍蜥顯得黯然失色,她們大多數呈是不起眼兒的棕色,很難與其他物種的雌性蜥蜴辨別開來。不過平淡有平淡的好處,雌性姆萬紮平頭飛龍蜥的體色不那麼引敵注目。

白天,不管是雄性還是雌性,都會經常在炎熱的天氣裡趴在岩石或山丘上曬太陽。但到了晚上(或是受到驚嚇的時候),雄性姆萬紮平頭飛龍蜥會將酷炫的“蜘蛛俠”外衣變成褐色,這樣可能出於保護自己的目的,敵人就不那麼容易發現它了。

奇葩蜥蜴迷惑行為大賞:頭上冒泡,遇敵蛻鱗……

坦尚尼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裡的一隻雌性姆萬紮平頭飛龍蜥(D。Gordon E。 Robertson 攝)

另外,雄性姆萬紮平頭飛龍蜥與蜘蛛俠相似的地方可不止身上那件“外套”。蜘蛛俠會飛簷走壁,而如果遇到緊急情況的話,雄性姆萬紮平頭飛龍蜥除了會用兩條後腿奔跑,還能爬上垂直的牆壁。姆萬紮平頭飛龍蜥靈巧的身法並不能逃脫人類的“魔爪”。

在肯亞,它們的自然棲息地已被人類入侵漸漸侵蝕,但與其他動物不同的地方在於,姆萬紮平頭飛龍蜥居然開始試著與人類共同生活,比如將當地居民的茅草屋當成自己的家。

奇葩蜥蜴迷惑行為大賞:頭上冒泡,遇敵蛻鱗……

雄性姆萬紮平頭飛龍蜥趴在陡峭的岩石上(Stig Nygaard 攝)

0

3

LIZARD

自虐的“逃跑者”——鱗虎

說到逃跑,蜥蜴家族可謂是“人才濟濟”,有的一溜煙兒小跑,有的自斷尾巴……可你知道最狠、最自虐的“逃跑者”是誰嗎?

19世紀,科學家在馬達加斯加、葛摩等島嶼發現了一類“自虐”的壁虎。它們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能自動蛻掉鱗片,裸露出“身體”來迷惑敵人,再趁機逃跑,這就是鱗虎類。1867年,Grandidier確認了鱗虎類的第一個種:珠鱗守宮(Geckolepis typica)。

此後,陸續又有科學家發現了會這種“自虐逃跑法”的斑鱗虎(Geckolepis maculata)、葛摩鱗虎(Geckolepis humbloti)、多鱗虎(Geckolepis polylepis)。

奇葩蜥蜴迷惑行為大賞:頭上冒泡,遇敵蛻鱗……

鱗虎類中第一個被人類發現的種——珠鱗守宮(Grandidier, 1867)

2017年,Scherz MD等學者在馬達加斯加北部的安卡拉納國家公園的喀斯特地形的石灰岩山中,發現了鱗虎類的新種——大鱗鱗虎(Geckolepis megalepis),它不僅和鱗虎類其他成員一樣可以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蛻掉鱗片逃跑,而且還擁有鱗虎家族中最大的鱗片。

奇葩蜥蜴迷惑行為大賞:頭上冒泡,遇敵蛻鱗……

A、B圖為未蛻鱗前的大鱗鱗虎;C圖為蛻鱗後的大鱗鱗虎,特殊標記的地方是大鱗鱗虎的鱗片底部的透明“撕裂區”。(Scherz MD、Daza JD、Khler J、Vences M、Glaw F等 攝)

關於鱗虎的“蛻鱗”機制,1985-1990年間,C。 Schubert等學者進行了研究,認為鱗虎透過收縮面板基部的“肌纖維母細胞”來實現,鱗片並不是僅僅從面板上蛻下來的,而是從這層特殊的“肌纖維母細胞”上分離的,這個分離區域又被稱為“撕裂區”(splitting zones)。

蛻鱗片的同時,鱗虎的血管也會盡量收縮,以最大限度地保證不必要的血液流失。

鱗片脫落之後,鱗虎會有一段時間處於這種面板裸露的狀態,不過不要緊,幾周之後它們的鱗片就能再生出來。

0

4

LIZARD

粗暴的“乾飯人”——凱門鱷蜥

爬行動物界“吃相難看”的傢伙可太多了,鱷魚的“死亡旋轉,”蟒蛇的“囫圇吞棗”,鱷龜的“一刀兩斷”。在蜥蜴家族,也有一類粗暴的“乾飯人”:蓋亞那凱門鱷蜥(Dracaena),又稱閃光蜥。

凱門鱷蜥主要分佈於南美洲的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和蓋亞那等國家。它酷愛待在沼澤地,以及一些被洪水淹沒的林區。凱門鱷蜥大部分時間都在垂懸於水面的樹枝上曬太陽。這樣,一方面能曬太陽,另一方面有危險時馬上跳進水裡避敵。

奇葩蜥蜴迷惑行為大賞:頭上冒泡,遇敵蛻鱗……

左圖:布拉格動物園裡一隻伏在樹木上的凱門鱷蜥(Jiel Beaumadier 攝);右圖:在水中潛水的凱門鱷蜥(TimVickers 攝)

在凱門鱷蜥生活的水域及其附近,遍地都是它愛吃的東西:蝸牛、魚、兩棲動物、螃蟹、小龍蝦、蛤蜊……是的,凱門鱷蜥愛吃的多是有硬殼的。凱門鱷蜥的頭又大又粗壯(通常是紅色或橙色),下頜的肌肉超級發達,牙齒又圓又鈍,這有助於它們壓碎並吃掉蝸牛、小龍蝦和淡水蛤蜊等帶殼的獵物。

凱門鱷蜥尤其愛吃蝸牛,它吃蝸牛的時候,先把蝸牛咬在嘴裡,然後仰起腦袋,讓蝸牛滑入嘴巴後部,以後牙把蝸牛殼壓碎,再把蝸牛殼吐出來,有時候甚至不吐殼,連殼帶肉一起嚥下去。

這還不算什麼,個別極其兇悍的凱門鱷蜥甚至會咬碎黃頭側頸龜的龜殼邊緣部分,吃龜肉!

奇葩蜥蜴迷惑行為大賞:頭上冒泡,遇敵蛻鱗……

左圖:凱門鱷蜥的牙齒又圓又鈍(來源:WordPress);右圖:凱門鱷蜥把蝸牛殼壓碎,連肉帶殼一起吞掉(來源:Biolib)

乾飯如此粗暴的凱門鱷蜥,長相也十分威武,它的四肢短而粗壯,一條大尾巴長而扁平,最大個體可達1。2米左右,和凱門鱷有幾分相似之處,難怪它的名字裡也有“凱門”。

奇葩蜥蜴迷惑行為大賞:頭上冒泡,遇敵蛻鱗……

左圖:聖保羅動物園的寬吻凱門鱷(Miguelrangeljr 攝);右圖:凱門鱷蜥外形與凱門鱷頗為相似(來源:tumblr)

你覺得哪種蜥蜴最奇葩?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