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譚喬:我悟了,但老陳他還需要時間

由 中國新聞週刊 發表于 藝術2022-06-30
簡介”就這樣,“二仙橋大爺”“福貴大爺”“氣球哥”“二手傢俱呂老闆”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成為了“譚談宇宙”中的一分子,他們的故事或詼諧,或艱辛,在譚喬的編制下,這些形象也成為了節目停播後令人牽掛的一部分

譚橋現在幹什麼

文/胡克非

譚喬:我悟了,但老陳他還需要時間

面對中國新聞週刊拋過來的“如何看待反詐老陳直播翻車”的問題。

譚喬想起了“潘子”對“嘎子”說過的那句話:

“網上的東西都是虛擬的,這裡的水太深,你把握不住。”

一個因電視節目火遍大江南北的交警,一個因反詐宣傳而受到流量青睞的民警,譚喬自老陳出圈後就被人們反覆提起並比較。

5月底,老陳因直播中的不雅動作,被罵上熱搜,隨後鞠躬道歉,譚喬看在眼裡,滿是唏噓。

沉思了片刻後,譚喬說道:

“老陳和我有很多地方很像,我一直很關注他,是因為我自己也飄過,也膨脹過。他面對的這些誘惑和挑戰,我都經歷過。”

譚喬:我悟了,但老陳他還需要時間

反詐老陳直播連麥“翻車”現場。圖/影片截圖

膨脹的氣球炸了

6月1日,老陳公開表示,網傳的影片不是全貌,自己在直播時宣傳反詐知識的片段全被刪減了,他認為利用娛樂的方式宣傳反詐,是很好的想法和創意。

隨後老陳說到:“我覺得我是不是不太適合網路,這回是真的迷茫了。”

在譚喬看來,“迷茫”是老陳必然要經歷的過程。

2005年以譚喬為主創核心的《譚談交通》開播,很快,他的影響力從成都到四川,最後到了全國,社交媒體和影片平臺成為了《譚談交通》最好的發酵推廣地,直至今日,在B站看《譚談交通》下飯的網友都不在少數。

作為一名普通交警,譚喬回看自己當年,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自己飄過,膨脹過。

“這種飄是內外合力的作用,一個普通人,走大馬路上有人跟你合影,要簽名,買個菜都有人跟你握手打招呼,這在生活上確實給我帶來了很大的變化。”

更大的變化來自外部,“朋友”多了,“應酬”多了,大家都捧著譚喬,聚會中的飯桌上,譚喬總是會聽到這樣的話:

“譚警官,你這麼能幹,當個局長綽綽有餘啊,當廳長都沒問題!”

“譚警官,你這麼紅了,應該有個車開,天天騎腳踏車像什麼樣子?”

“譚警官,你怎麼才掙這麼點工資?我們隨隨便便做個生意都比你多。”

一次飯局後,譚喬喝了酒,決定騎共享單車回家,席間一位企業家自告奮勇開車送他,在譚喬家小區門口,企業家對他說:“這片樓盤我很熟悉,你怎麼住在這裡啊?你應該弄個豪宅才對啊。”

“一兩次聽的時候,會把它當做笑話,天天聽的時候,我就真當回事了,是啊,我為什麼不能過得更好?”譚喬開始膨脹。

幻想與現實產生了巨大矛盾的時候,譚喬只能看到身邊人的缺點,看不到任何優點。反而看自己時,全身都是優點,一點毛病沒有。

譚喬向朋友借了一臺紅色跑車,開車出入單位,進出電視臺,自己覺得很拉風,短短几天,他就感受到了來自同事異樣的目光,背後的指指點點也隨之而來。

在現實和幻想的巨大割裂中,把握不住自己的譚喬,感覺到了痛苦。但他並不知道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直到膨脹的“氣球”最終炸裂,醫生告訴譚喬,你患上了“抑鬱症”。

因此,譚喬選擇離開那個讓自己“名利雙收”的《譚談交通》,在節目13歲生日的那天,選擇離開。

此後的4年多,譚喬調換了工作,在一個堆滿了雜物的房間裡解答市民針對交通宣傳方面的問題,沒有攝影機、沒有路人、沒有喝彩和圍觀,譚喬冷靜了下來。

這段生活被譚喬笑稱為“倉庫悟道”,時間給了他最好的緩衝期。

我明明是譚喬,一個有七情六慾的人

因為直播打賞,譚喬也被罵過,在一次直播中,本來只想和網友聊聊天,但不少人開始刷禮物,譚喬勸阻,並表示會將禮物捐給慈善機構。直播中譚喬說:“別刷了,我不是為了禮物才跟你們聊天的。”

很快,有網友表示,譚喬是嫌大家刷得太少了。怕被誤解的譚喬,沒忍住爆了粗口。很快影片在網上發酵,引起了輿論的關注,一些不明就裡的網友也送來了“難聽的祝福”。

譚喬曾經很委屈,“我明明是譚喬,一個有七情六慾的人,但是譚警官好像是個神一樣的存在,不能有任何一點瑕疵,甚至連一個粗口都不能說。”

“我和老陳有相似的經歷,都當過兵,退伍後成為一名人民警察,我普及交通法規,他普及反詐知識,都享受過流量的紅利,也經歷過流量的誘惑。”譚喬對中國新聞週刊說。

“我倆唯一不同的是,我有足夠的時間反思,但是時間沒有給老陳那麼多的機會。”

“現在我走到馬路上,人們見到我還喊‘譚警官’或者‘譚Sir’,大家不會因為你不在馬路上執勤,就會認為你是一個普通人。”譚喬說。

反詐老陳辭職時,就有不少網友勸他,要好好思考,當一頭扎進流量的浪潮中,選擇成為網紅,到底應該如何扮演這個角色?能不能適應網際網路的節奏,又能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

“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個網紅,以前不這麼認為,現在也不這樣認為,我做影片節目,也會直播,有些直播平臺中很多語言激烈的、尺度大的、出口成髒的,我都見過。其實網路就是這樣,但是取悅於人的基礎,是要取信於人。”譚喬說。

在譚喬看來,網紅要具備一夜之間人盡皆知的能力,但自己明顯不屬於這樣的型別。“我的成長現在看來是積累,13年的經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迷失過,不過幸好歲月給了足夠長的時間,去試錯糾錯。”

“你把一包鹽都倒進炒菜鍋裡,菜肯定就鹹得不能吃了,但是你把這一包鹽倒進長河裡,就不覺得鹹了。時間跨度足夠長,就留下了足夠的時間去反省自己的對與錯。”

譚喬認為,人犯錯是常有的事,但別犯原則性的錯誤,如果僅僅是一時的情急慌亂,說了不合適的話,做了不合適的動作,那就還都有機會,關鍵是自己要經一事,長一智。

“穿過制服的都會知道,穿上的那一刻就意味著你所代表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當警察身份人盡皆知,在廣大群眾中,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印象時,那麼你的行為就和穿不穿制服、當不當警察沒有關係了,你可能要終身保持這個職業最起碼的操守,這就需要我們對自己非常剋制,甚至是嚴苛。”譚喬說。

譚喬:我悟了,但老陳他還需要時間

譚喬。圖/影片截圖

脫警服或許是單純地脫掉一件衣服,但榮辱感、道德觀念必須要保持。

“至少要比其他人民群眾略高那麼一丟丟,你說是吧?”譚喬打趣地說。

“譚談宇宙”背後的人間正道

老陳辭職後,他的影片平臺賬號ID從“反詐警官老陳”變成了“老陳生活號”又變成了“熱心老陳”。5月份他自導自演的反詐短劇開播,最終流量並不理想,很多觀眾認為老陳的表演很尬,效果不好,但老陳將流量不如預期的原因歸咎於平臺限流。

譚喬和老陳有太多的相同之處,他們都是將輕鬆愉快的風格,帶入相對刻板、理性的政務內容,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平臺收到了相同的效果。

或許,二者最大的不同可能來自於那個開播13年,有著3000多期的電視節目,雖然《譚談交通》的故事是偶遇、內容土到渣、道具靠路邊撿,但那些在城鄉二元文化碰撞出來的樸素和真誠,依然成為了“譚警官”豐滿人設的一部分。

時隔多年,譚喬幾乎能記得每一個自己在馬路上攔下的人。

“看《譚談交通》,體會人間百態。”這是譚喬為《譚談交通》下的定義。

“我們的節目形式是糾正一個人的交通違法行為,但是目的是什麼?目的是廣而告之讓大家知道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無論大家是抱著什麼心態來看的節目,最終我相信那些交通安全意識都會潛移默化地紮根下去。”

就這樣,“二仙橋大爺”“福貴大爺”“氣球哥”“二手傢俱呂老闆”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成為了“譚談宇宙”中的一分子,他們的故事或詼諧,或艱辛,在譚喬的編制下,這些形象也成為了節目停播後令人牽掛的一部分。

譚喬:我悟了,但老陳他還需要時間

譚喬回訪“福貴大爺”。圖/影片截圖

有人指責譚喬,呈現的很多都是社會最粗糲的畫面。而譚喬看來,這種人間煙火氣,才讓安全宣傳不懸浮半空從而落地生根。在交通安全上,應該不分貴賤,為什麼遇到有故事的底層人,譚喬往往並不會做出處罰,甚至還自掏腰包給貼補這些違反交規的人?

“我尋找到的物件都是在出現了交通違法行為,但是還沒有發生交通事故,因為在我看來,交警如果旨在交通事故發生後介入,很多事情就晚了。做交通安全宣傳,重點自然不是罰款,我做節目的目的更不是為了罰款。”

“為什麼我要攔下那麼多底層的小人物,透過他們的故事講述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是因為一旦真的發生了交通事故,不管是誰的責任,這些底層的小人物一定是更傷不起的那一個,很可能一個家庭就塌了。”

多年的馬路執勤中,譚喬一直用這樣的觀點去丈量著人性和溫度,也正是因此,讓他的“譚談宇宙”深入人心。

去年,譚喬開始利用短影片回訪曾經節目中的“名人”。

他找到“福貴大爺”看他過得好不好,他發現,“福貴”有了老伴,還有了個5歲的女兒。政府給殘疾的弟弟建了房子,生活雖然依舊艱難,但是曾經相比,也算是好了太多。那句“往前看”實現了。

他找到“賣二手傢俱的呂老闆”,呂老闆真的做大做強了,有了一個很大的店鋪,名字甚至就叫做“高階訪談展櫃專賣店”。

他找到氣球哥,發現有MCN公司去簽約了他,目前氣球哥吃住總算是有了著落。

他找到二仙橋大爺,十年過去,大爺身板依舊硬朗,現在偶爾還能和自己一起拍影片,賺點外快。

譚喬問大爺,“您知道當年您說從二仙橋可以到成華大道全國網友都知道了麼?”

大爺的回答令譚喬動容:“二仙橋可以到成華大道,但人呀,要走人間正道。”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