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在社會闖蕩多年以後,你還嘲笑指鹿為馬?

由 小白讀資治通鑑 發表于 藝術2022-06-25
簡介有一次,劉墉奏請告老還鄉,嘉慶想挽留他,向乾隆徵求意見時,乾隆並沒有正面回答,反而指著大殿上的燈說,我怎麼覺得大殿上那盞燈掛歪了

社會闖蕩是什麼意思

在社會闖蕩多年以後,你還嘲笑指鹿為馬?

昨晚跟一哥們兒閒扯淡,他說最近遇到一件煩心事很不爽,他費盡心血加班加點寫完一篇報告,領導稽核後在上面勾勾畫畫,提出了幾條修改意見。其中有一處,他在領導修改的基礎上,進一步加以完善。改完後他很滿意,給領導再審,領導看到他完善的地方,抬頭問他,怎麼沒按他的意思修改,他說,我覺得這麼寫讀起來更流暢、表達更精準一點。領導沒有答話。

與此同時,領導又新提出一條建議,說應該把某某情況用一句話交代一下,他說這個情況在後面提到過,言外之意是沒必要在這裡又多此一舉。然後領導笑了笑說,反正建議我提了,如果報告交上去被打回來,可不能怪我了。

在職場中,這樣的情況應該不難遇到。其實,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語言習慣,只要沒有歧義,都是可以的。比如,“杯子放在那邊的桌子上,裡面有水”,換一種表達方式,“杯子有水,放在那邊的桌子上”,語意並沒有什麼差別。但領導之所以表現出不滿意,是因為他發現自己的意見沒有被採納,感覺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說得再直白一點,我說的話不好使了嗎?

所以,領導在後面新提建議時,他又一次表達出不想按領導指示辦的意思,領導自然會不高興,只是笑了笑,給這次事件降溫的同時,也是給雙方找個臺階下。領導沒當面發火,是他的領導藝術,但作為下屬,應該有敏銳的洞察力,如果領導的修改建議沒有原則性錯誤,為什麼不按他的意見辦呢?

在社會闖蕩多年以後,你還嘲笑指鹿為馬?

這種情況,雖然微不足道,對你的工作也不會造成多明顯的影響,但很多時候可能影響你的前途命運。

我們讀書時,曾經學到一個典故,叫“指鹿為馬”。《資治通鑑》記載:

初,中丞相趙高欲專秦權,恐群臣不聽,乃先,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莫敢言其過。

秦始皇嬴政死後,宦官趙高聯合丞相李斯,殘害公子扶蘇,擁立昏庸的公子胡亥繼位。趙高伺候胡亥左右,擁有天然的優勢,逐漸獨攬大權。但他又擔心群臣不服,一次早朝,他牽來一頭鹿,獻給秦二世胡亥,說是送給他一匹寶馬。胡亥哈哈大笑,說丞相你逗我呢,這不是鹿嗎,怎麼會是馬呢?

趙高就問群臣,群臣有的沉默不語,有的為了迎合趙高,就違心的說是馬,有的就比較直,實事求是的說是鹿。

在社會闖蕩多年以後,你還嘲笑指鹿為馬?

那些回答說是鹿的大臣,趙高一一記在心裡,後來把他們一個個都收拾了。從此,群臣沒有誰不怕趙高,再無人敢指出他的錯誤。

這招式看起來簡單粗暴,甚至貽笑大方,絕不是有高深謀略智慧的人能想出來的,但效果卻不言而喻。

這比我那哥們兒遇到的情況更嚴重,指鹿為馬,不光影響你的前途,還決定著你的生死。

南北朝時期,南朝劉宋第七位皇帝,劉宋明帝劉彧是個文藝範兒,但他的職業又讓他不得不殘忍。因為年輕多病,為了給年幼的太子掃清未來障礙,他狠心清除異己。

《資治通鑑》記載:

新安太守巢尚之罷郡入見,上謂曰:“卿至湘宮寺未?此是我大功德,用錢不少。”通直散騎侍郎會稽虞願侍側,曰:“此皆百姓賣兒貼婦錢所為,佛若有知,當慈悲嗟愍;罪高浮圖,何功德之有!”侍坐者失色;上怒,使人驅下殿。

劉宋明帝劉彧的皇位是從昏君劉子業的手中搶來的,即位之後又平定叛亂,為了彰顯新朝新氣象,他把原來的府邸改為廟院,稱湘宮寺,裝潢修建很是壯觀華麗。有一次,新安太守巢尚之回京朝見,明帝對他說:“你去過湘宮寺沒有?那可是我的大功德,花費不少錢。”在皇帝旁邊陪同的通直散騎侍郎虞願說:“那是百姓用賣子、賣妻的錢所建造的,佛陀如果有靈,會慈悲為懷,哭泣哀嘆。罪惡高過佛塔,有什麼功德!”在場的人臉色全都大變,明帝大怒,命人把虞願驅逐出殿。

當然,虞願能身居廟堂,自然也不會是個傻子,他敢這麼說,一定是平日就對皇帝不滿,藉著這個機會表達自己的政見,也是提前預謀並做好被殺頭的準備的。當皇帝暴怒之下,當著眾人的面,沒有殺他,而是將他驅逐時,他並沒有恐懼的表情,而且還悠然自得地離開。

在社會闖蕩多年以後,你還嘲笑指鹿為馬?

劉宋明帝還喜歡下圍棋,經常跟當時的圍棋國手王抗對弈。但他棋藝並不高,王抗只好暗中讓他,明帝始終不知內情,對圍棋越發愛不釋手。虞願又說:“這是堯用來教他兒子丹朱的玩藝兒,不是人主所應該嗜好的。”明帝怒不可遏,但因為虞願是自己任親王時的舊屬,所以總是非常寬容他。

一個皇帝搞個裝修,下個圍棋,怎麼了?是有多大的原則問題?又不是大興土木,荒於政事,無傷大雅嘛。即便你作為秘書,想要提醒皇帝勤儉節約、勤於政事,也應該在合適的場合,以合適的方式進行勸說,你這樣做無疑等於送人頭,能九死一生只能說你命大。

乾隆在位六十年後,把皇位傳給嘉慶,自己當起太上皇,他也上演過一次更經典的“指鹿為馬”。

有一次,劉墉奏請告老還鄉,嘉慶想挽留他,向乾隆徵求意見時,乾隆並沒有正面回答,反而指著大殿上的燈說,我怎麼覺得大殿上那盞燈掛歪了?

嘉慶抬頭看了看說,我覺得沒有歪啊。

乾隆又問大臣,和珅搶著回答說,哎呀,的確掛歪了!群臣見和珅這麼說,也都跟著附和說燈確實掛歪了,但劉墉等少數大臣沒有附和。

嘉慶頓時明白了乾隆的用意,批准劉墉回老家去了。

在社會闖蕩多年以後,你還嘲笑指鹿為馬?

從這個戲碼來看,乾隆就是另一個趙高啊,意在告訴嘉慶,什麼是皇權,什麼人在維護皇權,如果皇帝連威嚴都沒有了,那也意味著皇權不穩了。

但劉墉敗了嗎?和珅勝了嗎?嘉慶從中得到的暗示是,和珅等人是阿諛奉承、趨炎附勢的人,劉墉等人才是剛正不阿的人,那麼乾隆百年之後,嘉慶想用誰,自然也就心裡有數了。

不僅如此,嘉慶之所以批准劉墉告老還鄉,是因為他讀懂了乾隆更深層次的暗示。身為皇帝,要學會玩兒平衡,燈歪不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心中要明辨是非曲直。

踏入社會多年,我相信你已經很難再嘲笑那些指鹿為馬之人,關鍵看你想要做什麼樣的人。

《資治通鑑》為什麼要寫這些,絕不是教你做個職場舔狗,懂得人,自然懂。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