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苦練21年,他自學成最懂蛋雕技藝的美術老師

由 新黃河客戶端 發表于 藝術2022-06-22
簡介”常永東認為,文化的傳承離不開基礎教育打下的文化素養,根據學習成績來挑選孩子,也是進一步督促孩子高效完成學習任務,進而擠出時間去學習課外藝術

如何自學工藝美術

葫蘆烙畫、木板烙畫早已流傳於各大古玩市場,而精細則是對其技藝的最高評價。蛋雕卻以其小眾精湛的工藝技術而為人所稱道。看似簡單的操作步驟,卻常常盡顯精巧與細緻的高度融合。一進雕刻藝術家常永東的家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晾曬的蛋殼,這麼單薄的蛋殼究竟是如何雕刻出來的呢?下面讓我們來解密蛋雕藝術的風采。

蛋雕技藝自學成才的美術老師

“我從1999年開始教初中、教小學,21年美術課的教齡。水墨畫、葫蘆烙畫、蛋雕是我最擅長的。”常永東說道。蛋雕這門手藝是他從1999年開始自學到現在,在最初學習的5年裡,由於把握不好蛋殼厚度經常“失手”。

苦練21年,他自學成最懂蛋雕技藝的美術老師

其中過程就是5mm的注射器在蛋底吸出蛋液,陰涼通風處放置半月以上,經過一系列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蛋殼便會從最初1/3mm厚度變為1/2mm厚度。“起型是最基礎的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常永東說。雞蛋的弧形拋面,稍有誤差,便體現不出圖案的立體感,十分考驗畫工。在紙上起好稿,蛋殼上定好型,便可以用自制的鋼鋸小刀雕琢。落刀成形大概需要5年左右的練習。不論是雕刻人物還是寫意,目前對於常永東來說大概只需要1個小時。當常永東展示雕刻刀時,記者發現,20釐米長的鋼鋸被層層纏繞藍色膠帶,足以證明技藝的歷練過程。

苦練21年,他自學成最懂蛋雕技藝的美術老師

低調創作卻精益求精的藝術家

“我不喜歡參加展覽和比賽,大多數創作時間的間隙,我就發個朋友圈記錄一下。”說著常永東拿起手機,向記者展示了他的朋友圈。小到蛋雕的準備工作,大到葫蘆烙畫的拋光上色,每一條朋友圈都記錄著他的創作之路。

苦練21年,他自學成最懂蛋雕技藝的美術老師

其中的代表作《康熙人物與馬》的構圖,將人物的細緻與藝術搭配完美結合,使人讚歎不絕。不過最吸引記者的,則是一幅長達8米的《清明上河圖》,常永東按照原畫比例擴大兩倍,臨摹耗時接近一年,最終完成這幅作品。雖然還沒有上色,但在水墨黑白之間,能將比例調整得恰到好處,讓人拍案叫絕。業餘時間裡,常永東對待雕刻、書畫的創作,也猶如創作這幅北宋風俗畫一樣,精確而得當。長期以篇幅大作為主,剩下的時間便會創作一些小工藝品。常永東桌子上擺設的木板烙畫《12生肖組圖》,目前也是創作了一半,而那些展示的葫蘆烙畫,也都將寫實寫意展現得淋漓盡致。

苦練21年,他自學成最懂蛋雕技藝的美術老師

藝術傳承與基礎教育相得益彰

“我在課上除了教授美術以外,也開設了印章篆刻、蛋雕藝術課程。不過我唯一的要求不在於孩子們的作品如何,我會先選出學習成績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孩子,再利用孩子們完成作業之後的業餘時間開展藝術教程。”常永東認為,文化的傳承離不開基礎教育打下的文化素養,根據學習成績來挑選孩子,也是進一步督促孩子高效完成學習任務,進而擠出時間去學習課外藝術。

“我的課上有一位同學參與藝術課的時候年級排名20多名,後來每天完成作業後來學習蛋雕藝術,期末考試到了班級前5名。”常永東驕傲地說道。因為工藝美術的創作需要精心專注,這樣便同時鍛鍊了孩子們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上課也能更專注地聽講,加上必須寫完作業才能來上藝術課,也讓孩子們養成了不拖延的好習慣,讓基礎教育與文化藝術做到了一舉兩得、相得益彰。

苦練21年,他自學成最懂蛋雕技藝的美術老師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