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兩個天才畫家的傳奇人生,一個18歲名動天下,一個80歲窮困潦倒

由 胡Sir戈一曲 發表于 藝術2022-06-16
簡介四大巧若拙,兩幅絕妙畫作的背後,是王希孟、黃公望二人為完成畫,所下的苦功夫和笨功夫

富春山居圖是青綠山水畫嗎

兩個天才畫家的傳奇人生,一個18歲名動天下,一個80歲窮困潦倒

《千里江山圖》區域性

世上沒有奇蹟。如果有,那只是努力的另一種說法而已。讀罷王希孟、黃公望二人的故事,仿此句式,我們也完全可以說一句:

這世上沒有捷徑,如果有,那也只是“短路”的別稱而已。

物理電路里頭,你短路試試?

如果問你,“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都有哪些?想必很多人答不上來。今天,就和大家說說其中的兩幅:

《千里江山圖》和《富春山居圖》

成於北宋的《千里江山圖》現存故宮,亦是北京奧運會開幕晚會的開卷之作。近百年來,該畫只展出過寥寥四次,被譽為中國青綠山水畫第一神品。更令人讚歎的是,創作者王希孟,只是一個18歲少年。

而《富春山居圖》出自元代的黃公望,他仕途失意,繼而棄官歸隱,一度想當道士。想去學畫畫,卻被拒絕,乾脆自己自學。歷經四年,終畫成了這副曠世名作。提筆的那一年,他正好80。

煌煌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傳世名畫才堪堪十幅。

平攤下來算,可謂五百年一遇。從這個意義上講,宋、元兩朝能碰上,可謂時代的幸運。

就事論事,同樣是名畫作者,王希孟、黃公望二人有著太多的不同。

首先是

年齡。

作畫時,王希孟尚是青蔥年少,龍精虎猛。黃公望卻到人生暮年、閱盡滄桑。若生在同一個時代,儼然就是祖孫倆嘛。

其次是

天賦。

王希孟天賦爆棚,以“蝴蝶翻飛繞馬蹄”來表現“馬蹄香”的意境,輕鬆贏得宋徽宗的垂青,一個年屆五旬,才想起來去拜師學畫。結果,趙孟的外孫、當時的大畫家王蒙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了他……

最後是

際遇。

王希孟為天子賞識,成為皇家書畫院首席弟子,引得權臣蔡京嫉妒不已。黃公望則懷才不遇,50歲才做到一個小吏,不料受上司牽連身陷囹圄。出來後,在江邊寫生,竟被尋仇的上司侄子“開大腳”踢到河裡,差點“餵了魚”……怎一個“慘”字了得。

……

可這又有什麼關係?他們按自己的節奏過了一生,也都畫出了傳世的不朽之作。

不過,比起

他們的“異”,

我卻更

關心他們的“同”

:究竟是什麼東西驅使他們,畫出了偉大的作品?

王希孟、黃公望二人,連同他們的代表作,同在哪裡?

比如,

從個性上看,許有公義之心。

王希孟碰上沉湎藝術、“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的宋徽宗,可謂“國家不幸畫家幸”。但據傳,王希孟沒有視而不見,而是作了一副《千里餓殍圖》,反映當時的民不聊生,不出所料龍顏大怒,王希孟被賜死,年僅二十。至於黃公望,寄居富春江畔時,為接濟山中村民,每逢兩三月就讓樵夫賣他一張畫,沒有十兩銀子不賣,硬生生將寄居的偏僻村養成了小康村。

又如,

從故事性看,同有合璧之美。

王的《千里江山圖》是奉旨作畫,畫成之後,便被宋徽宗賜給了蔡京,命其題跋。論及書法,蔡京與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並稱為“宋四家”,只因其“人品奸惡”,才不被人知。因此,此畫堪稱書畫雙絕。黃的《富春山居圖》則更有故事性,該畫因清代的吳洪裕之故,被燒成兩截,一截為《剩山圖》,一截為《無用師卷》。361年後,兩卷才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重新遇見,被坊間稱之為“山水合璧”。

兩個天才畫家的傳奇人生,一個18歲名動天下,一個80歲窮困潦倒

大巧若拙,兩幅絕妙畫作的背後,是王

希孟

、黃

公望

二人為完成畫,所下的苦功夫和笨功夫…

…也許,這才是最大的相似。

王希孟,徽宗欽點的翩翩少年,乍看都不像需要下苦功夫的人。也是,奉旨作畫,基本上要啥有啥,只管張口,張口就來。比如顏料,都是用上等物件打磨而成,像什麼孔雀石、松綠石、千年蛤蚌化石等等,普通人想都不敢想,但在王那裡,還不是So easy?不過,作畫並不是有天賦、有條件就行,還得慢工出細活。得有多慢呢?從蔡京的題跋內容看,至少用了半年。

國家寶藏節目上,對《千里江山圖》情有獨鍾的畫家馮海濤,花了四年時間,潛心研究,閉關2個多月,才大致還原了畫畫過程。這畫與其說是一幅,不如說是一幅鉅作畫了五遍。

第一遍

:畫一個11米長的水墨山水畫打底。

第二遍

:用紅色赭石鋪墊一遍,形成冷暖對比。

第三遍:

用石綠染色。

第四遍:

再用綠色和其他顏色的疊加,使顏色更豐富。

第五遍

:用青色上色,使整個畫面的顏色更趨璀璨。

可能有人會說,為什麼這麼笨要畫五遍,一遍不就搞定了嗎?馮海濤先生也試過一遍過,效果過於平淡。顯然,只有踏踏實實畫五遍,才能出來豐富的層次感,也才會有細微處的萬千氣象。

窺一斑而見全豹,《千里江山圖》的傳奇就是王用一點一點的笨功夫堆積而成的。與之相比,黃公望作《富春山居圖》一點也不遑多讓。

自拜師被王蒙拒絕後,黃公望開始在紙上出發,他每天坐在石頭上看山,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硬熬幾個月下來,他的畫藝便大有進步。隨後,他開始踏遍山水,山一程、水一程,直把萬般景象,比如草長鶯飛、江流潺潺、漁人晚歸等一一映在腦裡。待從松江遊歷到富春江時,已經過去了快30個年頭。

“這也太美了吧”,或是命中註定,遇見富春江後,黃公望再也挪不動腳了。他就此住下,打算把富春江畫出來。而這一住,就是四年多。這四年裡,天一亮,他就帶戴著斗笠出門,如同蘇軾筆下的那般,“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遇到好景就停下來畫,風雨無阻。

有人說: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人用了四年,和河流真正地對話。對話中,可以說富春江讀懂了黃公望,黃公望也讀懂了富春江

經年累月後,《富春山居圖》正式完成。三年後,他的師弟無用隨著賣畫的樵夫找到了他。看到巧奪天工的畫作時,無用老淚縱橫。故人重逢,黃公望喜極而泣。與其獲取浮名,一如換一場君子之交。他悄然在畫卷上題字,將畫送給了無用。

又一年之後,黃公望長笑而逝,一代傳奇就此落幕。

狄更斯曾說,寫作這個職業,就是自找麻煩,自討苦吃,其程度是你所想象不到的。

其實,包括畫畫、寫作在內,哪一項技能不是如此呢?比如,齊白石几乎天天作畫,很少放下畫筆。只不過,相比旁人,沉浸其中的人兒自會有一份滿足感與充實感,他們安之若素並甘之如飴。

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世間所有的傑作都暗中標好了籌碼,你只有付出足夠多,苦幹實幹,才能兌換成功。

王希孟如此,黃公望亦如此。就像王安石在《遊褒蟬山記》中所寫的那樣,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

顯而易見,這個世界不是每天都會盛開玫瑰。只要用心、用情、用力,孜孜以求,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贏來自己的豐收季。只不過,可能在生前,也可能在身後。最後,借用一副對聯為文章收尾,也向王希孟、黃公望二位先賢表達敬意:

水墨丹青,繪就萬里山河。

奇景幻境,訴盡千年人間。

參考資料:

1。《國家寶藏》第一季第一集

2。黃公望,世上只有一種成功,那就是用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