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家有“拖拉”小魔王,如何溝通更有效?

由 玫瑤老師 發表于 藝術2022-06-15
簡介當孩子擔心自己做不好,他就會用拖拉磨蹭來回避,迴避的時間越久,孩子就越沒有信心,容易導致情緒和自我懷疑的惡性迴圈

瀑布簡筆怎麼畫

最近收到一位書友的提問:孩子總愛拖拖拉拉,和她好好說話好像不管用。每次弄的大家很不愉快,親子溝通有什麼辦法更有效呢?

我看到這個問題,一下子可太有共鳴了。尤其對於我這種性子比較急的人來說,別人的拖拉,通常會讓自己變得煩躁。

不過現在有了孩子,我也意識到很多時候孩子是來“修行”我們的。她讓我們的人生更完整,鼓勵我們成為一個更加好的人。

對於孩子的拖拉行為,我們先來分析看看,孩子為什麼愛拖拉?

孩子為什麼愛拖拉

1.孩子拖拉的背後,總有一位拖拉的家長

孩子是一面鏡子,她總是能照出我們身上的缺點。

就像這段時間我和孩子在老家,因為書籍上市打榜,我一個人要忙的事情很多。

生活裡都是“緊急且重要”的事情,我總會把自己洗澡、吃飯、睡覺的事情往後拖一拖。有時候甚至顧不上吃飯。

然後我發現,小南瓜也開始變得拖拉起來。吃飯總要叫上半天,洗澡也總是拖,直到自己玩耍得精疲力盡。

那麼當我保持元認知去思考時,就會發現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我的問題。

當我調整過來後,你會神奇地發現孩子很多拖拉行為也會好轉。

家有“拖拉”小魔王,如何溝通更有效?

2.孩子拖拉可能不是懶,而是怕

排出父母的原因,孩子拖拉還有可能是因為孩子有了畏難心理。

比如說,孩子能力不足,對自己沒有信心,就很容易導致上學焦慮和磨蹭。

說白了,孩子拖延磨蹭拖拉不是懶,而是“怕”。

雖然“懶惰”和“拖拉”表面上看起來都會呈現出一種磨磨蹭蹭的感覺,但是實際上兩者是完全不同的。

“懶惰”是指孩子本來有能力完成一件事,但是對這件事並不感興趣,沒有動機去努力和完成;而“拖拉”就不一樣了,拖延是孩子刻意的迴避需要完成的事情。在迴避起床、迴避參與學校活動的過程中,孩子還會產生焦慮、不安、愧疚和自我懷疑的感覺。

當孩子擔心自己做不好,他就會用拖拉磨蹭來回避,迴避的時間越久,孩子就越沒有信心,容易導致情緒和自我懷疑的惡性迴圈。

家有“拖拉”小魔王,如何溝通更有效?

不急不躁管教孩子,兩點心得與方法

1.使用“一米管教圈”

我發現當我們在很遠的地方扯著嗓子叫喚小孩,不僅大人容易“上頭”,情緒變差,而且效果也總是差強人意。

想提醒孩子快速完成應該做的事,直接靠近孩子,在“一米管教圈”裡和孩子說話,是一個很有用的方法。

當你在廚房衝著在房間的孩子大喊:吃飯啦!!!孩子總是無動於衷。因為距離太遠,語言的傳達會削減即時有效性。如果你發現孩子總在吃飯的時候拖拉,試試走過去,靠近孩子,看著孩子的眼睛說:我們要吃飯了。走,你今天要不要用泡泡液洗手呀?

效果來得更直接,反饋更有效,還節省了點嗓子,何樂而不為呢?

2.給孩子“遞梯子”

最近我越來越覺得,治癒延遲症的方法,除了行動,還是行動。

就像我之前想寫書,剛開始覺得特別難,因為畏難就一直不想做;而一直不行動帶來的後果就是持續的內耗。

其實只要開始行動,拖延就是不攻自破。

先完成,再完美嘛。

對於孩子也是一樣的,不要一開始就給孩子太難的目標。循序漸進地開始做,會容易很多。

孩子不願意去洗澡,那麼先選個今晚要穿的睡衣可以吧?

然後我們一起放洗澡水,可以吧?

不想脫衣服,那麼我拉著衣袖管,孩子縮一下手,總可以吧?

家有“拖拉”小魔王,如何溝通更有效?

總之,

把要做的動作分解、拆分,再分解、再拆分。

然後你會神奇地發現,不知不覺就完成了。

只要有耐心,總可以做好。

孩子偶爾的拖拉,也是人之常情。

別說小孩,我們也有很多懸而未決的事情拉託在手上呢。

對於孩子的那點小拖拉,放鬆心情。我們對孩子的耐心和恆心,總會得到回報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