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被人銘記的清代女科學家:雖只活了29歲,卻照耀世界200多年

由 文墨逐筆 發表于 藝術2022-05-13
簡介王貞儀作為生活在清朝的女性,儘管思想有著一定的先進性,但是同時也不免受到時代的侷限性,她的男女平等的思想在當時可謂是“驚世駭俗”,但是讓人可惜的是並沒有在當時引起太大的關注

謝道韞到底活了多少歲

《十朝新語外編》:“嘉定錢大昕重其學,以為班昭以後一人而已。”

我國古代女性扮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賢良的妻子,在那個傳統的時代,女子無才便是德,鮮少有女子在學術方面進行系統的學習。然而仍有琴棋書畫無所不精的才女,比如千古第一女詞人李清照,亦或者才貌雙絕的謝道韞等。出名的知識女性屬鳳毛麟角,大部分的女子能夠在歷史長河中留下姓名,大多與自身容貌有關,比如四大美女,小喬飛燕等。

被人銘記的清代女科學家:雖只活了29歲,卻照耀世界200多年

而在一張國外的明信片上,刻畫著一個女人拿著望遠鏡在遙望星空的畫面。這個被外國人銘記的女人,則是一名來自於清朝的女科學家,儘管她只活了29歲,但是卻足足驚豔了世界200多年。這位清朝的女科學家叫做王貞儀,她的家鄉在江蘇省江寧市。王貞儀的家族,在當時也屬名門望族之列,她的祖父曾經擔任過知府,官名上佳,精通數學,她的父親儘管仕途不佳,醫術卻非常的精湛。

被人銘記的清代女科學家:雖只活了29歲,卻照耀世界200多年

如此家庭環境,對王貞儀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她從小勤敏好學,熟讀各種文史書籍,並且對於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正是這種好奇之心,使得她後來有了巨大的成就。身處清朝時期,王貞儀本應學習的是持家之道,但是她卻與一般女子不同,專心於天文珠算之類的知識。因為家庭的原因,她經常跟隨著家人四處流浪,甚至到過內蒙古,正是在那段時間,她學會了難度非常大的騎射技巧。

被人銘記的清代女科學家:雖只活了29歲,卻照耀世界200多年

也正是在內蒙古旅居的這段日子中,她不僅學習了騎射,還對各類問題都有著自己的思考,尤其是關於男女平等問題更是深思熟慮,她認為男女之間的分工不應該侷限於性別,而應該依靠智力決定。然而讓人感覺到矛盾的是,儘管王貞儀提倡男女平等,但是她卻又對於那些貞節烈女格外的稱讚,甚至專門寫書進行稱讚。

被人銘記的清代女科學家:雖只活了29歲,卻照耀世界200多年

王貞儀作為生活在清朝的女性,儘管思想有著一定的先進性,但是同時也不免受到時代的侷限性,她的男女平等的思想在當時可謂是“驚世駭俗”,但是讓人可惜的是並沒有在當時引起太大的關注。因為家庭的優越環境,也使得王貞儀有條件去探索世界。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對天文有著極濃的興趣,有著家中的條件支援,王貞儀在沒有儀器的條件下,甚至自己親自動手製造。

被人銘記的清代女科學家:雖只活了29歲,卻照耀世界200多年

她在一本古書之中瞭解到了古人對於月食原理的記載,覺得解釋的有相悖的地方,於是在一次家庭聚會之後,她利用鏡子和燈籠做起了自己的實驗,透過調整吊燈的高度來測試照進鏡子中的投影以此來進行自己的驗證,最終把自己的實驗結果記載了下來,而她得出的結論,和我們如今人類探索出的結果相差無幾。

被人銘記的清代女科學家:雖只活了29歲,卻照耀世界200多年

不僅如此,她還利用自己製造的儀器來探索星球的執行軌跡,並且她還能夠透過觀察天象的變化來預知天氣的變化,她當時透過觀察天象預測當地可能會發生水災,專門提醒了當地人,卻無人相信,不久之後當地就下起了大暴雨。當時數學的重要程度被排在了六學之末,但是因為受自己祖父的影響,王貞儀對於數學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深刻鑽研之下也有著很大的成就,成為了當時安徽數學學派少見的女性成員。

被人銘記的清代女科學家:雖只活了29歲,卻照耀世界200多年

並且王貞儀跟隨父親學醫,自身的醫術也是非常的高超,經常的治病救人,有著“女華佗”的美譽稱號。當時西方文化已經漸漸在清朝傳播,但是當時大部分人對於西方文化都是一味的抵制,而王貞儀卻仍然保持著自己清醒的頭腦,告誡人們不要一味的抵制或者崇拜,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王貞儀因為忙著研究所以在二十多歲的時候仍然沒有嫁人,在當時二十歲沒嫁出去就被人稱為老姑娘的時代,王貞儀二十多歲還沒嫁出去的事情無疑成為了人們的飯後笑談。

被人銘記的清代女科學家:雖只活了29歲,卻照耀世界200多年

然而她的父母卻給了王貞儀非常輕鬆的研究環境,並沒有給予她太大的壓力。後來王貞儀在二十五歲的時候嫁給了丈夫詹枚,兩人婚後也是非常的恩愛。而在她二十九歲的時候,因為長期的研究鑽研,使得她積勞成疾,最終臥病在床不幸早逝。臨終之後,她的丈夫沒有按照她的要求將她的手稿燒掉,反而是一一整理出來。

被人銘記的清代女科學家:雖只活了29歲,卻照耀世界200多年

在她死後多年之後,或許沒有多少人知道她,但是她卻始終被國外的科學家們所紀念,更是用她的名字來命名行星,以此來表達對她的紀念。

參考資料:

《十朝新語外編》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