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守正出新二百期

由 光明網 發表于 藝術2022-05-04
簡介董寧文先生在編輯《開卷》中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對文章的精選首先是著眼於著作者的,能入選的人一定是某一人文領域的行家,于光遠、舒蕪、黃裳、流沙河、季羨林、範用、王元化、吳祖光、馮亦代、綠原、楊憲益、鍾叔河、周有光等等,就織成了一個閃耀著星光的蒼

邵子怎麼讀

從200期《開卷》譜系中精選成集。

我常告誡自己,一個人能有效工作30年的話,每十年認真做一件事,一輩子能做好三件事,就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了。董寧文則更加堅韌,他耗去人生中最具生命力的十七年光陰,將他參與開創的一本充滿人文精神的小刊《開卷》,連貫不斷地編輯了200期,而且正綿延下去。這一行動,在讀書日趨成為精神化的今天,是獨領風騷的。他本人正像一個守著陣地的哨兵,又如一個不倦的更夫,面對著清冷與幽暗,有時甚至是孤寂無援,卻為著警醒他人作著嫁衣。

近日,由董寧文等編著的《〈開卷〉200期》一書,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並得到讀書界的認可。全書分為“序跋”“年譜”“總目”和“人物”四個部分,是從200期《開卷》譜系中精選出來成集的。這套書極似新聞報章的裝幀和極小的開本,是讓人愛戀的。起初,我是從“開卷有益”這個成語熟悉“開卷”是怎麼回事的,那只是一個學生的功課使然。我從部隊轉業到地方電視臺工作後,常去一些有人氣的地方進行採訪。得到《開卷》這本小冊子,就是一次在南京的鳳凰臺飯店做採訪閒暇時,順手從讀報架上取回家的。結束一天的忙碌,就著暖黃色調的檯燈光,從包裡取出《開卷》,讀著讀著,滿屋子地亮堂起來了,人也爽朗起來了。一篇又一篇的寫書、編書、讀書的心得,像燭光一樣照耀著摯愛讀書的人們。我被這本只有30頁的冊子深深地吸引著,一期一期地追逐,才漸漸地感受到何謂“開卷有益”了。董寧文先生在編輯《開卷》中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對文章的精選首先是著眼於著作者的,能入選的人一定是某一人文領域的行家,于光遠、舒蕪、黃裳、流沙河、季羨林、範用、王元化、吳祖光、馮亦代、綠原、楊憲益、鍾叔河、周有光等等,就織成了一個閃耀著星光的蒼穹。於是,作為讀者的我,在拜讀這個冊子的時候,每每就像一次又一次地與學問家們的對話,彷彿仰望著星空,這種境遇使得我跳躍著思維而虛心地跟隨著寫作人的思緒,獲得某一個方面知識的裨益。例如,在董寧文後來專門編纂的一本有關“序跋”的小書中,讀著他從數期《開卷》中選出那些年刊登的各位方家的“序跋”,我不僅瞭解到這個文體的章法,而且從中窺見諸多的掌故作為茶餘的談資。《開卷》還有一個特色,就在於它的每一篇都是有故事可讓讀者嚼出滋味來的:或是文壇的一段趣事,或是藝界的包袱段子,領著你一起經歷文人大家們的苦難輝煌,並從中感悟出有益於自己的人生經驗。花費十年汗水心智編撰《林散之年譜》的邵川,曾有多篇關於書畫方面的文章刊載在《開卷》中,其中撰寫的有關林散之與邵子退之間的詩書情緣,親切而不失矯情;雖是娓娓道來的語言和率直的細節以及用嚴謹的態度所做的考證,但對當今人情來往的流弊,尤其是沾著銅臭的書畫交易,是有深刻地啟示作用。這也是《開卷》自創刊以來,雖幾易其主,卻一向秉持的情懷。

《〈開卷〉200期》既是從幾個方面對以往的回望,也是為著未來做開拓性的定位。作為資料的200期,可以說是一種成就的表達;而作為一個見證,它代表的是堅忍不拔、守正出新的精神。《開卷》守道德之正,在完整的繼承上,瞄準創刊以來筆鋒仍健的著名學人的某一面見解;在準確的理解中,惟求其見解的精闢與篤實。《開卷》守學問之正,天下學問皆為一代一代學人鍥而不捨所致。因著編者的態度,作者也是從不懈怠,無論是行文中的求實精神,還是選擇題材的精巧技法,即便是一個簡短的補正,都讓讀者覺得讀出了“板凳需坐十年冷”的道理。《開卷》守行事之正,這得益於董寧文先生的個人作派,他與你謀面時總是十分的謙恭,當然還不失時機地與你淘得編撰往來所需,這肯定是巧妙而有謙謙風度的。出新旨在創新。《開卷》是綱,董寧文沐手所編纂與之相關的各類書籍皆是目,但都在走一條創新之路,才會綿延不絕。素淨而簡單的封面裝幀,有時候印上一把紫砂,往往會給讀書帶入到一個把玩的情景之中,至少透出俏皮來了。不少的篇章,在正文的嚴整結構中,貼上作者的書影,既增添了美感,也顯現出了編者的匠心。最有奇思的當屬董寧文以“子聰”的筆名,一絲不苟地在每期的字尾部分闢出的“開卷閒話”欄目,似乎是為當代讀書史留下有用的素材,更多地則給熱愛《開卷》的人們提供記憶的印痕。

去者已逝矣,來者焉可追。捧讀《〈開卷〉200期》,守正出新開未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