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閩北成竹在胸

由 魏章官 發表于 藝術2022-05-01
簡介改革開放,使閩北山區人民看到竹子的身價和效益,不少地方提出“以竹興鄉、以竹富民”的發展戰略,使竹子出現了科學撫育、連片基地開發和系列加工配套的發展新階段

石竹子茶多少錢一斤

魏章官

閩北成竹在胸

竹嵐成了旅遊觀光點

竹子在閩北的分量多重,如何加快竹業開發,現在閩北各級領導可謂胸有成竹了!

驅車穿行在閩北山山嶺嶺,可以看到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竹嵐。那一望無垠的綠色海洋,竹林是最綠最翠的;那綠色金庫中週轉快、利潤較高的也是不亞於水果的竹子。

這裡竹子有30多屬、1000多種。全國12個40萬畝以上的縣級毛竹產區,南平地區佔了4個;全區竹林面積佔全國的10%,佔全省的40%;竹林蓄積量和竹材產量均為全省之冠。其中建甌縣擁有竹林93.7萬畝,為全國縣級最多。因此,閩北被譽為“中國毛竹之鄉”,當之無愧。

然而,昔日閩北竹林普遍是零散的自繁自育和粗放經營的,只賣原料,在交通不便的地方還任憑竹子爛掉。

改革開放,使閩北山區人民看到竹子的身價和效益,不少地方提出“以竹興鄉、以竹富民”的發展戰略,使竹子出現了科學撫育、連片基地開發和系列加工配套的發展新階段。

你看,順昌縣加工一件出口竹蓆,一根毛竹增值10 倍。政和縣鐵山鄉10萬畝毛竹,過去一根竹一元多沒人要,如今4元很好賣。去年閩北地區人均純收入增收的部分有一半來自竹業。

竹材可加工許多產品,逐竹節裡的水是有待開發的上等健身飲料,竹子下腳料可種植食用菌竹蓀,竹筍加工品種也不斷增加。建甌縣春季一天三、四百部汽車運銷竹筍,到處是筍的天下。如果每畝毛竹林產筍2500公斤每公斤1元,就是2500元。

省林業廳廳長賴紀銳也偏愛竹子,最近在建甌縣說:“1斤柑橘才値幾角錢,如果像種水果那樣種好管好竹子,收入真比水果好。別怕筍多了沒人要,吃筍可防癌。”他叫閩北人民要胸中有竹,把竹業列入大林業,像抓工程林那樣抓竹林,像抓木材那樣抓竹材。

胸中有竹——閩北人提出,1990年代誰擁有竹林,誰就主動,誰就會成為閩北首富。現在,大力振興閩北竹業經濟,加快奔小康的步伐,已成了閩北的熱門話題。5月初,南平地區召開了建國以來首次全區竹業工作會議,專題研究部署了竹業生產。

此前南平地委、行署提出了“7213”開發工程,這中間的“2”就是竹林面積擴大到佔林地總面積的20%。按這比例,即使是全國竹林最多的建甌縣,還要新增20萬畝,發展到113.7萬畝。全區到1997年要從現有391.4 萬畝發展到600多萬畝,並建成毛竹豐產林、筍用林、紙用林和筍竹兩用林四大基地;蓄積量8.3億根,比現有將近翻一番;畝均立竹量從目前的117根增到160根(鮮筍總產從2.93億公斤提高到 5.35億公斤。

去年以來,全區有170個村開發“百村千畝科技興竹”競賽活動。全區竹製品、筍製品出口產品生產廠家有110家,出口品種22種2000多個產品,年出口交貨7500萬元,新辦竹、筍製品“三資”企業30家,利用外資1021萬美元,全部投產後可創匯1.2億美元。

竹業發展的廣闊前景,使閩北幹部群眾精神振奮。他們看到竹子是高效益綠化的重要一環,是奔小康的起跳點,是山地綜合開發的一個突破口。省委常委、地委書記趙學敏說得更明確有力,他說:閩北去年提前一年消滅荒山,完成“357”造林綠化工程,閩北還未真正重振林業雄風。要重振雄風,還必須打好林業發展的第二戰役,即最佳化山地種植結構的“7213”開發工程,振興閩北竹業經濟。

時下,閩北千村萬山已掀起育竹熱潮,但願那竹子長得更廣、更密、更翠!

(1992年6月7日福建日報,2022年1月15日選發)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