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用筆墨走進傳統,迴歸自然的追夢人

由 書畫快報 發表于 藝術2022-04-29
簡介有人感嘆張福生的藝術悟性,卻不知道他研習筆墨40年,並遇名師指導,2011年,近50歲的張福生先生進京求學,師從當代山水畫大師王界山教授,在王教授的指導下,福生老師對傳統筆墨進行了清醒審視,接近了中國美學精神的核心,在揮毫創作時,都體現一種

張福生畫家畫值多少錢

-----當代國畫名家張福生的藝術賞析

用筆墨走進傳統,迴歸自然的追夢人

福生,1963年生,安徽省馬鞍山市人,字東昌,號青雲客。

先後進修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王界山老師山水教學高研班,

安徽省黃山書畫院山水畫函授班,受教於著名畫家郭公達、鄭若泉老師;

安徽省(準)美術家協會會員

2013年入展畫家村名家十人展,獲獎。

2014年參加安徽省第三屆翰墨中國,中國畫大展;

2015年參加中央電視臺文化頻道春節聯歡晚會,獲得年度最佳藝術家稱號;

2016年受邀參加春節央視主辦的搜星中國春節聯歡晚會現場錄製節目;

2017年獲第十三屆搜星中國書畫展銀獎;

2018年,受邀參加火箭軍士官學校客座教授聘任儀式,並捐贈書畫作品;

2019年4月入圍 第二屆“郵驛路 運河情”全國美術作品展

2019年4月入圍“二十四節氣”柯城全國農民畫作品展

2019年11月入展第七屆安徽美術大展

編輯

用筆墨走進傳統,迴歸自然的追夢人

許多人知道張福生先生是知名畫家,其畫作收藏於各大美術館,40年來他的畫風 多次演變,從花鳥到山水畫,發現他是一名藝術思維很廣博的藝術家,視野之寬,積累之厚非常人能比。

用筆墨走進傳統,迴歸自然的追夢人

細品其作品,發現其美學依據是傳統、發現、表現、再現,這正是歷史上眾多名家的創作邏輯。也是寄情于山水,寄情於筆墨的生活表現,張福生先生深深沉浸於這一美學傳統之中。他不倦地探索與實踐,實踐與探索,始終以追尋山水精神為目的,塑造山水的美感韻味。

用筆墨走進傳統,迴歸自然的追夢人

張福生很注重將天性與本色一起注入畫面,悉心體悟“處身於境,視境於心”,“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至理名言,並將這感受經由心靈的體悟物化為水墨的意象符號,既融入了道教的無為之道,又展現了佛教的的禪韻境致。

用筆墨走進傳統,迴歸自然的追夢人

仔細賞析張福生先生精心之作,無論南國古寨的寫生,還是黃山松雲石的創作,憑藉簡約的色彩構圖,極富特色的形象選擇,透過繪畫符號的有意味排列和組合,墨色變化的微妙差異等等,捕捉到了山水的蓊鬱蒼潤、煙水迷離的感覺與情韻。

在經營佈局、形象選擇、筆墨運用、虛實關係上都體現了張福生個性化強烈自我意識,“求神似於形似之外,取生意於形似之中”,既有渾厚的一面,又有靈動的一面,取剛柔相濟之妙。

有人感嘆張福生的藝術悟性,卻不知道他研習筆墨40年,並遇名師指導,2011年,近50歲的張福生先生進京求學,師從當代山水畫大師王界山教授,在王教授的指導下,福生老師對傳統筆墨進行了清醒審視,接近了中國美學精神的核心,在揮毫創作時,都體現一種厚重、經典與學術並存的藝術面貌。

今天在張福生的作品面前,往往被它感染,受其陶冶,甚至如入忘我之境,是因為它優美、親切、含蓄,應該說,遠不止這些,細細想來,他的山水藝術所傳達的情思、意蘊、文化氣息和地域特色的品位,不僅顯示出主動轉換和新舊銜接的特點,使其作品在具備了逸、妙、味、趣、空、淡、清、遠的深邃意境之外,又因其善於解悟神韻,長於化境,使作品愈益韻味雋永。

正如藏家所言,張福生已具備了一個當代山水名家應有的素質與條件,包括他的學識修為、筆墨功底、造型基礎、創造能力,以及他對藝術的執著精神和為人的坦誠和出世的態度。他所擁有的這一切,也正是當今畫壇所缺少的,也是其作品生命力的源泉。

用筆墨走進傳統,迴歸自然的追夢人

57歲既是一個藝術家成熟的年齡,也是下一個藝術創新的起點,他尚有足夠的時間和充沛的精力去面對中國山水畫,觀其人,會發現他是一個不會因為自己已取得的成就而故步自封裹足者;聽其言,他也不會因為時代變化而隨波逐流、趨名爭利。和許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創造中國山水畫的輝煌前途。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