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關公:跨越時空的傳奇

由 關公文化彭允好 發表于 藝術2022-04-26
簡介以“忠、義、仁、勇”而聞名於世的關羽由一個歷史真實人物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已經綿延了一千多年,並且得到大多數人的共同接受和承認

關公為何成了中國竹畫的鼻祖

關公:跨越時空的傳奇

關公:跨越時空的傳奇

綿延五千年的華夏文明,賢哲無數,英雄輩出。他們每個人都像銀河的繁星散發著熠熠光彩。

斗轉星移、風雲變幻,縱然是萬里河山、千年盛世,也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逐漸模糊,終將成為時空走廊的過客,更是未來歷史的一頁滄桑,乃至一道斑駁的印記……

仰望歷史的蒼穹,在層出不窮的名人之中,被後世不斷地戴上炫目光環並尊之為“聖人”者,僅有兩位, 他們就是被尊稱為“文聖”的孔子和“武聖”的關公。

眾所周知“聖人”是儒家對人的最高評價,幾千年來,沒有誰能再擔得起這個稱號。就連全面繼承和發揚孔子學說的孟子,也只能被稱之為“亞聖”。而把“武聖”這個輝煌而耀眼的光環戴到一個一生不著不述,幾乎沒有留下隻言片語,甚至還常常被人詬病的軍人身上,有點讓人匪夷所思。

一個武將若能被世人敬仰,要麼個人勇武蓋世無雙,要麼統兵作戰攻無不克,但無論哪種,關羽好像都不是最傑出的,論個人勇武,關羽不及呂布,論統兵作戰,關羽不及張遼。既然如此,為何關羽還被封“武聖”呢?

關公:跨越時空的傳奇

諸多學者研究發現,關羽一生喜讀《春秋》而深明大義,是儒家思想最忠實的信仰者,除了一生有大忠大義的表現,還有“萬人敵”、“ 熊虎之將”和“威震華夏”的美譽,從“亡命奔涿郡”投軍報國;封金掛印,千里走單騎,直至被俘不屈斬頭。他用波瀾壯闊,甚至可以說是轟轟烈烈的一生,完美地踐行了亞聖孟子提出的“貧賤不能移”、“ 富貴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大丈夫”是評價中國男人的最高標準,換句話說,這也是中國文化傳統中對於人格評價的最高定位。無須去爭誰是天下第一勇將,僅“大丈夫”精神這一項,關公便可讓天下英雄黯然失色。

事實證明,儒家選擇“武聖”的標準是極其嚴苛的。歷數前賢,由於歷史條件和人生的際遇不同,一個人一生中實踐這三條的標準機率很低。從商周的姜子牙到明清的左宗棠……在萬千名將中有人可以實踐其中一二條都可以稱之為“大丈夫”,而圓滿實踐三條者,唯關羽一人。所以有人稱讚關羽為“千古一人”並不為過,而稱之為“武聖”,同樣實至名歸!

更不可思議的是,就是這樣一位充滿了爭議的三國人物,在他去世二百餘年之後,卻被後世的帝王將相和貧民百姓一步步推向了最高神壇。祭祀他的廟宇遍及全國城鄉和海外,他的神像供奉在每個家庭的神龕中。

這種待遇,連至聖先師也望塵莫及。

關公:跨越時空的傳奇

人所共知,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儘管在“三教論衡”之後取得了“圓融”,但是,三教還是各奉其主,相互並無關聯。而唯有關羽卻被三教爭相敬奉為“菩薩”、“天尊”和“聖人”,是中國唯一“三教盡皈依”的人。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多民族共同信仰同一位尊神,這在中國民族史上實屬罕見,也唯有關公一人獨享這樣的尊榮。

一千多年來,不論是王朝更迭,還是不同的民族君臨中原,幾乎所有的帝王無不對他頂禮膜拜,爭相敕封。你封侯,我就封王;你封王,我就封帝。據統計,歷史上有16位皇帝23次為他御旨加封,爵位由候而王,由王而帝,乃至協天大帝,可謂榮寵非凡,獨步千古。清朝光緒皇帝敕封關羽封號全稱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這一封號,26個字,最終達到了登峰造極、無以復加的地步。壓過了歷代各朝所有皇帝對關羽的褒封,這樣的封號可謂前無古人後也無來者!

一千多年以來,在關羽由人而神歷史程序中,上至高居廟堂的王侯將相,下至終生勞作的販夫走卒,從舞棒弄劍的草莽義士,到 江湖草堂中的說書藝人、梨園中的戲子優伶,乃至遠避塵世的僧尼道姑,幾乎全部匯入了朝拜和聖化與神化關公的潮流,都把他當成自己的保護神而供奉。

一千多年來,無數文人墨客搜尋枯腸,不僅駁斥一切貶低他的言論,幾乎把一切最神聖、最崇高的字眼都用來謳歌他、禮讚他。

關公:跨越時空的傳奇

據有關資料記載,鼎盛時期全國的“關公廟”“武廟”有三十萬座。清朝中期,僅京城一地供奉拜祀關公的廟宇就多達116座。臺灣島面積不算大,但是全島卻有大大小小的關帝廟一千多座,臺灣全島人口不足四千萬人,卻擁有關公崇拜者一千餘萬人。

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共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關帝廟3000餘座,僅日本和馬來西亞就有關帝廟1000多座。在海外,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公廟,此言可謂不虛。

在洛陽、當陽和運城連年舉辦的春秋兩次大祭上,和尚、道士和學者共祭同一個人,這種三教共祭的場景只能發生在關廟和關林。

不管世間有多少流言蜚語,也不管有多少誹謗和謾罵,關羽這位三國名將,在其死後已經成為中華各民族共同信仰和崇拜的第一神明。

關公:跨越時空的傳奇

以“忠、義、仁、勇”而聞名於世的關羽由一個歷史真實人物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已經綿延了一千多年,並且得到大多數人的共同接受和承認。忠義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關公文化”也必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集中表現。在這漫長的一千八百年的歲月裡,關公的魂靈氤氳在九州大地的角角落落,關公文化浸潤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統治階級倚仗他維護政權,鞏固統治,普通百姓祈求他保佑平安,招財納福。在中國,只有他,得到了尊卑上下貧富貴賤者一致的認同,共同的尊敬。

他已經超越了一個自然人而成為華夏民族的神祗、中國人民的精神圖騰。他的祠廟幾乎遍佈了所有的都市和鄉村,九州無處不焚香。世界上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几乎都可以看到關帝廟,甚至在遙遠的非洲大陸,也有14座關帝廟。近兩千年來關公以其忠義仁勇聞名海內外,受到炎黃子孫的千秋奉祭,關公文化也日益成為連線海內外中華兒女的紐帶。

放眼古今 環顧世界,從未見過這樣傳奇而又獨特的文化現象。

康德說:“設定上帝的存在是道德上的必需。”西方有哲人說:“一顆巨大的良心就是一座廟宇。”

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經過上千載美化神化的關公,既是懸在人們頭上的一把亮錚錚、光閃閃的良心寶劍,又是華夏民族用傳統文化錘鍊出的一個民族的人格座標。

關公:跨越時空的傳奇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關羽的故里運城,每年都於金秋時節舉辦為期七天的關公文化節。這期間,運城市內,人山人海,解州關帝廟中,履舄交錯,戶限為穿。大祭仿明代祭聖之規範,所用樂器有笙、管、壎、笛、箏、鼓、編磬、琵琶、雲鑼等,足具古雅樂“金、石、絲、竹、土、匏、革、木”的八音之設。祭禮所用犧牲,也按明祭舊制,採用最高大禮太牢(整牛、整豬、整羊)。祭禮程式分鳴鼓、上香、行初獻禮、奠玉帛、進俎、行亞獻禮、讀祝文、望燎、行終獻禮,另外再加上飲福酒及各類藝術表演……應該說,在被稱為“武廟之祖”的解州關帝廟內,舉行這等祭聖活動,無疑是對關公文化的一種開掘、弘揚和拓展。

如果說一切宗教信仰都是慰藉人們死後的靈魂,唯有關公崇拜則是著眼於人們的今生世界。

關公無疑是建立了不朽功業和輝煌成就的,但也不能說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戰將。由於歷史條件的侷限,他沒有建立其前朝韓信、衛青那樣平定天下的功業,也沒有取得本朝諸葛亮那樣的開國之功。比起歷史上的著名戰將,人們更看重的是關公對社會正義的自覺追求,對公義和私利的正確選擇,他具有堅持和實踐一種偉大理想的歷史自覺和使命意識,具有匡扶正義、統一國家、拯救蒼生的政治理想和社會宏願,具有無比忠誠的道義立場以及光明磊落的人格操守。

簡言之,就是忠誠、信義,仁愛、英勇。關羽所代表的忠義仁勇精神,是在幾千年王權社會漫長的歷史程序中,經過儒家思想長期的薰陶濡染,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道德偶像,自己確定的人格追求。這個道德偶像和人格追求還會長期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生活,還會是民間意識形態的核心價值。

關公:跨越時空的傳奇

社會在發展,歷史在演進。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信仰危機的時代環境中,挖掘和弘揚關公精神,對我們今天匡正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的社會風氣,對呼喚忠義和英勇、留存我們民族的元氣與魂靈,對重拾誠信和磊落、真正構建社會和諧,應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雨果在《臨終告白》中寫下的那段平凡卻振聾發聵的話語:“真理、光明、正義、良心,這就是上帝。上帝如同白晝……我的凡眼很快就要閉上了,但是我精神的明眸將一如既往地燦如朝霞。”

關羽的凡目已閉上了近一千八百載,但他的那雙丹鳳眼似乎一直在明亮地睜著。他一直在用最純正的目光,讀著神州滄桑的變遷,讀著歷史的春秋,讀著人間的浮沉,讀著文明也讀著野蠻,讀著血淚也讀著歡笑,讀著貧窮也讀著富有,讀著卑汙也讀著高尚……

關公的聖目,將永遠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醒著。

赤面長髯、青龍偃月刀的威武,在全世界華人的心裡,成為永遠不朽的傳奇!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