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獵罪圖鑑》裡的畫像師真實存在嗎?聽警界“畢加索”講述他的故事

由 晨娛碼頭 發表于 藝術2022-04-24
簡介不過我也沒閒著,除了每天畫幾張保持手感外,我剛完成了一本關於《人體形態發育學》的書,透過具體案件講述模擬畫像理論的一些基本知識,描述人類形態對模擬畫像的作用等,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這一行,感受這一傳統刑偵手段的魅力

速寫五官嘴巴怎麼畫

《獵罪圖鑑》裡的畫像師真實存在嗎?聽警界“畢加索”講述他的故事

《獵罪圖鑑》劇照

不久前熱播的懸疑探案劇《獵罪圖鑑》中,一句“電腦永遠代替不了人腦”,讓模擬畫像師這一“冷門”職業被大家所熟知。模擬畫像,簡單來說,就是刑偵人員根據各種資訊畫出嫌疑人的面部肖像,協助警方尋找兇手或者死者的一種刑偵技術手段。劇中的主角之一畫像師沈翊,憑藉精湛的繪畫技術,從頭骨還原失蹤者生前相貌,根據女兒相貌倒推父親長相,從AI換臉後的10餘張假臉中明辨本尊等“神筆”,為破案提供重要助力。沈翊也被觀眾送上“穿制服的畢加索”的稱號。劇中這些看起來神乎其神的畫像偵查手段,現實中也能實現嗎?近日,記者採訪了浙江警界“畢加索”——杭州鐵路公安處刑事科學技術支隊警務技術四級主任徐志標,他的講述或許能給出答案。

“最後的希望” 

“讓一群警察在這等一個畫畫的,像話嗎?”當《獵罪圖鑑》第一集的男主角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沒忍住——這有什麼不像話的呢?2008年,義烏髮現一具高度腐爛的屍體,告示一連貼了幾日,沒人上報失蹤人員,案件陷入停頓。這時,我接到了去模擬畫像協助破案的電話。當我還原被害人的畫像後,義烏市公安局的偵查員握著我的手,“這是我們最後的希望了!”就像劇中描述的一般,當破案毫無頭緒時,畫像師可以說是最後的底牌。有時候,我們前面坐著的是目擊者,背後等著的是公安局長甚至廳長。因為,一旦能畫出嫌疑人畫像,就是破案的新線索、大家行動的新方向。一集又一集,這個週末,我難得地追起了劇,看著一個個似曾相識的案件,往事再次浮上心頭。我不像劇裡的畫像師沈翊有那麼高的天賦,甚至,我成為一名畫像師,可以說是陰差陽錯。

上世紀90年代,我考入上海醫科大學,沒讀上理想的臨床醫學專業,被調劑到法醫學專業。那時,我連法醫是什麼都不清楚,更別提所謂的畫像師了。1994年畢業後,我來到杭州鐵路公安處,當了兩年法醫。還是綠皮火車的年代,發生最多的案子,是火車上的麻醉搶劫案和鐵路附近散步被搶,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我見到了上海鐵路公安局的“畫像高手”張欣,在沒有多少監控的時代,他竟然可以透過目擊者的描述,還原嫌疑人的長相,幫助破了好多大案。我不由得心生崇拜。早年在學校裡上美術課,老師曾誇過我的素描畫得像模像樣的,我行不行呢?“你學法醫的,瞭解人體骨骼形態,更合適搞這個。”後來,張欣成了我的師傅,他的這句話也成為我前進的動力。

“畫皮更要刻骨”

畫像師到底是什麼?其實師傅也沒系統學過,都靠自己摸索。當時國內為數不多的幾個模擬畫像專家基本都是學美術出身,學醫就我一個,這既是我的弱項,也是我獨有的強項——對人體解剖和發育知識比較瞭解,我暗下決心要趕上他們!1999年,我從新華書店捧回一套《少年兒童繪畫叢書》,那時我已經31歲“高齡”。第一次素描,我畫了一隻碗,畫完自己直搖頭,可師傅的那句話一直在心底鼓勵我。背上畫夾,拿上畫筆,我在西湖邊開始免費給人素描畫像,從天亮畫到天黑。幾個月後,我的“攤位”面前開始排起隊伍。不出門時,我就看電視“默寫”,給不同的演員畫素描,劇情我不記得,可畫過的演員長相特點卻都留在了心裡。一刻不停地畫了2年,大家都說,我的素描開始“傳神”了。和師傅一起畫了幾個案子後,一次偶然機會,我第一次獨立畫像。

2000年5月27日,我在金華出差,接到一名相識民警的電話,“阿標,能不能來幫忙畫個像?”金華鐵路醫院外科病房發生一起萬元拎包案。1萬元在當時可是鉅款,那時我們的月工資才1000元左右。學習了2年,終於迎來“考試”,我既激動又緊張。我跑到文具店買來畫筆和紙,但目擊者能夠提供的線索不多,50—60歲,老頭,瘦……說什麼的都有,在大家的七嘴八舌中,我開始畫像。一個多小時後,看著畫像,目擊者都說“差不多”,可我心裡七上八下,到底像不像呢?好在,當地公安依據畫像,3天后抓獲嫌疑人。實際上,並不是所有案子的目擊者,都能清晰描述嫌疑人的特徵,更多的情況是描述有偏差。但人體骨骼、形態騙不了人,我不僅要畫皮,更要刻骨。於是,我開始將法醫專業知識融入其中,研究法醫人類學、心理學等知識。

《獵罪圖鑑》裡的畫像師真實存在嗎?聽警界“畢加索”講述他的故事

2008年,衢州開化發生多起入室盜竊案,嫌疑人3個多月連續作案50多起。案情遲遲沒有進展,直到有個目擊者,透過窗戶模糊看到了正在攀爬的嫌疑人影子。

“二十來歲,尖臉,顴骨不高,長啥樣,沒看清。”別看只有短短一句話,當時理論知識和實踐相融合的我,快速發現裡面包含了很多線索。人的五官和臉型是配套的,如果是下巴尖,那麼眼睛嘴巴的形狀、鼻子隆起的角度應該也是和下巴角度一致的。

我一邊畫,一邊讓目擊者看像不像,3個多小時的修修改改,終於還原出嫌疑人五官肖像,“應該是他!”目擊者也覺得“神似”。根據這張模擬畫像,民警很快縮小搜查範圍,不久就找到了嫌疑人。

有了理論深度的探索和思考,不少人誇我的模擬畫像和嫌疑人越來越神似,我開始奔走在全省各地,有時還會接到國內其他地方的“單子”。

2020年年底,我接到海南公安的電話,他們一起命案積案的嫌疑人,作案時才十幾歲,如今已經40多歲,當時筆錄中有目擊者描述過他的長相。“能不能畫出現在的樣子?”對方問,我嘗試著幫他們畫了一張,沒多久就收到他們抓到人的好訊息,還拍來比對圖,“多虧這張畫!”

所以,你說主人公沈翊“三歲畫老”的技術,畫像師真能辦到嗎?當然能!

劃開黑暗的“利劍”

不少看過《獵罪圖鑑》的人說,畫像師像開了“金手指”,根據頭骨,竟能還原死者生前樣貌。事實上,顱骨面貌復原並不簡單,但也不是不可能。講一個我印象較深的案子吧。2004年,金華一個水庫浮起一隻大號旅行箱,路過村民發現後,開啟一看,被嚇得魂飛魄散:裡面是一具高度腐爛的女屍。我接到電話趕到現場時,水庫邊已是人頭攢動。這是一起殺人拋屍案,現場沒有遺留下任何有價值的線索,警方將首要目標放在了確定被害人身份上,一旦有人認出被害人,下一步就能全力以赴尋找兇手。

我將屍體面部拍攝成數碼照片,放大到電腦上仔細研究。當我站在殯儀館裡,面對著她時,竟然產生了一絲絲“恐懼”——我能不能把白骨還原,為她伸冤?哪怕只剩顱骨,五官的位置、大小,對應的形狀都是有跡可循的。畫出模擬畫像並不容易,我也很難具體描述過程,這幅畫像,花了我很長時間,但我確信,能有六分像。第二天,500份登有被害人模擬畫像的警方協查通知出現在金華街頭,當地媒體也迅速公佈這一訊息。當天下午就有訊息傳來,蘭溪一名歌舞團女子失蹤。經過確認,被害人就是這名女子。第三天,他們給我打電話,“抓到人了!”

所以,像主人公用畫筆協助偵破幾個獨立案件並不誇張。不過,劇裡也有“誇張”的成分,比如模擬畫像師不可能像劇裡那樣拿著槍,就衝到一線去。

有一年,我去中國美院進修的時候,一名教授對我說,他們畫畫是純粹的美術,是為了欣賞;而我畫畫,是為了救人,為了破案。那時候,我開始覺得,不管手中是柳葉刀還是碳素筆,都是劃開黑暗的“利劍”。

《獵罪圖鑑》裡的畫像師真實存在嗎?聽警界“畢加索”講述他的故事

當然,這幾年這柄“利劍”用得少了,一年會畫五六起案件,大多是“疑難雜症”。這可以說是一件好事,意味著我們的刑事偵查手段越來越新,破案能力越來越強。

不過我也沒閒著,除了每天畫幾張保持手感外,我剛完成了一本關於《人體形態發育學》的書,透過具體案件講述模擬畫像理論的一些基本知識,描述人類形態對模擬畫像的作用等,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這一行,感受這一傳統刑偵手段的魅力。

記 者 手 記

採訪徐志標前,記者聽過一個關於他的最廣為流傳的故事:2009年,桐廬一起兇殺案的嫌疑人,在街上看到警方張貼的懸賞通告,壯著膽子撕下一張,回到住處後收藏起來。被抓後,當民警翻出這張懸賞通告,嫌疑人竟說:“他都沒有見過我,怎麼能把我畫得這麼像?太想收藏一張了。”講這個故事,不只是為了讓大家驚歎“畫像師畫得真像啊”。在刑偵領域,畫家不只是藝術的代名詞,也可以是真相的代名詞。他們速寫生命,也描摹罪惡,正是因為模擬畫像師的存在,才撕開了那些撲朔迷離的案件的缺口;他們的碳素筆,不僅是最後的希望,也是劃開黑暗的“利劍”。就像劇中所說,“我們(警察)是人民和罪犯之間最後一道防線”。

【來源:常州武進檢察】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