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葉向高關於閩地景觀人文的詩歌描寫

由 玉兔說史 發表于 藝術2022-04-22
簡介葉向高的《宿茶洋騷》這首詩透過“荒館”、“雨夜”、“泉聲”、“草色”“馬首”、“西風”等騷站典型物什的選取和氣氛的渲染,表現了茶洋騷獨具的樣貌與凝聚的情感,富有人文色彩,展現了詩人對家鄉的依戀、不捨之情

色的綠拼音怎麼寫

除了對閩地自然景觀的描寫,葉向高還有不少展現閩地人文景觀的詩作。其中寺院廟觀,凝結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痕跡,充滿了人文氣息

。如雪峰寺、黃慄寺、靈石寺、福興寺等,是葉向高筆下最典型的抒寫物件。

對閩地人文景觀的抒寫

黃聚寺是福清的名寺,有著悠久的歷史

。它的重興,很大程度上得力於葉向高。萬曆四十二年(1614),萬曆帝生母李太后逝世。李太后生平好佛,萬曆帝便擬在全國寺院內選六處安放經書。透過葉向高的大力奏請,黃槳寺亦在列,賜經六百七十八函,萬曆帝還親賜匾額“萬福禪寺”。葉向高《夏日江孝廉、林太學諸丈邀遊黃巢寺觀龍潭四作》,寫夏日與友人同遊黃巢寺的情景。

葉向高關於閩地景觀人文的詩歌描寫

《其三》主要描寫了黃聚寺的龍潭風景,靈石寺,坐落於福清靈石山上。山有香石,手摩之有香氣,故名靈石,寺亦因此得名。據《閩書》記載,唐武宗時,僧人元修於靈石山修建庵堂。唐宣宗時,賜額匾“靈石俱服院”,即為後來的靈石寺。靈石寺在宋朝時香火鼎盛,

明後漸衰。

朱熹曾作《遊靈石》詩,描寫靈石山的逸緻。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僧人性麟募緣修復寺院,葉向高過訪寺廟並贈詩《靈石訪同我禪師》。葉向高還有《遊靈石寺》,這首詩歌借對靈石寺周邊環境的描寫抒發了入寺後詩人忘卻煩惱、輕鬆自在的心情。詩人並未對寺院進行直接描寫,亦未對靈石寺解經或香火如何進行闡釋,而是透過環境的描寫和自己物我兩忘的心境表現了靈石寺對人性的陶冶與洗滌。

應峰寺位於石竹山的西南面,始建於唐鹹通元年。葉向高《遊應峰舊寺覓僧不遇》,應峰舊寺作為一座古剎,曾經香火鼎盛,但後來破落荒涼,失去了昔日的繁華與風采,這正與詩人覓僧不遇的遺憾失落心情相契合。“芳蹊”、“層阿”、“藤蘿”等詞語寫出了應峰舊寺周圍環境的幽靜與秀麗,“古寺”、“雲冷”、“春歸”、“空花”、“無僧”、“暮雨”寫出了寺院的荒涼與敗落,尾聯表達了詩人無盡的哀嘆和愁暮。

葉向高關於閩地景觀人文的詩歌描寫

雪峰寺又名崇聖寺,全名雪峰崇聖禪寺,坐落於侯官縣(今福州市)雪峰山上,唐鹹通十一年(870)修建。雪峰寺為歷代詩人所詠唱,如元代詩人劉棄,明代詩人唐泰、王恭等。葉向高寫雪峰寺的詩也有多首,如《將上南銼謝病憩雪峰寺》其四,萬曆三十年葉向高奉命北上南京供職,行至劍浦返家途經雪峰寺西作此詩。作者被首輔沈一貫壓抑,久滯南京不能升遷,雖是因病返回,實內心備受挫折。

詩人將擺脫名利糾纏、心境超脫寄希望於雪峰寺佛法的開解與救贖,可見作者的抑鬱之情。

又如《贈雪峰寺月庵上人》抒發了對雪峰寺濃厚深沉的佛教底蘊的感慨,對月庵上人弘揚佛教經義的讚揚。囊山寺坐落位於莆田囊山。囊山,因其山峰形如“隱囊”而得名,峰頂山巒重疊,累列如蓮瓣。

據此可知,囊山寺創建於唐末,初名囊山院,後名延福院;閩王王審知又建國歡院,延師於此;又改名為慈壽院;宋祥符初,再次改院為寺,俗稱囊山寺。葉向高《夜遊囊山寺》這首詩描寫了囊山寺幽靜的自然環境、古樸雅緻

講經院堂,充滿了佛禪韻味。“野樹籠煙寒漠

,霜鍾帶月夜悠悠”一聯寫出了深秋月夜古寺的落寞與孤寂。

葉向高關於閩地景觀人文的詩歌描寫

除了充滿佛教意蘊的寺院,釋站亦是一個特殊的地方。茶洋騷,是福州府最北的一個騷站。作為葉向高往返家鄉的一個必經騷站,茶洋騷蘊含著作者特殊的家鄉情懷。葉向高的《宿茶洋騷》這首詩透過“荒館”、“雨夜”、“泉聲”、“草色”“馬首”、“西風”等騷站典型物什的選取和氣氛的渲染,表現了茶洋騷獨具的樣貌與凝聚的情感,富有人文色彩,展現了詩人對家鄉的依戀、不捨之情。

透過對閩地充滿人文氣蘊的寺廟院觀的描寫,透過對飽含作者思鄉愛家情感的茶洋騷的打寫,展現了閩地豐富多樣的人文景觀,從中可以感受到詩人對家鄉的深深依戀和濃郁的鄉土情懷。

對閩地親友的抒寫

葉向高家族觀念非常強烈,詩歌中亦有不少體現

五言古詩《送仲弟還家並示季弟》這首詩首先描寫了仲弟葉向亮即將歸家的悲傷離別之情;念及門庭單薄,只餘兄弟三人卻又南北分離的苦痛;追憶弟初來時自己恍如做夢、不敢相信的喜悅之情。

葉向高關於閩地景觀人文的詩歌描寫

詩人很細膩地觀察到仲弟音容體態的變化,相談的也不是仕途官場之事,而是家鄉日常瑣碎。後面反覆勸誡弟弟歸家後與家人謹守家訓,勤於耕織,不毀門風,不墜先人聖名,並叮囑家人兄弟要相親相愛,從中可以體會到葉向高對家人的關心和依戀。語言樸素自然,一種深情貫穿其中,宛然可見。

又如《京口渡江別薛仰惠表兄》,這首五言律詩寫在京口與表兄薛仰惠相逢的情景。詩歌前四句表達了臨別的傷感之情,感嘆相見稀少、不能常聚;後四句形象描寫了殷勤叮囑表兄經常互通書信、時時傳遞訊息。詩歌語言自然流暢,“帆掛寒潮上,雲連故園飛”一聯對仗婉轉流麗、富有韻味。再如《壽嶽翁作》既表達了年少時得岳丈照顧的感激之情,又抒發了未能親自上前祝壽的愧疚之意,更希望能夠有朝一日解官還家、追隨左右。“官舍年來如水冷”一句表達了對官場的厭倦和失望,“丈人老去更冰清”一句對丈人不在身邊,深感孤寂冷落,可見對親人的依戀之情。

葉向高對閩籍友人的神聖情誼,亦在詩歌中多有流露。

如《送曹能始南歸》,詩人首寫送別友人時的風景蕭瑟,如人的心境一般;接著將曹學儉比作賈誼、終軍,表達了對友人文學才華的讚許;最後傾述自己遠離家鄉,又與友人分離的孤獨愁悶之情。“閩水”、“鄉國”二詞飽含著深厚的家鄉情誼,寫出了京師與家鄉山水迢隔,不能朝夕再見友人的惋惜

葉向高關於閩地景觀人文的詩歌描寫

又七言絕句《送薛子觀歸閩》其二,這首詩歌用口語化的語言表達了與友人的深厚友誼、對友人歸裡的關心、對家鄉的懷念,以及希望友人歸家後得享安寧生活的美好祝願。由友人的歸閩思及自己亦是漂流在外的異鄉獨客,更是降限滿懷。詩歌語言直白親切、似是詩人隨口而出,真情厚誼卻蘊藏其中。可見,與臺閣體送別詩不同,少了典雅端莊、華麗辭藻,但卻更富真情、自然。

葉向高也有不少寫給閩地布衣友人之作,如七言律詩《次錢塘懷陳振狂》,詩人路經錢塘時懷念友人陳宏己,故而作詩寄贈好友。這首詩透過描寫錢塘美麗的春日景色,表達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西風”、“芳草”、“青山”、“滄海”等景物的選取,使詩歌充滿了暮春的氣息,也鋪墊了傷感情緒;“鬥邊劍倚龍文動,瞪畔星佔處士高”一聯頗有古樸雄壯氣勢。詩人追憶往日與朋友泛舟春遊、詩酒相對,對朋友的思念更深。

又《過陳振狂新居》,這首詩歌描寫了作者和朋友十年未見,到朋友的新居與友人把酒話詩、共憶往事的情景。頸聯“江因進艇寒逾漲,菊為編籬晚未疏”富有野趣,自然工整。詩

“蓬篙”、“菊”、“籬”、“小草”等物件的選取也以充滿自然之趣的物什為主,呈現出怡然自得的田園生活。《發三山鄉紹紳祖餞途次寄謝》是詩人離鄉北上任職途中所寫。

從中可以看出,葉向高對閩地友人的深切懷念和對家鄉給紳熱情相送的感激之情

葉向高關於閩地景觀人文的詩歌描寫

葉向高還作有《嘆逝篇》二十七首,悼念親友故交。《嘆逝篇》中主要悼念的是詩人裡閏發小、少年之遊、儒業同學或文筆摯友等等,以閩地鄉人為主。如鄧原嶽、呼如蘭、呼鶴來、陳道良、郭建初、林材、薛起巖等人。

其中《嘆逝篇·王肖岡先生》是悼念啟蒙恩師王肖岡之作,追憶幼年接受庭訓,其後拜師王肖岡,跟隨先生學習儒業。稱讚恩師的授經解惑、親切教導,斯人雖去而音容笑貌依舊。表達了對王肖岡先生的深深懷念與敬仰之情,親切感人。

結語

對家人親戚的思念關切之情、與同籍友人的相依相惜之情、對閩地友人的依戀不捨之情,以及追念閩地英靈與亡友的沉痛哀傷之情,都蘊含著葉向高深沉的鄉籍認同感。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