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由 正春和 發表于 藝術2022-04-10
簡介(照片拍攝於2018年2月27日)倉前糧倉位於餘杭倉前街道靈源村,南臨餘杭塘河

京杭大運河原名叫什麼

文 | 蔡蔡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餘杭塘河古稱“運糧河”,又名“官塘河”,是京杭大運河的一條支流,它連線著西溪溼地、和睦水鄉,是城市重要生態綠化廊道。

歷史上這裡商船雲集、航運發達,是餘杭歷史變遷的重要組成部分。(照片拍攝於2018年2月27日)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安樂塔,在杭州餘杭區餘杭鎮東南寶塔山頂。始建於五代吳越時期,據傳,吳越國王子在此山養病得痊癒,建此塔為紀念,取名安樂。

現塔重建於明代。1985年重新修葺。(照片拍攝於2018年6月22日)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隋大業間(605年~618年),餘杭塘河為漕運而疏浚,是古代餘杭縣主要航道之一。

清嘉慶《餘杭縣誌》記載“餘杭塘河在縣東南二里,闊三十步深一丈許,連南渠河,自安樂橋四十五里至杭州之運河”。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元朝末年,為了便於軍糧運輸,吳王張士誠率20萬軍民,歷時十年,從江漲橋(信義坊通往杭辦大廈之間的那座橋)到塘棲,挖了一條“寬二十丈”的新運河,新運河在北端與餘杭塘河相連,南端連線隋煬帝開鑿的江南運河。

自此,產自餘杭鎮、倉前鎮、蔣村鄉的大米和其他土特產,經餘杭塘河、京杭大運河,源源不斷運往北方,餘杭塘河也因此被稱為“運糧河”。(照片拍攝於2018年2月27日)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杭州城西古運河畔有一個叫倉前的地方,這是個有著800餘年歷史的古鎮。解放初期享譽海內外的“四無糧倉”,也曾把倉前這個名字傳遍世界。

當然,倉前,顧名思義,就是糧倉之前。

農耕時代,倉前百姓的世代耕耘,使得倉前贏得了“江南糧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的美譽。(照片拍攝於2018年2月27日)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倉前古鎮原名靈源,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官方在街北建臨安便民倉,古以南為前,遂稱倉前街,距今已有873年曆史,雖隸屬關係和建置幾經變遷,但倉前之名一直沿用。(照片拍攝於2018年2月27日)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倉前有許多歷史傳說,最著名的當屬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故事,案中涉及的“愛仁堂”藥鋪舊樓至今儲存完好;國學大師和維新革命家章太炎先生也是倉前人,其故居就坐落在鎮上;(照片拍攝於2018年2月27日)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章太炎故居建於明末清初,屬中式宅院,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倉前老街,現為章太炎紀念館。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學乘。

後改名絳,號太炎。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

中國浙江餘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國近代著名樸學大師。(照片拍攝於2018年2月27日)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太炎故居坐北朝南,面水臨街,是一個前後四進加一過道的大宅院,佔地約0。07頃,建築面積811平方米。

前三進為太平天國之前章太炎曾祖父所建,最後一進樓房建於民國初年。(照片拍攝於2018年2月27日)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餘杭四無糧倉陳列館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倉前街道倉前塘路88號,佔地5。34畝,展館面積近2000平方米,於2009年7月8日正式開館。

陳列館主要反映上世紀五十年代老一輩餘杭糧食人建立全國首批“無蟲”糧倉和“四無”糧倉的光輝歷史,是一座集糧倉文化、糧油文化和糧食廉政文化於一體的專業陳列館。(照片拍攝於2018年2月27日)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倉前糧倉位於餘杭倉前街道靈源村,南臨餘杭塘河。前身是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為備賑濟而設立的臨安便民倉。(照片拍攝於2018年2月27日)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現存4棟單體建築,均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661平方米。其中2棟為老式木房作糧倉,為房式倉。

二十世紀60年代,按蘇聯模式加建2棟平房,為蘇式倉。是全國首批“無蟲、無黴、無鼠、無雀”糧倉。(照片拍攝於2018年2月27日)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夢想小鎮核心區塊總面積約3平方公里,以章太炎故居、“四無糧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在出世與入世之間自由徜徉”的自然生態系統為載體,以科技城開放、包容、創新、服務的政務生態系統為支撐,以阿里巴巴總部所在地和金融資源集聚發展的產業生態系統為驅動,透過建設“眾創空間”、O2O服務體系,“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鏈條,打造更富激情的創業生態系統,幫助“有夢想、有激情、有知識、有創意”,但“無資本、無經驗、無市場、無支撐”的大學生“無中生有”,使他們創業的“夢想變成財富”。(照片拍攝於2018年2月27日)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西溪溼地的歷史,概括地說,歸納為遠古雛形、漢唐形成、宋元發展、明清昌盛、民國萎縮與現今新生的六個階段。

在四五千年前,西溪的低溼之地,如受天目山春夏洪水的沖流,此處被淹沒,便成了湖泊,而乾旱之時,溼地也就出現。溼地隨隱隨現的現象,因此可以把它稱為雛形階段。

從東漢熹平元年(172年)建造南湖算起,到唐末五代為止,大約有一千多年時間,是西溪溼地形成期。(照片拍攝於2014年6月8日)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西溪溼地由沿山河、五常港、嚴家港、蔣家港等6條河流縱橫交匯而成,水系和運河杭州段全部相通。

“京杭大運河有很多分支末流,西溪溼地可以和京杭大運河看成一個整體,或者說,京杭大運河哺育了西溪溼地。” (照片拍攝於2014年6月8日)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西溪溼地可能是京杭大運河上第一個原生態溼地(照片拍攝於2014年6月8日)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西溪溼地水系歸屬於杭州市區運河水系的運西片,處於低山丘陵與平原的過渡地帶。上承山區性河流沿山河西段上游閒林港的部分山水和上埠河、東穆河。

區域內的河道南北向的主要有五常港、蔣村港、紫金港等,東西向的主要有沿山河(部分)、嚴家港、餘杭塘河(部分)等。(照片拍攝於2014年6月8日)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這座橋叫會安橋,位於大運河、小河、餘杭塘河三河的交匯處,為三孔仿古石拱橋。(照片拍攝於2017年12月5日)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小河直街與一般的歷史街區不同,這裡沒有那些毫無生機的仿古建築,沿河而建的民居,很多都是民國時期就儲存下來的老房子,吸收並完美的演繹了古鎮與運河的風情,倚靠在京杭運河的旁邊,融入市井民俗的生活氣息。(照片拍攝於2017年12月5日)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小河、餘塘杭河和京杭大運河交匯處(照片拍攝於2017年12月5日)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溫元帥廟是草營巷內一處重要寺廟,香火極盛。溫元帥何許人也?據說就是在此出生的一名元帥,另一種說法是一名來杭趕考的秀才,那晚住在這裡,夜半小解,偶然間聽見厲鬼說將要在井裡下瘟藥,大驚。為使百姓免遭橫禍,他竟以身投井。

次日眾人把他從井裡打撈上來,看見他渾身烏青,方知這井水已經有毒。捨生救眾的秀才這一義舉震動世人,遂被封為神。

書生或姓溫,或因“溫”、“瘟”為諧音,但何故稱其為“元帥”?至今仍不得而知。(照片拍攝於2017年11月5日)

餘杭塘河上游為南渠河。宋時南渠河西通木竹河,從石門塘達洞霄宮。下游經長橋,東流約七里而至覓渡橋,折東南流約十二里,至觀音橋又東流約一里,至賣魚橋,與下塘河會。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賣魚橋南宋時名歸錦橋,位於湖墅路北端,橫跨餘杭塘河,因此地為舊時魚市所在,故俗稱賣魚橋。

民國十六年(1927年)賣魚橋改建成混凝土平板橋……但是,橋呢?“……老賣魚橋旁,運河西岸,湖墅北路東。

20世紀60年代,客運碼頭移到了現在的環城北路運河邊。(照片拍攝於2017年11月5日)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京杭大運河邊上的禪意香積寺東塔,始建於1713年,後來被毀,在上世紀80年代末重建。(照片拍攝於2017年11月5日)

京杭大運河|江南運河餘杭塘河

湖墅八景為明代王布範的題詞,說明八景於明代時已。

江橋暮雨系湖墅八景之一,據《 湖墅小志》載:”江漲橋與華光橋作八字式,河面極為開闊,有時暮雨蕭蕭,頗有詩意,而 入夜蟹火漁燈如點點繁星,稱“江橋漁火輝映岸上,更是別有情趣。”

這就是所謂“江 橋 暮雨。”

另有夾城夜月、陡門春漲、西山晚翠、花圃啼鶯、皋亭積雪、白蕩煙村、半道春紅 共八景。(照片拍攝於2017年11月5日)

餘杭塘河在此匯入京杭大運河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