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畫家的困惑——與劉小雨、張子豐對話

由 太陽將北迴 發表于 藝術2022-03-18
簡介要想在中國成大家,你就必須接受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審美

小雨是什麼畫家

對於小雨這段藝術追求思想的表述,我沒有任何異議。生活在這個時代,你只能表達對這個時代的感受,你不可能表達出現代人對唐朝的感受,儘管現在我們依然用唐人的七言、五言詩規律,但內容和思想已經不是唐人的了。明末清初為什麼出了個巴巴叉叉地寫字,寧醜勿媚的塗鴉的傅山,就是他在宣洩他對當時的情緒;為什麼出了個歪樹、危石、吊晴的八大山人,也是他對現實的不滿。康熙朝以後的書法家大多以“館閣體”為上,同樣是為了適應皇朝的需要,藝術家反映時代的感受是肯定的,你也逃不出時代給你的框定!這一點,沒必要費思量去思考,自己有什麼樣的感受,儘管去表達就是了。

畫家的困惑——與劉小雨、張子豐對話

許多人希望對“傳統”在時空上,在流派上有個界定,這是不可能的。傳統就是大河裡的水,你不可能舀起一瓢水來問他是哪個泉眼裡流出來的。當然這是寬泛的“傳統”概念。如果你要具體到繪畫流派上說,傳統是可以定義的。小雨的“傳統”概念相對模糊的,既不是文化的傳統,也不是繪畫的傳統。我想討論文化的傳統,涉及的面太寬泛,還不如定位在繪畫的傳統上,比較容易說清楚。等我們討論完這個題目後,再去討論文化的傳統。

畫家的困惑——與劉小雨、張子豐對話

實際上困惑畫家的主要是形式和載體的東西。面對當今的生活,用什麼樣的方法去表現?是走中國畫的工筆、小寫意、大寫意?學習傳統的點、擦、皴、染?還是學習西方油畫的焦點透視、光影向背?這也沒什麼費思量的。我的看法依然是簡單:“中為體、西為用”。你要是像我們學科學一樣的完全用西化的表現形式去表現我們的思考,註定是要失敗的,因為我們民族的審美觀念已經融入了我們的血液,他們不會把泊來的西畫當做經典認同的。當然趕時髦除外。徐悲鴻、吳冠中西方歸來,依然要歸宗認祖的。文化的同化力就這麼強大,容不得異己出現。即使是佛教在中國有一席之地,也是從東漢到現在,經過上千年的融合改造才被接受的。

畫家的困惑——與劉小雨、張子豐對話

解決了這些費思考的問題,接下來就是解決如何成為大家的問題了。首先需要解決是審美問題。哲學是審美的依據,中國人不管是對思想,對形式都是源於東方文化的基點。要想在中國成大家,你就必須接受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審美。至於技法層面上的東西,中國繪畫的傳統太多了,打不進去,學不到真經;突不出來,成不了大家。李可染就“水氣”和“透明感”成就了他的地位;齊白石就憑“天真”與“果蔬土氣”也位列大家。儘管現在人們推崇畢加索,除了經濟上的考量之外,有多少中國人真正理解和喜歡呢?丁紹光同樣是如此!所以在技法上也沒有必要費那麼多的思量,儘可能的學習所有有用的技法,打進去,衝出來,成大家!

可怕的是現在的畫家,受到現代藝術品泡沫的影響,在經濟效益上考量的比較多了。在還不會走的時候,就想直接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跳到社會主義社會。總在能賣多少錢上轉圈圈,今天學畫兒,明天就想賣錢,而沒有耐心打進浩如煙海的傳統裡去。我收藏了十幾年的經驗來講,現在的書法家還不如清代或者民國實期一個賬房先生的字寫的好。當然這也是與當時天天用毛筆有關係,和當代浮躁的社會心態有關係。沒有幾個畫家能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學點傳統,仔仔細細思考點問題,都想在終南捷徑上費心思。甚至有人把情緒當藝術,把惡搞當美學,體現了當代浮躁的世風!

藝術是嚴肅的學問,即使在接近民眾,也有它技法和審美上的魅力,不是誰都能拿起筆來隨便塗鴉出來就是藝術,請對我們傳統藝術給予應有的敬畏和尊重!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