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崔顥詠《黃鶴樓》,李白不甘示弱,終於兩篇佳作比翼齊飛

由 讀書工 發表于 藝術2022-03-13
簡介到得第五句後面,崔顥才收回狂奔之筆,迴歸到七律名下,“煙波江上使人愁”照應開頭的蒼茫,使詩得到豹尾之合,完美收工

黃鶴樓影象是誰

大詩人李白性格豪放,受老莊思想影響,崇尚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自己曾經作詩說,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他上名山,登古樓,訪名勝古蹟,遊蹤幾乎遍佈大江南北。而且所到之處,都留下了寶貴的詩篇。

崔顥詠《黃鶴樓》,李白不甘示弱,終於兩篇佳作比翼齊飛

這不,李白又來到了黃鶴樓,他興致勃勃地懷揣著詩興,準備再寫一篇驚世傑作。不料他在遠眺長江風光、觀察樓宇錦繡的時候,卻突然發現了崔顥的詩句,還真是寫得不錯,李白讀了一遍,並把它記下來。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看到崔顥的詩寫得這麼好,李白懵了,原先的詩路一下子閉塞了。現在要想寫出詩來,那也是勉為其難。於是李白就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只得留待來日再作計較。

崔顥的詩真的那麼好嗎?他把大詩人李白都難住了,那麼他好在哪裡呢?

崔顥詠《黃鶴樓》,李白不甘示弱,終於兩篇佳作比翼齊飛

一是好在一氣貫通,毫無阻隔

開頭四句連用了三個黃鶴,以仙人騎鶴的傳說,賦予黃鶴樓以仙氣,使巍峨聳立的錦繡樓閣更加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到第四句更是寫得虛無縹緲,黃鶴也沒有了,仙人也沒有了,只剩下我們這些登樓的人,在歷史的煙雲裡,再來做一回過客。

這四句詩完全是信馬由韁,詩人也不管對偶了,也不管平仄了,這哪裡是七律,完全是一氣直下,這簡直是比古律、歌行還要自由。

崔顥詠《黃鶴樓》,李白不甘示弱,終於兩篇佳作比翼齊飛

二是好在虛實相間,情景交融

前四句虛無縹緲,亦夢亦幻。後四句又打回到現實,是樓前歷歷可見的漢陽樹,是芳草萋萋的鸚鵡洲。但是在遊子眼裡,這些都不是風景,都無可留戀。

故鄉在哪裡?親人在何處?只見得一片煙波浩渺,無人迴應。人們都是登樓遣懷寄興,抒發懷抱,唯獨浪跡天涯之人無所憑依,孤獨寂寞冷。

崔顥詠《黃鶴樓》,李白不甘示弱,終於兩篇佳作比翼齊飛

到得第五句後面,崔顥才收回狂奔之筆,迴歸到七律名下,“煙波江上使人愁”照應開頭的蒼茫,使詩得到豹尾之合,完美收工。

嚴羽《滄浪詩話》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這個評價,應該不為過分。

李白既佩服崔顥,又對遊覽黃鶴樓的遺憾耿耿於懷,於是他後來仿照崔顥的詩連作了兩首。一首是《鸚鵡洲》,一首是《登金陵鳳凰臺》。

崔顥詠《黃鶴樓》,李白不甘示弱,終於兩篇佳作比翼齊飛

值得驚喜的是,後一首《登金陵鳳凰臺》大獲成功,它與崔顥的《黃鶴樓》風格極其相似,被後人稱為吟詠名樓的兩篇佳作,在歷史的天空上,比翼齊飛。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的詩歌豪放不羈,以歌行體為主,七律詩倒是寫得不多,沒想到這一首反而成了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名篇。

崔顥詠《黃鶴樓》,李白不甘示弱,終於兩篇佳作比翼齊飛

與崔顥的《黃鶴樓》一樣,此詩也以神話開頭,十四個字連用了三個鳳凰的鳳字,氣勢連貫,急起直下,清新明快,毫無阻滯。

接著詩人從史實入手,站在唐朝的金陵鳳凰山上,想的是遠去的東吳和東晉,那些繁華的都城和風流人物,都被雨打風吹去。

詩人在歷史間穿越,“長安不見使人愁”,詩的結尾又回到唐朝,表達了詩人對當時局勢的擔憂,從詩中也可以看出詩人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那種痛苦心情。

崔顥詠《黃鶴樓》,李白不甘示弱,終於兩篇佳作比翼齊飛

總之,崔顥和李白的這兩首詩都是以神話故事開頭,透過對社會滄桑、人事代謝的感慨,分別抒發了懷鄉思親和憂國傷時的感情。

作為登臨懷古之作,後人對這兩首詩評價極高。這些《滄浪詩話》《唐詩記事》《苕溪漁隱叢話》《瀛奎律髓》等都有記載,有空時不妨細細玩味。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