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景德鎮碎瓷“拾荒者”:留住瓷都的“根”與“魂”

由 新華社新媒體 發表于 藝術2022-03-10
簡介羅國新借給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展出的明代宣德青花雲龍紋大缸碎拼件

碎瓷片拼的畫叫什麼

景德鎮碎瓷“拾荒者”:留住瓷都的“根”與“魂”

羅國新收藏的碎瓷片。新華社記者 曹凱 攝

新華社南昌1月23日電(記者曹凱 沈洋 吳濟海)年近五旬的羅國新雖從小學開始就戴上了600多度的近視眼鏡,但他卻是中國瓷都江西景德鎮眼光最好的人之一。隨便摸起一塊碎瓷片,他就知道是哪個年代,出於何種器型。

羅國新出生在元青花窯址所在地落馬橋,碎瓷片是他從小的玩伴。若在早市上哪個攤位看準一塊瓷片,他就開啟隨身攜帶的iPad,檢索裡面收藏的待修補的殘器,“讓失散百年的兄弟相遇”是他十年來矢志不渝追尋的目標。

羅國新的微信名叫做“拾荒者”。他買了100個竹籃子,每週都要去早市淘寶。22日,他在早市上發現了明代青花大缸殘片,“粘在一起泥釉青花都有,少見的器物”。

景德鎮碎瓷“拾荒者”:留住瓷都的“根”與“魂”

羅國新展示用碎瓷片修復而成的明成化窯青花瓷碗。新華社記者 曹凱 攝

2008年以前,羅國新是一名純粹的瓷器商人。15歲師從父親在村辦瓷廠做學徒,後開始全國闖蕩。1986年他就參加了廣交會,六年後在深圳國貿大廈開了店,之後又輾轉馬來西亞、成都等地,2005年在北京與人合夥開了拍賣行,2008年,在業務蒸蒸日上的時候他卻選擇了回鄉創業,妻子和女兒都很不解。

“我想回景德鎮做更有意義的事情。”羅國新說。近年來,羅國新經常前往北京、山西太原和內蒙古赤峰等地,收購古瓷片。如今,羅國新收藏的碎片已重達50噸,存放在好幾個倉庫。

古瓷片被洗淨後,分門別類放好。大部分時間,羅國新都和這些瓷片在一起。有人要找哪個朝代哪種型別的瓷片,他很快就從一大堆瓷片中精準識別。羅國新說,多年收集瓷片積累的知識讓初中畢業的他得以與博物館和大學的研究員、教授們同臺交流。

景德鎮碎瓷“拾荒者”:留住瓷都的“根”與“魂”

羅國新借給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展出的明代宣德青花雲龍紋大缸碎拼件。新華社記者 曹凱 攝

兩年前,他將花費近三月修復完成的明代宣德青花雲龍紋大缸碎拼件借給了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展出。他要求博物館一定不能把瓷器用玻璃罩起來。“欣賞瓷器就像品茶,不喝茶不知道茶的好壞,不觸控不知道瓷的優劣。所以要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上手觸碰。”羅國新說。

在他的私人博物館案臺上,擺了十幾個用碎瓷片拼接起來的古董瓷器,有元代青花梅瓶的殘件、成化年間的蛋殼龍紋盅、康熙年間的三彩龍紋畫軸……在羅國新這裡,參觀者可以一邊喝著茶,一邊把玩這些看得出泥土痕跡的寶貝。

景德鎮碎瓷“拾荒者”:留住瓷都的“根”與“魂”

羅國新用碎瓷片修復而成的瓷器。新華社記者 曹凱 攝

“這些瓷片不能賣,以後也不會留給子女。”羅國新說,“以後要建一個更大的24小時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留住景德鎮的‘根’與‘魂’。”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