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與篆刻,起源與演變

由 美食人小蛤 發表于 藝術2022-03-07
簡介因為書寫工具效能的限制,不可能充分發揮點畫和字形的藝術效果,所以也就無從表達出書寫者的思想感情來

書法篆刻什麼意思

本文乃作者姜瑩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

書法和篆刻是我國獨有的兩門民族傳統藝術。在世界上,除了日本、朝鮮、越南等少數幾個曾經使用漢字的國家外,其它任何國家的文字,僅僅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並不具有藝術價值。只有中國的漢字例外,它具有實用與藝術的兩重性。

所謂實用性,是指書法在人們社會生活中實際運用的作用。一般的毛筆字不是書法藝術。書法藝術是經過美化以後的毛筆字。水筆字、鉛筆字、商標廣告用的圖案字等等,也不是書法藝術,因為它不具有象書法藝術那樣的藝術感染力。也許有人會問:有些圖案字不是也很美觀嗎?大家都叫它作“

美術字

”,為什麼還不算是書法藝術呢?這裡涉及到構成書法藝術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藝術標準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與篆刻,起源與演變

美術字

我認為構成書法藝術的基本條件有以下三項:第一、它具有優美的字形。這種字形,既不是絕對橫平豎直、死板規則的,也不是凌亂怪誕、蕪雜無章的。它既有嚴格的基本程式,但又變化無端,百態逞妍。好比舞蹈藝術一樣,雖然基本動作並不十分複雜,但從它當中卻能變化出許許多多優美的奇姿異態來。第二、它有獨具風格的點畫。

大家知道,中國書法是用若干種不同形式的點畫組成的。這種點畫,必須用特定的工具一毛筆,按照嚴格的操作方法才能寫出來,這就是歷代相傳下來的“

筆法

”。所以古人把書法藝術叫做“

法書

”,意思就是指有法則之書,以區別於一般的毛筆字。中國書法藝術的點畫美是多種多樣的,有的秀麗清逸,有的奔放雄健,有的古拙渾厚,有的端莊靜穆等等總之,一點一畫都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們從靜的點畫中感受到有如音樂、舞蹈的旋律般的動的樂趣。這絕不是水筆字、鉛筆字等所能達到的。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與篆刻,起源與演變

優美的字形

第三、它能表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書法藝術也和繪畫一樣,都是透過形象來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所不同者,繪畫所表現的是人和物,書法所表現的則是一些抽象的符號。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一些沒有生命的符號會表現出人的思想感情來呢?這個問題比較抽象,但道理卻很明白,因為每個人一除了白痴一都是有思想感情的,人們的一言一行,無不受思想感情的支配,他(

她)

的思想感情,有時流露於言語間,有時流露在行動上,有時流露於寫文章、唱歌、跳舞、繪畫、生產勞動等方面,當然也會流露在書法藝術裡。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與篆刻,起源與演變

書法藝術

當人們的思想感情貫注到字裡行間之後,這些沒有生命的符號,就會變為有生命的藝術品,從而引起欣賞者的共鳴。比如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是一位耿直剛毅的人,立朝處世,正直不阿。

他為了反對尚書右僕射郭英又獻媚討好宦官魚,朝恩,破壞了朝廷的儀注,曾上書指責郭英又的錯誤,義正辭嚴,令人佩服。這就是有名的《

爭座位帖

》。這帖寫得沉鬱盤曲,精彩飛動,給人一種正氣磅礴的感覺,表現出他書寫時非常義憤的心情。前人評此帖中寫得特別好的幾行有“

怒氣

”,確有見地。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與篆刻,起源與演變

爭座位帖

即以我們自己來說,當心惰喜悅或情緒不好的時候,寫出來的書法,效果也會不一樣的。說到這裡,也許有人又會問:既然人的思想感情會從書法裡流露出來,那麼,水筆字、鉛筆字不也是人寫的嗎?不也是可以反映出人們的思想感情來嗎?回答是:不能。因為書寫工具效能的限制,不可能充分發揮點畫和字形的藝術效果,所以也就無從表達出書寫者的思想感情來。正如用一些簡單原始的樂器,要奏出象貝多芬交響曲那樣思想感情豐富複雜的樂章來是不可能的。

以上三項,我以為就是構成書法藝術的基本條件,是區別其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基本標準。世界上的文字,有兩個系統,一個是從聲,一個是從形。我國的漢字,是屬於從形這一系統的。遠古時候,人們把所看到的一切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用簡單的圖畫記錄下來,這就是 文字的雛形。久而久之,隨著人們思想意識的進化,社會活動的日益複雜,這種原始的象形文字也逐漸豐富和發展起來,於是由單純的象形發展為指事、會意、諧聲、轉註、假借,這就是文字學上的所謂“

六書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與篆刻,起源與演變

六書

我們現在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這是一種書寫在龜版或獸骨上然後再刻出來的文字。這種文字的結構疏密錯落不一,有一定程度的美感,但點畫都是些粗細差不多的線條,變化不大。由甲骨文發展到大篆(

也叫“籀(zh0u)文”或“古文”

),這是一個躍進。現在看到的大篆,都是鑄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和刻印在陶器上的文字。從它的字形結構或點畫的形態來看,比甲骨文複雜美觀得多了;並且由於地域或時代早晚的不同,而形成多種風格,有的醇厚,有的茂密,有的寬博,有的疏秀,構成書法藝術的條件已逐漸成熟。泰始皇統一六國,文字也得到統一,並加以簡化,創造出嶄新的書體一小篆。從現存的秦金石刻辭來看,小篆有兩種風格,一種是長方形結構,筆畫比較渾圓莊重,如泰山刻石、琅琊臺刻石等;一種是字形略方,筆畫較為方折瘦勁,如權量上刻的詔文等。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與篆刻,起源與演變

商代的甲骨文

秦末漢初,在小篆的基礎上進一步簡化,創造出隸書字型,但小篆本身並未被淘汰,又演變為體勢點畫更加活潑多姿的漢篆。西漢的隸書,點畫沒有明顯的波磔和挑法,字形仍帶有篆書意味。到了東漢中晚期,隸書已十分成熟,完全脫離了篆書的面目,形成多種多樣的風格。從藝術的角度來看,真是百花爭豔,氣象萬千,至今仍為我們學習的楷模;而其更重要的作用,則是為楷書和草書準備了條件。我們現在所寫的楷書和草書,無論字形或點畫都是從隸書嬗變出來的。自兩晉至清代,楷書、草書和行書的基本結構相對穩定,而風格則日益絢麗多采,給我們留下了一份豐富的遺產。

現在,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漢字逐步向簡化和拼音方向發展,這是實際運用方面的事情,作為書法藝術來說,其生命力仍是永恆的。問題在於我們如何繼承發揚,推陳出新,創造出既要保持傳統優點,又富有時代氣息的新風格來。

參考資料《中國書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