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黑格爾的歷史哲學,為何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藝術2022-03-07
簡介黑格爾的定義沒有說,根據他的意圖,對歷史的“深思”應試圖把原始材料呈現為一種理性發展過程的一部分,從而揭示出世界歷史的意義

崇高的意思是什麼

本文選自

“牛津通識讀本”之《黑格爾》

有目的的歷史

彼得·辛格 著 張卜天 譯

黑格爾的歷史哲學,為何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黑格爾很重視歷史。康德認為可以在純粹哲學的基礎上討論人性是什麼以及必須是什麼,而黑格爾則認同席勒的看法,即人類境況的基礎可以隨歷史時期的不同而發生改變。這種變化的觀念,這種貫穿在歷史中的發展觀念,對於黑格爾的世界觀來說是非常基本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回顧黑格爾對他本人及其同事卡爾·馬克思的重要意義時曾寫道:

黑格爾的思維方式不同於所有其他哲學家的地方,就在於他的思維方式有罕見的歷史感作基礎。無論所運用的形式多麼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發展總是與世界歷史的發展相平行,事實上,後者據說只是對前者的驗證。

我們暫且不必關心恩格斯最後所說的——關於世界歷史的發展是黑格爾思想體系的“驗證”——這句話的含義,因為引起恩格斯注意的黑格爾思想發展與世界歷史發展之間無疑具有的那種平行已經足以說明,我們用黑格爾對世界歷史的理解來切入其思想體系是有正當理由的。

由恩格斯這段話還可以看出,在評價黑格爾對馬克思和他本人的重要影響時,他把黑格爾的歷史感置於首位。因此,在開始介紹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時,我們先從這樣一個主題開始,它不僅對黑格爾的體系,而且對其思想的持久影響都至關重要。

什麼是歷史哲學?

首先要知道“歷史哲學”在黑格爾那裡是什麼意思。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包含了大量歷史材料,其中可以看到某種世界歷史綱要。從中國、印度和波斯的早期文明開始,經由古希臘到羅馬時代,它追溯了歐洲歷史的發展道路,從封建制到宗教改革一直到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不過,黑格爾顯然並不認為他的《歷史哲學》僅僅是一個歷史綱要。這是一部哲學著作,因為它把純粹的歷史事實當作原始材料,並試圖超越這些事實。黑格爾說:“歷史哲學只不過是對歷史的深思罷了。”這雖然可能是他本人的定義,但並沒有充分表達他在《歷史哲學》中所要表達的意思。黑格爾的定義沒有說,根據他的意圖,對歷史的“深思”應試圖把原始材料呈現為一種理性發展過程的一部分,從而揭示出世界歷史的意義。

這裡我們已經有了黑格爾的一個核心信念——相信歷史有某種意義。倘若黑格爾的歷史觀像麥克白的人生觀一樣陰鬱,也就是說,把歷史看成“一個白痴所講的故事,雖然滔滔不絕、充滿憤怒,卻毫無意義”,那麼他永遠也不會嘗試撰寫《歷史哲學》,其一生的工作也會變得面目全非。當然,現代的科學看法與麥克白很相近。它說,我們這顆行星僅僅是大得無法想象的宇宙中的一粒微塵。在這顆行星上,生命起源於氣體的偶然結合,然後在自然選擇的盲目力量下發生演化。與關於物種起源的這種看法相一致,大多數現代思想都拒絕承認,除了創造歷史的無數個人的無數目的之外,歷史還有什麼最終目的。而在黑格爾的時代,他自信人類歷史並非各種事件的無意義堆積,這並不稀奇——事實上,即使在今天,它也沒有超出正常範圍,因為宗教思想一直試圖從人類歷史的發展程序中看出意義,即使這種歷史只有作為尚未到來的一個更美好世界的序幕才有意義。

關於歷史有意義這一說法,可以從許多角度來理解。既可以將它理解為,歷史實現了某個發動整個歷史程序的造物主的目的,也可以更加神秘地將它理解為是想暗示宇宙本身就可能有目的。此外,還可以去除“歷史有意義”這一斷言的所有宗教的或神秘的含義,只把它理解成一種較為狹窄的說法,即反思過去能使我們看清歷史的走向及其最終目標;如果幸運的話,該目標將是令人嚮往的,因此可被視為我們的奮鬥目標。

對應於對歷史有意義的不同理解,我們也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理解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根據把握黑格爾思想的總體策略,我們先來討論這部著作中的這樣一些要素,它們將上述理解方式中的第三種即最少神秘色彩的意義賦予了歷史。

在《歷史哲學》的導言中,黑格爾清晰闡述了他所認為的整個人類歷史的方向和目標:“世界歷史不過是自由意識的進步罷了。”這句話為全書設定了主題。(我們甚至可以說,它概括了黑格爾全部思想的主題——不過這一點我們稍後再談。)現在我們來看看黑格爾是如何詳細闡述這一主題的。

黑格爾先是論述了他所謂的“東方世界”,即中國、印度和古代波斯帝國。黑格爾認為,中國和印度是“停滯的”文明,社會一旦發展到某一點便動彈不得。他稱這些文明“處於世界歷史之外”,換句話說,它們並非構成黑格爾歷史哲學基礎的整個發展過程的一部分。真正的歷史開始於波斯帝國。黑格爾說,這是“逝去的第一個帝國”。

黑格爾對東方世界的討論包含許多細節,所有這些細節都與一種想法有關,那就是在東方社會,只有統治者一個人才是自由的個體,所有其他人都完全缺少自由,因為他們的意志必須服從於族長、喇嘛、皇帝、法老或其他什麼專制者的意志。這種自由的缺乏達到了很深的程度。專制者的臣民們知道,如果不服從專制者的意志,就會受到殘酷的懲罰。不僅如此,這似乎還暗示他們有自己的意志,可以思考而且的確思考過服從專制者是否明智或正確。黑格爾說,事實上,東方的臣民並無現代意義上的個人意志。在東方,法律甚至是道德本身都是一種外在的規定。那裡缺乏個人良知的概念,因此個人根本不可能形成關於對錯的道德判斷。對東方人來說,除統治者外,關於這些問題的看法都來自於外界;它們是關於世界的事實,和高山海洋的存在一樣無須質疑。

根據黑格爾的說法,這種個人獨立性的貧乏在不同的東方文化中有不同形式的表現,但結果總是一樣的。黑格爾告訴我們,中國人的國家是基於家庭原則建立起來的。政府以皇帝所實施的家長式的管理為基礎,所有其他人則自視為國家的孩子。正因如此,中國社會非常強調人要尊敬和服從父母。而印度則沒有個人自由的觀念,因為其基本社會制度——給每一個人都指定了職業的種姓制度——並未被看成政治制度,而是被看成某種自然的、從而不可改變的東西。因此在印度,統治性的力量不是專制的人,而是自然的專制。

波斯就不同了。雖然初看起來波斯皇帝似乎是與中國皇帝大體相同的專制君主,但波斯帝國的基礎並不只是自然的家庭服從擴充套件到整個國家,而是對臣民和統治者都有約束力的一般原則或法律。因為波斯是一個神權統治的君主政體,其基礎是崇拜光明神的瑣羅亞斯德教。黑格爾很重視光明這一觀念,認為它是某種純粹和普遍的東西,就像太陽一樣平等地普照萬物和恩澤萬物。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波斯是平等主義的。皇帝依然是專制君主,因此是帝國中唯一的自由人。但他的統治建立在一般原則的基礎之上,而且未被看成自然事實,這意味著發展是有可能的。這種建立在理智原則或精神原則基礎上的統治觀念,標誌著黑格爾想要追溯的自由意識發展的開端。因此,波斯是“真正歷史”的開端。

黑格爾的歷史哲學,為何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圖5 佛陀喬達摩·悉達多(約公元前563—前483)

譯者簡介張卜天,16歲考入中科大,修讀熱科學與能源工程。大一下學期,成功轉系近代物理。從中科大畢業後赴美留學,在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繼續攻讀理論物理,導師是197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史蒂文·溫伯格。後棄理從文,師從北大名師吳國盛老師(有趣的是,吳國盛老師同樣是棄理從文,少年考入北大,現為清華大學科學史系創系主任)。張卜天現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科學史系長聘教授。國際科學史頂級刊物、薩頓創辦的ISIS編委。譯著已出50餘部。

原標題:《黑格爾的歷史哲學,為何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推薦文章